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百合病诊治探讨

2023.04.17 826阅读 评论数 3 6

一、百合病病因病机、脉症及正治法

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百合病多发于热病之后,为心肺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所致,也可因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而致。其病因病机为阴虚内热,治当补阴之不足,以调整阴阳,所谓“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百合病的临床表现有因心肺阴虚内热引起心神不安及饮食失调,而致意欲饮食复不能食、欲卧不得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症状;因阴虚内热引起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症状。百合病的治疗原则为养心润肺、益阴清热。治疗时注意若病见于阳,应于养阴配阳,不可攻阴,反之则阴伤,也不可更发其汗,以致伤阳;若病见于阴,应于扶阳和阴,不可反攻其阳,反之更伤其阳,也不可采用下法,否则伤阴。

正确治疗百合病当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阴清热。方中百合甘寒,清气分之热;地黄汁甘润,泻其血分之热。以泉水煎药,下热气,利小便,助百合清气分热。

二、百合病误用汗、吐、下三法救治方法

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当禁用汗法。治疗时注意勿将“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症状误以为是表证而用汗法,否则会更伤阴津,以致燥热尤甚而出现心烦、口燥之症。若误汗后当用百合知母汤补虚清热,养阴润燥,用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知母养阴清热、除烦润燥;以泉水煎药,清其内热。

百合病本来阴津不足,注意误将“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以为是痰涎壅滞而误用吐法,致使胃阴更伤,燥热更重,肺胃失和,从而出现小便短涩、虚烦不眠、胃中不和等症。若误吐后当用百合鸡子汤养阴和中,用百合养阴清热;鸡子黄养阴润燥,以滋胃阴。

百合病阴虚内热,理当清润,不可将“意欲饮食复不能食”认为是邪热入里而误用下法,以致阴津更伤,加重阴虚内热,从而小便短涩不利;且攻下之剂苦寒会克伐胃气,以致胃气上逆,而致呕恶。若误下后,当用滑石代赭汤养阴清热、利水降逆。方用百合养阴清热;滑石清热利尿;代赭石重镇和胃降逆,用泉水煎煮以增强百合清润心肺之效。

三、百合病经久不愈,以致变生他症的治法

百合病本来没有口渴症状,若经久不愈而出现口渴,此说明气阴虚内热更甚,此时单用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已药力不足,治当外用内服并用,除内服百合地黄汤外,同时用百合浸汤外洗来清热生津补液;饮食上以汤面为食调养胃气以助除热止渴,并不食盐和豆豉,以免伤津增渴。若采用以上两方治疗后,仍然口渴,应用栝楼牡蛎散治疗,增强药力。

百合病本来如热无热,热象不明显,若经久不愈,以致发热明显、小便短涩不利,当用百合滑石散养阴润肺,清热利水。方中百合润肺清热,以清水之上源;滑石清里热利小便。

四、张志远先生用百合地黄汤治疗百合病医案分析

李某, 男, 农民, 56岁, 1965年4月初诊。患者来诊时, 神识异常, 可见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家属述其常独处一室, 口中默默有词, 但见亲友无话, 不愿和外界接触。时而欲食, 时而恶食, 询问有何所苦, 默默不答, 自言无病, 拒绝治疗, 已有2年病史, 兼见小便赤, 大便秘, 舌红苔黄, 脉数。本例患者曾按痰饮、瘀血等治疗, 均乏效果, 临床调理十分棘手。张志远先生观其症状符合百合病的表现, 依百合病治之, 治疗以滋阴为主, 兼润肠通便。处方:百合地黄汤, 组方:百合20 g, 生地黄30 g, 共10剂, 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服。10 天后家属来诊, 言已发挥功效, 症状锐减, 神识如常, 可与亲友正常交流, 感觉良好。服药期间但见大便排出如漆。

病因病机:患者因心肺阴虚内热、气血失调、经脉失养以致心神失养、不安出现“神识异常, 可见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常独处一室, 口中默默有词, 但见亲友无话, 不愿和外界接触”等症状,正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百合病者……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所讲。“时而欲食, 时而恶食”是因为患者心肺阴虚内热、肺胃失和,以致胃阴亏虚,胃失和降,或胃气上逆而出现饮食失调症状。正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所讲。患者心肺阴虚内热,肺主通调水道,其热下属膀胱和大肠则出现“小便赤, 大便秘”;心开窍于舌,心阴虚内热则出现“舌红苔黄”症状。阴虚内热者可见数脉。

治则治法:根据“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原则来补其阴不足,以调整阴阳。


方药:以百合地黄汤来养心润肺,益阴清热。药用百合清气中热, 安心补神, 清热利便;生地黄清血分之热, 使血凉则热毒自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代民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方剂文章

  • 神经性尿频 卢某,女,48岁,2020年7月25日初诊。 林文强

    考虑患者处于绝经前后,尿路无明显涩痛,加益智仁、乌药、山药、金樱子、桑螵蛸、黄芪以固涩精气,加当归以养血活血,加川芎以助血行气,服药7付后尿路症状明显减轻,故守原方加减续服。为巩固疗效,共诊疗6次,服药4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