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与不渴的表里辩证思路

2023.07.27 356阅读 评论数 0 5
我们可以通过口渴与不渴可以判断表里
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说明表邪已内陷转阳明而气液两伤

2,判断水停中焦与水蓄下焦
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口渴为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水不化津,津不上承
口不渴,说明水饮停中焦,水津尚能敷布

3,判断自利属太阴还是少阴
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不渴为脾脏寒属太阴
282条:“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口渴是少阴下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

二:判断是否兼有水饮内结
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多是少阳病兼有水饮内结,水道失于通调,阳气不得宣化,津不能上承,故而口渴。

三判断寒热阴阳
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
不渴说明脾脏有寒,若为里热之下利则热邪伤津,故必出现口渴。
386条:“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主之”
若其人表现为热多而渴欲饮水的,表明邪在阳分,表不解里不和。若其人寒多而口不渴的,表明邪在阴分,中焦虚寒,寒湿内盛。

四:判断能否利小便
24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
口渴说明热盛津已伤,是引水自救的反应,此时化源不足,体液缺乏,小便必少,切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小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升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

  • 泡菜做法2024 陈鹏

    四斤水100克盐,30克酱酒泡盐,白酒给坛子消毒,四斤水50克白糖,所有东西都倒坛子里。切菜刀不能沾油,切紫甘蓝调色,切萝卜,甜椒掰成小块,芥兰削皮切滚刀,梨削皮去核切块,木瓜削皮去籽切块。最后花椒半把,河南新一代干辣椒半把,封口。2天后开吃。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