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腋臭临床应用体会
一、腋臭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腋臭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湿热内蕴、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
(一)先天禀赋不足
腋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先天禀赋不足,腠理不密,易致湿热之邪侵袭,蕴结于腋下,发为腋臭。
(二)湿热内蕴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熏蒸,迫津外泄,发为腋臭。
(三)气血不和
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腋下,与湿热之邪相搏,发为腋臭。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清热利湿
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腋臭。症见腋下多汗,有异味,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健脾利湿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腋臭。症见腋下多汗,有异味,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缓。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疏肝理气
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腋臭。症见腋下多汗,有异味,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方剂: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甘草。
(二)外治法
中药外洗
选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除臭作用的中药,如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等,煎水外洗腋下,每日 1-2 次。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细末,用醋或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腋下,每日 1 次。常用的中药有密陀僧、枯矾、轻粉等。
针灸治疗
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采用毫针刺法或艾灸法,以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疏肝理气。每日 1 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三、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患者,女,25 岁。因腋下多汗、有异味 3 年就诊。患者自幼有腋臭家族史,近 3 年来症状逐渐加重,影响社交活动。刻诊:腋下多汗,有异味,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腋臭,证属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服药 10 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 20 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案例二:患者,男,32 岁。因腋下多汗、有异味 5 年就诊。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饮酒较多。刻诊:腋下多汗,有异味,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缓。诊断为腋臭,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服药 15 剂后,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药 30 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案例三:患者,女,40 岁。因腋下多汗、有异味 8 年就诊。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情志不遂,近 8 年来腋臭症状逐渐加重。刻诊:腋下多汗,有异味,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腋臭,证属肝郁气滞。治以疏肝理气。方用逍遥散加减。服药 20 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 40 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两年,未复发。
四、体会
(一)中医治疗腋臭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治疗腋臭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的体质,减少腋臭的复发。同时,中医外治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二)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在临床实践中,单纯采用内治法或外治法治疗腋臭往往效果有限。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三)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肥甘厚味、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腋下清洁干燥。
(四)心理疏导不可忽视
腋臭患者往往因异味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腋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心理疏导,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中医治疗腋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西医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合方辨治月经病一则 魏勇涛
患者说是不是到欧洲水土不服引起的,有这方便的原因,但是中医求果不求因,有是证如是方,辨证论治即可。治病如行军打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痹证(风寒湿痹证)医案 吴春水
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肢体沉重,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均为风寒湿痹之象。调整后的方剂加强温经散寒和舒筋活络的作用,以更好地缓解痹证症状。 -
牙痛一则 甄林强
申**,患者女,55岁。主诉:右侧下磨牙疼痛2天。现病史:2天前因嗜食炒花生诱发右侧下磨牙疼痛,牙龈有渗血,无明显红肿,视物不清,似有眼眵,大便调,小便黄。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2亥时(三焦经当令) 张训景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经。亥时人们应该安眠,让整个身体(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并从这种彻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机。亥时三焦通百脉。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
下乡无效病例:肺癌术后胸痛 马亮
下乡病例:肺癌术后胸痛8月12号来到葛玉中心卫生院,现在是11月上旬,快三个月了。病人疼痛是在胸部,神经支配是在胸椎,可以用针刺艾灸,正骨理筋的手法进行处理。要了他的病理,更不是肺部常见的病理类型,可以初步分析这个疼痛是与肿瘤直接相关的。 -
下乡住院病例:手法治疗腰痛 马亮
来到西安之后我给做了治疗,患者平躺,右侧下肢几乎不能活动。只是后来到了疫情放开之后,有一段时间就右下肢症状加重了,不小心摔倒了,骨折了,后来就出现了腰痛,胸闷,用之前的办法缓解不明显,反复不得好转,没有办法才要到西安来治疗。 -
伤寒论第七十一条(三) 张宝华
很快有转变,目前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来治疗,因此这样的情景你就一副一副开药比较合理,我是这么认为的,然后就动态的观察,随其变而定,你看咱们这条不就是这个样子嘛!那么这条他还有“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的下半段,看看,不一样了吧! -
伤寒论第七十条(四) 张宝华
调胃承气汤共计三味药:大黄、芒硝、甘草,它是泻下的方。调胃承气汤是调和胃气的,它泻下力量有两下子的,有力量。大黄苦寒泻下,它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动力加强了,肠道蠕动的快,推动大便向下走。 -
《关于白发转黑与白发长黑》 张娟
所以,无论是脱发还是白发,都是体内阴血不足的表现。(二)关于白发1)青少年白发又称早年白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毛发黑色素形成减少,由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的功能减弱,酪氨酸酶的活动减低所致。 -
偶感风寒言秋 张宝华
悲凉本是九月情,一炉烟火煮清秋;冷暖自知岂恨天,不若添衣好近冬。偶感风寒言秋张宝华甲辰年甲戌月壬戌日子时
最新文章
-
3个“祛斑”奇穴,长斑的朋友别错过! 林庆峰
太冲、合谷和血海,人体自生的祛斑法宝。还要配合合谷穴,中医称合谷为“开四关”,它能调全身的气机。活血化瘀的穴当然非“血海”莫属,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
-
胆囊 潘洪波
再用一个月后,胸胁胀满的问题消失,胆区不适恢复正常,身体没有其它不适。这名患者属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患者胆囊炎根源没有解除,这就是肝郁气滞。肝脏主条达,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通畅,而且往往容易脾气火爆,还容易胁肋胀痛。
-
《伤寒论》经方之男人的“痛” 郭文龙
丁某,男,35岁。随年龄增长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性生活后少腹胀痛,同时勃起障碍2年余。病情出现反复,复诊嘱其服药期间禁欲。《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
看中医前,请不要刷舌苔 于军
今天上午有个女病人,68岁,头晕4个月,看过几个医生,效果不佳。望诊,舌诊,脉诊,问诊,腹诊,把我搞糊涂了。我告诉她,下次看病前一两天,千万别刷舌苔。中医诊疗需要“望”舌为线索,去寻觅与之有关的发病因素。看中医前,不要刷舌苔,不要刮舌苔。
-
痹症 潘洪波
痹证,后世虽有风、寒、湿痹之说,但亦只就致病外因而言,就其为证而言,实难分之。依六经八纲辨证精神,痹之为证多属表证,方剂亦多从此类取之。有类似感冒而急性发作的关节痛,初起时,以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但痹证若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严重者,的确不易治愈。
-
虚劳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33刘某,女,67岁。医案134卞某,女,50岁。现病史:小腹隐痛半年,检查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于2018年11月在某三甲医院行子宫及一侧卵巢切除术。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一 张宝华
一住院成年女性患者。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20克、人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石膏30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颗粒剂五剂,一袋,日两次开水冲服。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
-
"湿疹难缠?中医揭秘缠绵皮肤病的根治之道!" 白成振
中医揭秘缠绵皮肤病的根治之道!湿疹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然而,食用海鲜和辛辣食物后,病情再次加重。因此,在治疗湿病时,芡实的用量应适当增加至30g左右。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胸痹的医案整理2 谢江强
胸痹的医案整理2医案97万某,女,68岁。无业,2019年7月4日初诊。现病史:2016年心脏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医案98王某,女,31岁。服炙甘草汤调治,已有好转。配1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