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众所周知,我们研究伤寒的方法有很多,有从重点条文入手,有逐条解释,有从方证、药证反推……虽然研究方法不同,但是我始终认为熟读伤寒才是最重要的一步,以我个人的研究经验就是在边背诵边理解的同时,运用“以经解经”的方式研究伤寒,这种研究方法让我大受裨益,所以特向广大同仁作以介绍。
“以经解经”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要说明一个重要概念,我用所谓“以经解经”的“经”只局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脉证方面我只参考王叔和的《脉经》,药证方面则依托《神农本草经》,仅此而已,之所以这么定的原因是我要尽可能的遵守仲景的本意,用仲景自己说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条文,而王叔和在整理伤寒的时候把自己《脉经》很多思想都加了进去,鉴于伤寒、金匮里很多涉及到脉法的条文都可能出自王叔和之手,所以我索性就把《脉经》当作研究伤寒脉证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而至于药证方面,业内公认《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最接近伤寒,所以我也就顺其自然把它作为研究伤寒药证的理论支持,也许这里大家会问我为什么不把《黄帝内经》加入进去,而且张仲景也在自己的序里也提到了伤寒的一部分理论来自《素问》,而我之所以没有把《内经》作为研究伤寒的理论依据的原因是内经和伤寒完全是两种医疗体系,很多情况同样一个病名都不是一个意义,可以参考,但是绝对不能作为解释伤寒的绝对依据,比如伤寒的六经与内经的六经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经解经”研究方法举隅
前几天我在跟一个同道探讨伤寒189条时产生了一些分歧,我在这里就索性拿这条来试着演示一下“以经解经”的研究方法!
先让我们熟悉一下条文: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这个条文在阳明病篇,从篇幅上属于中等长度,不含方药,可以说是一个理论性的条文,也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小病历。
首先,我们先说什么是阳明中风,很难得也很幸运,仲景在接下来的条文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了: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乍眼一看,很简单的条文,提到阳明病,我们会首先想到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条又被称为阳明病提纲证的条文很简明的告诉我们阳明病就是胃家实,那什么是胃家实?胃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胃肠,胃肠属腑,以通降为顺,应该是更虚更实,如果只是充实了就是不通,不通造成了积滞就成了阳明病,纵观阳明病篇其实都是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从190条我们被告知造成“胃家实”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中风,一种是中寒,这里要把中风、中寒区别于太阳表证的“中风”、“伤寒”,从中风能食,中寒不能食来解释,阳明中风的患者的消化功能得到了暂时的亢进,而中寒则反之,我形象的把这个现象理解为“热胀冷缩”,中风就是热胀,一个原本不大的气球被吹大了,胃也变大了,所以就多吃一点,而中寒就是冷缩,胃变小了,吃不下了。
接着我们继续看条文,“口苦咽干”,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条文马上想到的是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而我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认为这条就是阳明和少阳合病,其实这里我们的误区在于见到口苦、咽干就一定是少阳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口苦代表身体热重,苦是火之味,咽干代表津液亏,这点参考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就可以知道咽干说明的人体津液亏虚,那么口苦、咽干合在一起就只能提示出身体此时处于热盛津亏的一个状态,并不代表就是少阳证。
让我们继续研究,见到“腹满而喘”,我们一定不能把它人为的拆分为“腹满”和“喘”,在这里的“而”是表示递进关系,正如34条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喘而汗出”和35条麻黄汤的“无汗而喘”,这些都是一个用法,这里我联想到了一个相似条文,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这里同样是阳明病,也出现的“腹满而喘”,我们知道阳明病是胃家实,积滞不能去除,腑气不通就会出现腹满,而如果胃中积滞过多上顶胸隔就会造成的肺气郁闭造成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就类似于喘,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吃了一顿大餐后可能会出现叹气、呼吸困难的感觉,也是这个道理,这里腹满是因,喘是果,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明确知道这里描述的症状完全符合阳明胃家实的特点。
而我在金匮里发现这个条文: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这里的消谷似乎跟阳明中风的“能食”很像,但是不管怎么来说,同样是功能亢进,此时的脉数应该是符合症状的,问题来了,脉应该是见数呀,而后面的条文却反而说: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八个字马上把我们之前的推论都推翻了,应该是热证,却反而见了寒证寒脉,似乎是不能理解的,不要慌张,让我们继续跟随仲景的脚步,首先我们看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这条告诉我们的是病情在阳明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恶寒的症状,而根据仲景脉法,脉浮主表,紧属于寒,结合发热恶寒说明这个症状并不是之前的阳明病热证造成的,反而是外来风寒之邪造成的,这么一解释就显得很通畅,阳明中风引发胃家实遇上了外感的风寒邪气,条文的最后提到了: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仲景治病有个原则就是表里相兼的时候,且未出现需要急下的情况,一般都要先解表,然后再攻里,亦或是表里兼顾,这里如果不顾表邪直接攻下,风寒之邪从表入里可能会直接损伤里阳(可参151条)造成太阴病,湿气不运则腹满,同时下法造成津亏的结果就是小便难。这样一条完整的189条就被完美的解释了。
以上就是我运用“以经解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条文的一个案例,通过“以经解经”能够做到把伤寒的每个看似独立条文尽量的联系起来,以点带面,编织出一张系统的知识网,这样理解伤寒起来似乎更全面。
有不到之处尽情批评指正!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常用中药介绍 谢江强
常用中药介绍中医外治法离不开药物,在本节中,将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外治法中所使用的常用药物。 -
中医治疗骨科骨折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分析 崔国宁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骨科骨折的用药经验进行总结。治疗4周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痂形成。继续治疗4周后,骨折愈合,拆除小夹板。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合理用药。 -
腺样体肥大 陈鹏
腺样体肥大病因是急慢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或鼻腔、鼻窦、扁桃体等部位的炎症影响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增生。当然,胃食管反流,气道过敏。。西医考虑手术,中医用中药,各有利弊。手术不能保证断根,中药用久有伤肝伤肾之风险,长期用,费用太高。。于是陈医生发明苏仁膏。 -
中医治疗更年期的临床案例分析 崔国宁
本文将详细介绍更年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并结合临床用药案例进行分析。中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证属肾阴虚。 -
伤寒论七十三条(一) 张宝华
七十二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他这个本来是无汗的伤寒证,经过发汗现“汗出而渴者”,也就是表不解而烦渴这个症候,这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就是有小便不利嘛,所以还得用这个五苓散来治,“五苓散主之”嘛。 -
“胸闷不适大便粘”—经方1剂知,5剂愈 宗琪
诊断:太阴病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5剂方组:枳实60g薤白60g瓜蒌60g厚朴60g肉桂15g清半夏6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600毫升,分三次饭后热服。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四) 张宝华
那么后来我也临床了,有一次我自己心悸,心下也悸动,汗出,没啥精气神,我就给自己开了桂枝甘草汤,桂枝我用了二十克,炙甘草是十克,又加了龙牡,吃了五剂好了,这个我没敢用四十克,必定我那时年轻呀! -
眼睑癣斑,中药疗效显著 李娟
病案分享:患者女,32岁,2024.7.21初诊,麦粒肿2月,右眼上眼睑有一花生豆大小癣斑,吃各种消炎药效不佳,也吃过一次中药,自觉无果,经朋友介绍来诊。遂开中药一周,告知患者复诊一次。现眼睑癣斑已消,患者告知,吃完一周药后就痊愈,这几次来例假也没有痛经。 -
湿热喉痹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08月28日患者再次到耳鼻喉科复诊,接诊医生建议患者行喉镜下活检。09月09日再次询问患者,7剂服完后,目前咽喉未见特殊不适。杨文豪按语:1.从患者舌苔来看,患者湿热体质无疑;患者进食生冷后,诱发湿热痹阻于咽喉,遂发咽痛。 -
老中医🟰靠谱中医? 祝鹏军
在老百姓的眼中,似乎中医就得是"老",给人的刻板印象就得是这样。"老"意味着经验足,意味着靠谱。那归根结底,老百姓信中医,也是看中疗效,看中能解决问题。这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的灵魂所在。等到他们年纪到了的时候,他们就是老中医。
最新文章
-
月经来了,中药还能继续吃吗? 于军
今天中午,一位患者给我发信息,来例假了,问我中药还能继续吃吗。此外,每位患者的血瘀程度不同,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服用时长不同,化瘀效果可能因人而异。若月经来时,所购中药一两天内能吃完,接着吃完,待月经过后,复诊。
-
肝癌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其危险性不容小视。对于肝癌手术后或化疗后,或是晚期体质虚弱、不任手术和化疗的病人,膏方都是较好的选择。
-
经方实验录之头痛头晕 张宝华
韩某某,男,53岁。初步诊断:1、头痛;2、眩晕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观其脉证乃阳虚血淤之证,与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药对证续服之。
-
乌发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乌发古人提出“发为血之余”。白发的病机主要归纳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热极生风。治疗时多采用滋补肝肾,健脾养心,清热活血之法,标本兼治。
-
便秘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引起慢性便秘的原因有肠道病变、全身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其中肠易激综合征是很常见的便秘原因。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慢性便秘。
-
想降尿酸,可以试试中药代茶饮 于军
中药代茶饮,又名以药代茶,是在中医辨证思维的指导下,选用一两味或数味中草药,用沸水冲泡或短时煎煮后饮用,在补水的同时,起到防病治病、病后调理、养生保健的作用。对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来说,使用中药代茶饮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
《饮食生活与健康》 蒋燕军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饮食生活与健康”的主题。
-
肥胖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根据肥胖病因的不同,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在所有的肥胖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肥胖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注意。
-
妇科常见病方证浅析(六) 胡松岩
患者朱某某,女,26岁。周某,女,34岁。婚育史:孕0.辅助检查:B超显示,双侧卵巢可见20个大小不等的卵泡,最大直径0.6cm,性激素六项:睾酮:88Imol/L。
-
妇科常见病方证浅析(五) 胡松岩
患者刘某,女,30岁。乳房外形无异常,触诊无结节。病史:患者3个月前于妇产医院顺娩一女婴,产时出血稍多,1个月前出现全身酸痛,肢体麻木,关节酸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
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