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耳鸣的一点感想

2023.04.04 177阅读 评论数 0 25

 在临床上,医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来源于治疗好患者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今天想分享的,是针灸加上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一些思路和体会。

患者黄某,50多岁,一个体型微胖的中年女性。因右侧耳鸣在我科门诊求治,当时看到我在给其他患者针灸并且在解答患者的疑问,所以她也很有兴趣的在边上听我们聊天。后来才说她是被耳鸣困扰一个多月才来医院的,她没有主动说要求治疗,在观望阶段,所以我当时没想过要给她处理,就让她伸出舌头来看一下,舌质淡胖,苔厚白,边有齿痕,整个舌头看起来还有点紫暗。所以我就问她:你是不是平时精神不好,有头晕,大便稀,口苦、怕冷?她听到我的问题后,连连点头,说这些症状都有,而且持续时间好久了。是啊,从她的舌苔初步能够判断属于脾肾两虚,耳朵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属于肾的问题,那就从脾肾入手,所以给制定了针灸处方:耳门 听宫、听会、百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


中药处方:以补肾健脾、升提气血为主的自拟方:炙黄芪30 炒党参15 茯苓10 陈皮10 柴胡9 黄芩6  路路通10 蝉蜕6 升麻10 葛根30  菟丝子10 补骨脂10 炙甘草6 
水煎煮,7剂,每日2次,饭后温服。另外嘱患者自行艾灸耳朵周围的穴位。

感悟:对于初步接诊的患者,一定要仔细询问病情。有些患者一开始见面会有一种考量医生的想法,那就要,通过舌苔或者是脉象来增加他们的信任感。只有患者信任,开出来的治疗或者中药才有效果。耳鸣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肾的问题,是精气血的问题。所以无论是针灸处方还是中药,都是从肾、气血入手。适当的应用一些升提的药,比如升麻、葛根,柴胡可以将气血引导到头部。患者在家里也可以做艾灸,可以迅速的温通耳部周围的气血,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蓝雪松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 许春杰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

  • 脂肪肝没什么大不了,吃膏慢调脂消 谢江强

    脂肪肝没什么大不了,吃膏慢调脂肪消46岁的曹先生,过着每天都要应酬、开会的日子已经将近两年了。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是形成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

  • 方剂中的“洗肠草”:缓解腹胀有奇效 谢江强

    方剂中的“洗肠草”:缓解腹胀有奇效患者郑女士是名厨师,由于手艺很好,是店里的一宝,老板一直舍不得让她退休,而她也热爱做菜这一行,便一直做到了现在。

  • 柴胡桂枝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少阳太阳颈肩疼痛 夏耀飞

    柴胡桂枝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少阳太阳颈肩疼痛聂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8月22日初诊。

  • 薯蓣丸 李华歆

    ——忒壬斯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薯蓣丸!小编觉得薯蓣丸的适应症是应该是得了“虚劳”的患者,所谓“虚劳”可以理解为久“虚”成“痨”,这是一种慢性病,病以致劳,就不好治疗!下面一起来看看“薯蓣丸”的组成!

  • 养养血祛祛皱 谢江强

    养养血祛祛皱,鹤发依旧童颜在众多被我诊治过的女性面斑患者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位年纪稍微有些大但非常注重外表的歌唱家严女士。因此我初步判断,她的情况属于气虚血瘀证。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苦酒汤 李华歆

    今天小编跟大家聊聊仲景的一个具有“诧寂”之美的方子——苦酒汤!《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中药价格飞涨,中医药在慢慢变味。 姚金虎

    不知不觉中医药的价格已经涨了几倍了。尤其是疫情过后,止咳药的价格突飞猛涨,价格高的吓人。一直以来,我都是坚持不开贵药,严格辨证,控制自己的药味,开方以经方居多,少则两三味,多则12味以内。中医药成了有钱人才能吃得起东西,味道似乎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