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读《湿热经纬》有感

2022.08.03 824阅读 评论数 1 10

       漯河市中医院 刘革命
王孟英湿热经纬集古今之温病文献,总结前人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列温病之方药,确实是学习温病主要著作。但是金无足赤,也有瑕不掩瑜,现就读书心得略述如下:
关于《湿热经纬》书中自诉兹不揣愚昧,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湿热经纬五卷。其实就本书而言,主要讲温病的诊治,而岐轩仲景之文就温病而言,不及叶薛之论,与其说岐轩仲景之文为经,不如说叶薛诸家之辩为经,而岐轩仲景不过是一种遵古,表明自己所言有所出处,其实大可不必,不若直接说叶薛之温病之学远胜于仲景,岐轩仲景之充其量是瘟疫之学的枝叶而非主干。
一, 关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王世雄按: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其引用张虚谷说:冬寒伏于少阴,郁而化热,乘春阳上升而外发者为实证,其实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不同季节的发病不同,冬天易于伤寒,得寒病,而春天易伤温,得温病,二句话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二,内经有:心热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吴鞠通曰:“心病故不乐也,卒心痛,凡实痛皆邪正相争,热争故猝然心痛也。”我们应用清热解毒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其基本原理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三 本书有好多疾病的预后,转复与日期有关,如肝热病,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日死。然后是治法,刺足厥阴,少阴,其逆则头痛,脉引决头也。吴鞠通解释,庚辛金日,甲乙木日。而关于日期配伍天干、地支,在中医学目前的教材仍无确切论述。当然关于天干地支的五行归属也是如此,在《内经讲义》中稍有论述,但在老师讲课时又被老师切割,弃而不讲,让中医学的后辈在读中医古籍时不知所云。这其实是中医学教学中的一大缺点,一方面各种课有很多重复,另一方面,中医学的很多知识又未论及。这样把中医知识搞的支离破碎,不能自圆其说,同时又浪费了很多教师、学生的很多时间,真是害人不浅啊。
五 治温病之法多种多样:1 物理治疗,如文中有必寒衣之,居之寒处,身寒而止。与现代的治疗发热的冰衣冰帽有何不同,可以说一脉相承。并对物理疗法的度有明确的界定,身寒即止。身寒是指热退,非身体寒冷而是体温正常。即止当然是停止,停止过早达不到疗效,停止过迟,会出现伤害,出现冻伤。2 饮食治疗 如治热病,以饮寒水。现代的补液疗法非常相似,并且对水的性质给予规范,以寒水为温热之水。当饮水多少,王世雄按有“饮冷亦需有节”的提示,过度则停饮肿满,呕利等患。过度后并给予驱湿保脱汤。并对饮冷的预后给予判断:“饮冷较多而汗出亦多,必无后患。”3 针刺的疗效 针刺在内经中有较多的应用,王孟英有所继承,如《内经热病篇》,有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耳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泄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5 药物治疗多以清解为法,如其主张,风热邪雍遏,脉多细软迟涩,按证清解,自行滑数,不比内伤病服凉药而脉加数者为虚也。
六 《温病经纬》所载方剂用药多清解疏通之品,目前临床热病如其所载卫气营血之分不太明显,临床用药多清热凉血联用,只有卫气、营血之分,且两者常常兼有,故清热凉血活血之法同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泽漆汤 李华歆

    ——高尔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泽漆汤!该条文内容其实十分简洁,说的是患者出现了咳嗽的症状,而医生脉诊时发现了该患者此时脉象见沉,脉证结合医生直接考虑使用“泽漆汤”!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推断,让我们直接看看这个“泽漆汤”!

  • 无尽的孤独 陈鹏

    无尽的孤独文/陈鹏2024.2.1灵魂就像一直断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无依无求冬夜的寒风吹打双颊桐君山对面是万家灯火我就像一个幽灵在流浪中打发岁月天上没有星星更没有云彩孤独的心曾经在无边的黑暗中苦苦挣扎抑郁的灵魂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漫无边际的游荡寂寞在开花心中一片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

  • 何谓“开路方”? 谢江强

    服用膏方是否要先服“开路方”“开路方”一般以医生根据辨证论治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所以,这类人在服膏方前,需要由医生开立“开路方”,以健脾助运、理气化湿,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膏方吸收。这也就是用“开路方”先行探路的意思。

  •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枸杞子和红枣 谢江强

    枸杞子是一味功效显著的传统中药材。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子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枸杞子被列为“药食两用”品种,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饮料、保健酒、保健品等。在煲汤或者煮粥的时候也经常加入枸杞子。食用宜忌红枣可煎汤服用,亦可直接食用。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张宝华

    在现代医学中,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 小儿的一些常见病和用药经验分享 曹雪盼

    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但发热过久或过高,可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在婴幼儿可引起惊厥,应及时处理,积极查明病因。本病最常见于中医学伤寒、温病的病程中。

  • 感冒后头晕3天,针药结合速愈 宗琪

    患者:宋某某性别:女年龄:28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4日主诉:感冒后头晕3天。治疗效果:患者述当时针灸上后即感头晕减轻,症状好转,12月5日回访头晕好多了,纳増,精神佳。

  • 大柴归汤加减治疗水肿 夏耀飞

    大柴归汤加减治疗水肿赵某某,女,7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8月24日初诊。主诉:水肿4天。如此以大柴归汤为主角,合用赤小豆当归散、乌贝散和润肠通便丸,经方配伍时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岂不妙哉!

  • 生姜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本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