初步认识栝楼瞿麦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2024.06.16 761阅读 评论数 7 12
栝楼瞿麦丸方

栝楼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上五味,研细末,炼蜜丸,梧子大,开水送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七至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方解:花粉、山药补虚润燥,茯苓、瞿麦利小便,附子振其沉衰。本方是肾气丸的变剂,故治小便不利,渴而有水气且陷于阴证者。

本方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利者,临床老年、体虚寒者常见此方证。

按:《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10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注解:小便不利,缘于水蓄不化,有用之水不能上承布津,故其人苦渴。这种水饮停蓄出现的口渴证,主因里虚寒停饮,宜用瓜蒌瞿麦丸治疗。

临床应用:本方使用以小便不利、腹中寒冷、口干舌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本方之口渴与五苓散证之口渴需行辩证,五苓散为阳证之外邪内饮,故脉浮有微热;栝楼瞿麦丸为阴证里饮停蓄,故脉当沉有寒,方后说:“腹中温为知”,可知其服药前必是腹中寒,用附子之辛温即是明证。

辨证要点:慢性前列腺炎见体虚寒者,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等。

按:慢性前列腺炎属临床常见难治病,其病程长且容易反复,虚实夹杂,寒热错杂难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莫大的痛苦。历来大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湿热为主,亦有以肾虚为主者。病程久后会有血淤,故而对本病的治疗,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方药经常应用于临床,成败亦是半斤八两。经方活法圆通可以方证对应,再益以相应对症药物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本方就是其中有效者其一。本方证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尤其是老年慢性前列腺炎者更容易出现本方证。源于年老体衰,机能沉退,临床可见患者有怕冷、腰膝酸软、乏力`下肢水肿等虚寒之阴证表现。临证治疗本病经方中还有猪苓汤、二加龙牡汤、小建中汤、肾着汤以及二加龙牡汤等方,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处之方能取效。

临证加减法:

1、尿道溢液、滴白(前列腺液)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
2、乏力、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2g;
3、盗汗明显者,加酸枣仁15g;
4、尿痛者,加大黄(热痛明显)3g;
5、小便涩痛者,加当归10g,赤小豆15g;
6、会阴、睾丸坠胀者,加乌药6g,小茴香10g;
7、尿频者,加桑螵硝10g;
8、随其适证可加川楝子、五灵脂、吴茱萸等泛应曲迎病症,量体裁衣,严丝合缝。
附:二加龙牡汤—《小品方》

现代处方用量:

龙骨15克 、甘草(炙)6克 、牡蛎(熬)15克、 芍药12克 、大枣4枚(擘)、生姜9克 、白薇10克、附子6克(炮)

制法:上药八味,切。

用法用量 :

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能主治:

主虚劳病,阳虚外越,多梦失精,心悸气短,潮热汗出,或阴部畏寒,目眶疼痛,头发脱落,及精神不安等。

禁忌:
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按:二加龙骨汤见于《金匮要略·虚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方》云:虚弱浮热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本方由龙骨 (三钱煅) 、牡蛎(三钱煅) 、白薇 (三钱)、附子(钱半炮)、白芍(三钱) 、甘草 (一钱) 、大枣 (三钱) 、生姜 (三片) 组成。以酸甘苦寒、益阴泄热与甘温扶阳同用,敛降并存,刚柔相济,具有引阳入阴之功用。此方乃清散上焦, 温补下焦之药, 方用甘枣, 从中宫以运上下, 姜薇清散上焦之郁火, 附芍龙牡温敛下焦之火使其归根。本方温为正治, 清为反佐,临证寒为真,热为假,虚阳上浮者方可投, 陈修园极赞其妙, 足见其功效甚著耳,今人倪海厦、胡稀恕等大师亦甚推崇之,故不可不知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医案 张新东

    自去年新冠后气短1年,出气困难,咳嗽,咳严重咽紧,有轻微痰鸣声,晨起严重,浓白痰,咽干,后背怕冷,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纳差,食凉会不适,舌淡苔薄,脉沉紧。

  • 越婢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中医辩证论治眩晕 张宝华

    中医辩证论治眩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结合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不生烦恼,即得自在 陈鹏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黄连在经方中的运用 彭功伟

    黄连一药,经方用之较广,大致功用如下:①心中烦用黄连,如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方中用黄连清心火。②清热止痢用黄连,如葛根芩连汤中用黄连清肠中之热邪。②黄连配阿胶,常用于养阴清热,如黄连阿胶汤。黄连临证中运用很多,使用得当可治愈很多疑难疾病。

  • 经方小案二则 朱浩宇

    案一表妹痛经,来例假腹痛,手脚凉,胸涨,予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七付,吃完药下一次例假明显不痛。案二其母头痛像针扎,体胖,喘,用力按心下,眉头一皱喊疼。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药后轻松不少。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前胡9克、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9克、连翘9克、桔梗9克、薄荷4.5克、陈皮18克、生姜6克、竹茹6克、炙甘草6克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150毫升,日两次温服。本方能疏散风热,止咳利咽,对于支气管炎现咳而脉浮,发热头痛或咽痛者,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