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加减治验案
患者:赵某某
性别:女
年龄:77岁
初诊日期:2025年3月9日
主诉:后背痛伴恶风恶寒、汗出不适4月余。
现病史:患者述4月前感冒痊愈后渐感后背疼痛不适,伴明显进风感,汗出,下肢凉,一活动即汗出,纳眠可,怕冷,脚尖凉,口中和,大便日一行,偶有腹部一痛即跑厕,左脉:弦浮有力,右脉:寸略沉有力,关浮偏大有力,尺略沉有力,舌质淡,苔白腻,舌尖略凹。
诊断:感冒后遗症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5剂
方组:柴胡60g 清半夏20g 生黄芩20g 炙甘草20g
生姜20g 大枣6个 党参20g 桂枝20g
赤芍20g 制附片15g 葛根60g 仙鹤草60g
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中午服后发小汗。
3月11日回访:诸症尽愈。
按语:患者脉浮有力,汗出,恶风恶寒,考虑太阳表虚证,脉弦病在少阳,且患者具有典型的弦浮脉,遵涂华新师之经方思想,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弦浮脉为典型的柴胡桂枝汤证,故选柴胡桂枝汤治疗,因其主诉后背痛故加葛根以解肌通络,加附子温阳散寒,仙鹤草补虚扶正,诸药合用而治疗此疾。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此笔者认为,患者就是按照条文来生得病,所以诊断明确,用方得法。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保和丸加味治疗伤食医案一则 高颖
患者,男,36岁,因食纳不佳、自觉消化不良前来就诊。治宜消食化积,和胃降逆,以保和丸加减进行治疗。保和丸为治疗一切食积的常用方剂。 -
熏蒸技术原理和优势 谢江强
熏蒸技术原理和优势熏蒸技术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与其他外治法相比较其有独特优势。现代医学认为熏蒸技术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六) 张宝华
仲景先生这个书,他的文字精炼,到关键点的那些字句都蕴含着很多东西,初看枯燥乏味的很,有的人感慨说了无生趣,呵呵!仲景先生让你修行,以后好自己走路呀!事物始终在运动变化之中,一个人也要相应的调整,止于至善。 -
伤寒论第二十条(一) 张宝华
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体会 崔国宁
然而,当呃逆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且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时,便被称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社交,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往往与正气不足有密切关系。 -
精伤学说-五脏病以肺之宣发 赵立生
中医认为,五脏病以肺之宣发为主要表现。在人体的呼吸过程中,气与津液都要通过肺来完成,只有肺的宣发功能正常,才能维持气与津的正常运行。肺主皮毛,而皮毛是人体最大的防御系统。因此,肺主皮毛,若出现肺卫虚衰时,则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等症状。 -
伤寒论第六条(二) 张宝华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假若发汗的话,发汗最伤人津液。太阳中风不是发热汗出嘛,风温也汗出,也发热,但是风温既不恶风也不恶寒,它是里热盛。 -
伤寒论第八十三条(一) 张宝华
八十三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但这个绝不是全部,“咽喉干燥”一律不能发汗,不能视为铁律,只是普遍存在而已,它就是有特殊的嘛,你也不得不知晓。 -
经方加减治“气短乏力伴眠差2月余”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23日主诉:气短乏力、入眠差月余。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二) 张宝华
这条他不是误治的结果。
最新文章
-
浅析《健胃消食片》 胡松岩
“吃多了,肚子胀,不消化,快用**牌健胃消食片!”。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款曾经的现象级中成药——《健胃消食片》的由来。
-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胀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胀痛叶某某,男,7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4年1月18日初诊。1月22日电话随访,脐下胀痛未再出现,而且睡眠明显好转。
-
经方应用之湿疹 郭文龙
薛某,男,74岁。风邪善行而挟湿游行于皮肤则痒。风寒湿属于阴邪易侵阴位故双下肢严重。舌诊如前,脉诊浮缓,遂原方减少麻黄用量,变成桂枝二麻黄一汤以达到调和营卫,微发其汗,兼疏表寒的效果。
-
《伤寒杂病论》中黄柏 张宝华
经方中用黄柏者见于大黄硝石汤、栀子柏皮汤、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和乌梅丸等5方。黄柏于阳明病大黄硝石汤中,主除热祛黄。《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现多认为黄柏苦,寒。
-
性价比很高的感冒咳嗽方 张宝华
张某某,男,10岁。尽剂后诸症几无,唯轻微咳嗽时作,停药,将息调养数日即可。
-
谷瘅 李华歆
《伤寒论》第195条所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
-
经方实验录之杂病诊治 张宝华
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昔刘涓子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长生。
-
伤寒论 李华歆
学习《伤寒论》开始,小编就从抄写开始,前前后后不下抄写了五次……1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
-
小儿膏方的应用 谢江强
小儿膏方不主张在疾病的急性期服用,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频尿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服。小儿服用膏方时要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
-
经方实验录之风湿免疫科病 张宝华
既往有干燥综合症病史,所见症状观之,确是津亏失濡所致,然深究之否也。面隐青黄欠泽,口干喜热饮,上半身易汗出,舌淡苔白,乃木土失和,津血不足,且有饮郁之征也。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妇人肝脾失调,血滞湿阻证的常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