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要药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东北地区,故又称关防风或北防风。古人云“诸风通用,故有防风之名”。
一、功效应用
防风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息风解痉。其特点质柔润,祛风而不燥,气味俱升,性温而润,被称为风药中之润剂,善走上焦,以治上焦之风邪,又能走气分,祛周身之风,且能胜湿。被誉为祛风圣药;汪昂称其为去风胜湿之要药。
常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证。尤善治风寒表证兼湿且有头身疼痛者。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本草汇言》:“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痹痫痉等症。”
《用药心法》:“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尔。”
《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
《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
《本草备要》:“搜肝泻肺,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主上部见血,上焦风邪,头痛目眩,脊痛项强,周身尽痛,太阳经证。”
二、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痛、恶寒等证。防风能发散表邪,祛风止痛。治以上诸证,常配伍荆芥、羌活、前胡等,即荆防败毒散。
防风微温,甘缓不峻,亦可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目赤等证,常配伍荆芥、黄芩、薄荷、连翘等药。
若治风热发疹或皮肤瘙痒,常配伍荆芥、白蒺藜等祛风止痒之药。
胡希恕临症遇桂枝麻黄各半汤适应证时,常以桂枝汤加防风、荆芥治之,取其解表祛湿止痒之功。
2.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防风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得热则减,常配伍羌活、当归、白芍等,即蠲痹汤。
若治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常配伍秦艽、麻黄、当归等,即防风汤。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证。防风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配伍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即玉真散。
4.用于表虚自汗证。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表虚自汗者,常配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
李东垣言:“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
汪昂言:“同黄芪、芍药,能实表止汗。合黄芪、白术,名玉屏风散,固表圣药。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5.用于制约附子之毒。李可凡大剂量应用乌头或附子时,方中多配伍炙甘草、蜂蜜、黑小豆与防风等药,以制约其毒。
李可言:“凡用乌头剂,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蜂蜜150克,黑小豆、防风各30克。”
李可言:“1965年余曾参与川乌中毒濒危2例的抢救,以生大黄、防风、黑小豆、甘草各30克,蜂蜜150克,煎汤送服生绿豆粉30克,均在40分钟内救活。”
《千金方》:“解乌头、芫花、野菌毒。”
《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三、用法用量
防风常入煎剂,也入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
防风入药有根与梢之分,可做了解。
《珍珠囊》:“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以下风邪。”
汪昂言:“黄润者良。上部用身,下部用梢。杀乌头毒。”
四、应用注意
防风性温而升阳,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久痹血虚气弱者不宜用。
李东垣:“误服,泻人上焦元气。”
汪昂言:“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禁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诗其三 张宝华
清风予我览山河,悠然低首梦是昨。半江渭渭半江泾,月朗星稀移时觉。甲辰年壬申月丙寅日张宝华于药所。 -
孩子夜哭 陈鹏
孩子莫名“夜哭”,体检也发现不了异常,一到晚上就哭不个停。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脾胃虚寒,寒痛而哭;心经积热,热烦而哭;受到惊吓,恐惧而哭;食积胃脘,胀痛而哭……这些问题可以内服外调。内服苏仁膏外用小儿推拿来找丁老师轻轻松松推拿解决[拥抱]#妈贝爱小儿推拿部 -
积食的孩子体内往往有湿气 谢江强
湿气重的孩子,舌苔遍布舌体,很厚,舌头上遍布小红点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遍布舌体,而且很厚,说明孩子体内有湿气。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舌头上面有很多明显的小红点,就说明孩子体内有热,因为积食导致积滞化热。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天某,女36岁初诊:自觉身体不适,似感冒后五天,未服药。时下之人多逸少动,多为亚健康之态,其抗病能力皆不足,更况乎病毒之众难以胜数,摄生稍有不慎即感邪作病。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无毒。 -
性激素六项 曹雪盼
对于女性不孕者或者月经不调者,通常会开性激素六项的检查。接下来分别论述一下性激素六项的意义:1、促卵泡生成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
降尿酸经方之五苓散 郭文龙
陶某,男,74岁。现病史:患者20天前进行老年健康体检时,发现检验结果尿酸值达到525.6,无其他不适。遂用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检验结果尿酸值467.9。再进五剂后复查尿酸值414.4已达正常值范围。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
无我 陈鹏
无我,无我文/陈鹏医生2024.4.21尘埃落进水里有黑天鹅在搅动下雨的时候我在想你可你心里无我一辆车飞驰而过父亲的背影慢慢由挺拔变驼时光匆匆忙忙掩埋了远方求学的游子故乡里已经无我天空飘过白云朵朵地上的柳枝在傻傻的笑江中的鱼无忧地游过惬意的生活中无我吃不完 -
经方实验录之风湿免疫科病 张宝华
既往有干燥综合症病史,所见症状观之,确是津亏失濡所致,然深究之否也。面隐青黄欠泽,口干喜热饮,上半身易汗出,舌淡苔白,乃木土失和,津血不足,且有饮郁之征也。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妇人肝脾失调,血滞湿阻证的常用方。 -
口中乏味伴乏力疲劳1周,中药用后效果非凡 宗琪
患者:杨某某性别:女年龄:49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8日主诉:口中乏味1周伴眠差乏力。
最新文章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杨宇飞教授中西并重治疗肺恶性肿瘤举偶 张训景
众所周知,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配合中医扶正祛邪综合治疗抗肿瘤转移复发。未见疾病进展及复发转移,生活治疗良好。中医学认为,机体失调,正气不足,外邪客体,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
-
芍药甘草汤 李华歆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炙)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毒美颜,扫除面斑 谢江强
排毒美颜,扫除面斑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因为中暑而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总是很多,许女士就是因为在夏天经常出现中暑症状而来找我看病的,希望我能给她开个方子来改善她的体质。
-
咳嗽小记 张宝华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的《皇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对于咳嗽中医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咳嗽带来的困苦,保障了人民的健康。
-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 谢江强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小儿厌食的速效调理法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食欲不振,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疾病,也可作为伴随着夜惊啼、情绪问题、感冒等疾病而出现的症状。8岁的林同学,平时吃饭挑食,不爱吃蔬菜,而且脾气急躁,耐性不足,十分好动。
-
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7剂愈。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新冠阳后心慌气短1年。下午双腿肿6年。分析:1.患者心慌气短有明确诱因,因为感染新冠后出现胸闷气短,且有怕冷,出汗少的情况。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
-
针药并用治膝关节疼痛受限3月案 宗琪
患者:石某某性别:女年龄:56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5日主诉: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3月余。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等8月8日查房:患者述右膝疼痛较前大好转,行走较前灵活,上方续服3剂,继续针灸治疗。
-
常用煲汤材料枸杞子与红枣 谢江强
枸杞子是一味功效显著的传统中药材。用碱水处理过的枸杞子有苦涩感。枸杞子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防闷热、防潮、防蛀。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子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在煲汤或者煮粥的时候也经常加入枸杞子。食用宜忌红枣可煎汤服用,亦可直接食用。
-
杂病诊治(二十四) 张宝华
王某某,女,55岁。慢性胃炎,甲状腺术后,慢性咽炎,神经性头疼,中耳炎,鼻炎等疾病。
防风临床用的很多,不论是内服,外用都可以
防风系解表祛风要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