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解七桂枝汤1

2022.11.10 806阅读 评论数 0 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本节讲桂枝汤方,桂枝汤不仅为群方之首,也是张仲景年代常用之方,东汉末年,百姓饱受战乱与饥寒煎熬,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得外感病往往表现为太阳中风证。别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未真正摆脱过饥寒交迫,到了现代,得益于科技进步与发达,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不仅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百姓除贫穷落后的国家外,才算是真正的吃饱。常常有中医黑拿古人平均寿命不高来嘲笑中医对健康无贡献。古代不仅中国人,世界人的平均寿命都较现在短很多,根本原因是经济交通不发达,营养不良,体魄弱,易得传染病。得了病,找医生非常困难,方圆十理百理未必能找到。现在网络发达,信息共享,医学书籍信息普及,学医的人更多,交通也发达,一生病就马上能找到医生,大大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现代人吃饱了,传染病暴发的几率也大大降低,蛔虫病都很少了。

 

太阳中风病的脉为阳浮而阴弱,关于阳浮阴弱,这个争论太多,但只要稍加推理便能理清思路。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脉浮的原因,是因为卫气带动阳气出表抗邪,气血往表集中,把脉托起来则脉浮,正邪交争则发热,简单说就是脉浮、发热,此叫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太阳中风,本表阳虚固不了表,又要供卫阳抗邪发热,风邪也不束闭汗孔,因此为了散热则汗出多,汗出多伤阴则阴弱,对应脉象就是脉管不充,浮大而芤。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此处三个形容词比较古老让读者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反而让读者太过去纠结这三个形容描述的具体样子,其实没必要,我们只需要知道病人是发热汗出怕风即可。鼻鸣,说明邪气也伤到鼻子,卫气津血充斥于鼻子与邪抗争,鼻黏膜充血,鼻胛肿胀则鼻塞呼吸不畅,因为卫气大量交争于鼻部,消耗了大量津血,则产生比较多的代谢废水以鼻涕的形式排出。同理邪气在其它地方也会如此出现正邪交争,津血大量消耗后而为水。感冒症往往会出现周身不适,肢体沉重即此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秋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IgA肾病 崔移明

    西医检查lgA肾病尚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或实验室诊断性检查。

  • 慢性肾衰竭 崔移明

    近年来CKD尤其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住院率均有明显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慢性肾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