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山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经验
1 急则治标 重在祛邪
盆腔炎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如发热、小腹痛痛、小腹肿块、下阴垂滞腰酸、带下量多、不孕等,类似于中医妇科“症瘕”、“痛经”、“带下”、“不孕”等病证。经行或产后,血室正开,胞宫空虚,秽浊之邪乘虚内侵而致本病。本病初起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小腹痛痛,带下黄浊,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何师认为盆腔炎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解毒利湿,药选柴胡、金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蛇舌草、半枝莲等。如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带下黄浊者,加二妙丸;口干舌燥者,加石斛、芦根。前贤指出:妇人产后经行之时伤于风冷,则血室之内必有瘀血停留。故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佐以活血化瘀,常用熟大黄、赤芍、丹皮、桃仁、制乳香、制没药、失笑散等药,力求祛邪务清,防止病情迁延。2 扶正祛邪 攻补兼施
盆腔炎往往是由混合感染几种病原体所致,病情极易反复。许多患者先表现急性期,再转变为慢性期;也有少数患者可以没有急性期表现而直接呈现慢性炎症病变。由于本病病程迁延日久,湿邪羁留,正气渐衰,或因热毒炽盛时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以致余邪未清,正气未复。对盆腔炎慢性期的治疗,何师认为应当体察患者体质之盛衰,病邪之进退,寒热之不同,辨而治之,尤要时时注意扶助正气。常用黄芪建中汤合自拟验方血竭化症汤(血竭、乳香、没药、五灵脂、桃仁、大黄、皂角刺、穿山甲、水蛭、地鳖虫、鹿角片),益气健脾,活血散结,随证加入清热化湿、理气止痛之品,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若病情反复,腰酸下坠者,加川断、菟丝子、炒杜仲。盆腔内有少量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日久不消者,则用防己黄芪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以健脾渗湿、化瘀散结,颇有效验。现代医学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病原体寄生于**内,并不致病,但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局部环境改变,这些病原体即成为致病菌,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也在于此。研究证实,扶正中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临床应用扶正法治疗本病确能收到满意疗效。3 攻不伤正 顾护胃气
本病慢性期病程较长,即使是急性期的治疗,为求祛邪务尽,亦要服药较长时间,故保护胃气不受伤害十分重要。何师认为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极易受邪受伤,用药时寒之太过则伤中阳,攻之太过则伤胃气。胃气受伤,中州失健,不利于药物的传化吸收,影响药效发挥,使本病缠绵不愈。治疗时应防患于未然,对于原胃气不和者,要尽量避免使用对脾胃**性较大的药物。已显脾胃虚弱者,加四君子汤;胃寒者,加良附丸;嗳气泛酸者,加左金丸;纳呆者,加二陈汤;上腹饱胀者,加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对于慢性盆腔炎病情迁延者,何师常选苦参一味,取其清热解毒,又虑其苦寒伤胃,故必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护胃;用血竭、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散结药时,则兼用乌贼骨、煅瓦楞子养胃制酸,保护胃粘膜。攻不伤正,祛邪时顾护胃气,是何师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有益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4 辨证辨病 综合施治
何师指出:要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展中医学术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古人的认识层次,必须熟练地运用现代医学的各种诊察方法,充分了解现代医学的各种治疗方法之利弊,明确诊断,结合辨证施治,进行合理施治。盆腔炎的病因、病理、临床治疗概念在不断更新,应当追踪现代医学来拓展诊治本病的新思路、新方法。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何师强调中西医联合治疗,应无门派之见,取长补短,力争给患者推荐最佳治疗方案,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则主张中药巩固治疗,防止其演变为慢性。至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何师常在妇科检查的基础上,注意B超检查,了解有无盆腔粘连,或盆腔积液,或盆腔炎性肿块,辨证辨病结合,使用药物有的放矢。同时重视综合治疗本病,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顽固性炎症可获意外之效;或用艾条温熏气海、关元、水道、归来等穴位,以利药力直达病变部位;此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或用指压法**次髎、中髎穴,疏理止痛,简便实用,易于自我保健治疗。患者经期外邪易入侵,病情易反复,何师注重经期用药,合理施治,以求最佳疗效。5 典型病例
胡某某,女,37岁。1997年3月21日初诊。因腹痛高热,于1997年3月1日进某医院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经抗炎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而出院。近因小腹隐痛有加剧之势,前来何师处求治。B超检查示:双附件炎性包块,右侧4.7×2.0×1.8cm3,左侧4.1×3.2×2.3cm3大小不均质回声,与卵巢紧贴。诊见:小腹隐痛,腰酸,纳食不化,大便溏泄。舌黯红、苔薄,脉弦细。中医诊断:症瘕,证属热毒余邪未清,气滞血瘀,胃气受损。治拟清热理气化瘀,健脾和中。
药用:当归、酒白芍、焦白术、茯苓、酒元胡、徐长卿、炒川楝子各10g,红藤、败酱草各30g,苦参、广木香、制没药、生甘草各5g。每日1剂。入水煎,早晚2次温服。每诊10剂。
三诊后腹痛减轻,仍见大便溏、胃纳差,再拟健脾运中,活血化瘀,去酒元胡、炒川楝子,加清炙芪、怀山药、血竭。如此调理,先后共8诊,药80剂,症状消失,B超复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近日随访未见复发。
——章勤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中医杂志》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右下腹痛案 张训景
2024.07.23三诊腹痛进一步好转,要求住院配合中医理疗系统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不仅对急性阑尾炎有效,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亦有不错的效果。 -
闲词其一 张宝华
危楼昨夜又西风,落叶知多少。春蝉丝网好过冬,人已四十上老下有小。浊酒清月相顾,悠悠秋千索支影。身客梦里谁为主?山水程程惟天地容平。甲辰年壬申月乙丑日张宝华于客居。 -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 谢江强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a.用温胆汤给孩子泡脚温胆汤是一个著名的中药方子,里面有茯苓、法半夏、陈皮和炙甘草四味药。d.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 -
《伤寒杂病论》中的痹证 张宝华
《伤寒杂病论》谓其为“风湿相搏”、“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汗出入水中”、“风血相搏”、以及“饮酒汗出当风”等,可见其更具体化。《伤寒杂病论》关于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如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
颈肩疼痛1周,加重2天,3剂中药病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6日主诉:颈肩疼痛1周,加重伴左上肢无力2天。现病史:患者述近1周来诱发颈部疼痛,拘谨不适,伴虫爬感,2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左上肢无力,无汗,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有力。 -
癃闭 谢江强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癃和闭均为排尿困难,轻重程度上不同,多合称为癃闭。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 -
春逝 陈鹏
春逝文/陈鹏2024.4时光还没有治好我的忧伤又留下一地压抑万般匆忙转眼入夏桃花纷纷落下只剩下可怕的绿枝在孤独地活着翠叶不解愁任风吹动渔舟江中的鱼在傻傻地游岸上风尘客形如陌上草一季又一季似曾来过又似不存在窗外鸟叽叽了了春无几本来明丽的日子我心却似悲秋离人万 -
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失眠(舌苔剥脱)医案 张训景
胡某,女,50岁,2024.03.09初诊主诉:眠差数月。2024.04.13经1月的调方治疗。舌苔剥脱完全消失。多数医生患者喜用酸枣仁,茯神、茯苓、首乌藤、龙骨、牡蛎等各种安神药治疗失眠。虽然沙参麦冬汤的功用没有治疗失眠,但病因去除,失眠自然就消失了。
最新文章
-
口腔异味后续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胸闷晨起恶心偶有反酸胃胀晚上躺时恶心加重胃口可纳可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消化道溃疡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消化性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腹痛。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的比例约为3∶1。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十年。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暑病后调养性的 谢江强
暑病后调养夏天感受暑热邪气而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统称为“暑病”。暑病之后,人体气津大伤,湿邪留滞,故应抓紧进一步调理,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故暑病后期多表现为气津两伤、湿邪阻滞之证,适宜用膏方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浅述痞满及其治疗预防 张宝华
浅述痞满及其治疗预防痞满是指胃脘部痞满,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胀满不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本文将浅述痞满的病因与及其治疗预防。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痞满的发生。
-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陈某某,男,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11月6日初诊。“口舌干燥,口渴喜冷饮,饮水较多”,这是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寒湿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3.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游泳、武术、散步、慢跑、球类、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
-
论升降散方解与体会 高立坚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本证的表现虽然种种,但归根结底,是寒凉外遏,火热内郁,故用宣泄郁火的升降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