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此起彼伏皮疹痒 可用柴胡桂枝汤

2022.05.09 1243阅读 评论数 6 24
   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症发作时,皮疹反复出现,此起彼伏,瘙痒难忍,越抓越痒,越痒越挠,越挠皮疹越多,病人为此苦恼不已,往往是这家医院看了看那家,吃了中药,吃西药。但是仍有有很多病人经年不愈。中医把这种疾病叫做瘾疹。也就是皮疹时隐时现,忽来忽去。下面就一例经久不愈的荨麻疹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大家分享

李某某,女,44岁。于2021年07月16日 08:26 初诊 

病人因反复出现皮疹近20年就诊。病人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随后抓挠后出现有皮疹,曾在多家医院包括市级,省级医院的皮肤专科等就诊。诊断为荨麻疹。给口服西药及皮肤外用药物症状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始终没有解决问题。病人也曾经口服过中药进行治疗,往往也均以失败而告终。目前的情况是:皮肤时有瘙痒,每天发作多次,在夜晚睡觉时更多见,抓挠后出现皮疹及皮肤划痕症,皮疹扁平,高出皮肤,颜色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现在多发无固定位置,有时连接成片,挠抓过度有皮损。1到2小时后,有时会自动缓解,有时需要吃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才能够缓解。患者舌比较大,有齿痕,淡,苔白稍腻。脉缓。以便能为风湿郁表。处方以柴胡桂枝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应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一次1袋

 

 

于2021年07月23日 19:43 二诊 

荨麻疹出现的次数较前减少,每天1到2次仍是夜晚睡觉时容易出现。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一次1袋

 

 

于2021年08月01日 08:12 三诊 

发作多次数较前,更加减少每周出现一两次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一次1袋

 

 

于2021年08月08日 21:04 四诊 

病情稳定,症状同前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地肤子10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一次1袋

 

 

于2021年08月16日 18:27 五诊 

病情较前明显好转,近一周未再出现有皮肤瘙痒等情况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地肤子10克、蝉蜕9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一次1袋

 

 

于2021年09月30日 15:03 六诊 

病人病情如前,近半月没出现有症状,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用药同前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地肤子10克、蝉蜕9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

 

 

于2021年10月09日 09:22 七诊 

病情稳定,病人无不适。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地肤子10克、蝉蜕9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

 

 

于2021年10月19日 08:11 八诊 

病人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为了防止病又复发,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证型:

荨麻疹 风湿郁表

处方:

柴胡9克、生黄芩9克、生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生桂枝9克、麸白芍9克、燀苦杏仁9克、蜜麻黄6克、大枣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地肤子10克、蝉蜕9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

 按:病人上次服药后停止服药,近几个月来,一直病情稳定,没有出现反复。我们知道风善行而数变;湿性粘滞,缠绵难愈。荨麻疹这种病,忽隐忽现,此起彼伏,恰恰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说明其有风邪的存在。病变经年累月,久治不愈符合湿性粘滞,缠绵难愈的特点,考虑湿邪存在。病在皮肤,风湿郁表,卫表不和,反复往来于半表半里。在表发之,不和调之,在中和之,选用柴胡桂枝汤和麻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本病的治疗还要提示我们,病情为风湿所致,故治疗的病程比较长,一旦取效,要坚持服药,达到驱邪务尽,病情才能得到长期的稳定,避免复发。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精神分裂症 张宝华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伤寒瘥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李家合

    泽泻这味药,能够利水通淋,泻火存阴,《药性论》中所说:“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痛水。”与白术相配,即为泽泻汤,具有利湿健脾化痰的作用,治疗痰饮引起的眩晕、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抵抗力下降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40曾某,女,23岁。火降则气生,气生则阳气足,阳气温煦机体,则冬季无畏寒怕冷。医案141朱某,女,80岁。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 张宝华

    某老年男性患者。此乃卫气郁而化热之征,且殃及水津之代谢,卫气根于肾,生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宣于肺,是故郁而而化热,有鼻塞,口干等症,且归宅路艰而现不寐之病,经曰阳不入阴则不寐,故而先宣卫之郁,去其热。久郁伤及津血,营卫不调,故而缠绵难解。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