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昼而安静,夜则烦躁”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2.06.18 1092阅读 评论数 6 11

 最近在科里碰到两个肝衰讲“夜间烦躁”的病人,常规论治,为阴虚而烦,所谓阴虚有热或五心烦热之类,治从阴虚,讲究一个滋阴清热、养阴生津的问题。个人稍有疑义,故翻书整理如下,内容稍显凌乱,皆因非亲手经治之证,理解尚浅。

  1.阴虚则热

  关于烦躁,尤其是症状典型出现在夜间的情况,向来是以阴虚论治的。中医基础理论里关于“阴虚则内热”的解释 是“阴偏衰即是阴虚,指机体精血津液亏耗,阴气不足,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以及由于阴虚,阴不制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相对亢盛,出现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和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其来源也有内经支撑,《素问、逆调论》说“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素问、厥论》说“肾气有衰,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大概来理解,也就是阴液的衰少,导致阳气的偏亢,虚性的亢奋。这在温病学里表现很突出,强调的养阴液来达到清热的目的。这里的前提,是阴液的虚耗衰少。

  关于夜间烦热,换句话说“五心烦热”的解释,或者阴虚盗汗,容易夜间加重的解释。我没找到明确 的时间规律的解释。从《中医诊断学》阴阳辨证章节中描述“阴虚是指  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的性质。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瘦削,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从关于“阴虚盗汗”的机理解释,可以略窥一二。“寐时汗出,寤则汗止,称为盗汗。因其一般伴有烦热、失眠、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症,故常称“阴虚盗汗”。对于盗汗病机,……,可以用以下认识,帮助理解,阴虚则生内热而阳气偏旺,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而伏藏,使卫表暂时不密,在内热的逼迫下,津液外泄则为盗汗;当醒寤时,阳气复行于外,能固护肌表,因而汗止。”同理,似乎可以用夜间阳气内伏,解释内热而烦躁。

  2.阳虚则烦

   我们看阳虚的角度。伤寒论中关于烦躁的条文还是有一些的,个人认为和时间规律有关系的,主要是这条。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先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条来解,这个方子用的是干姜附子汤,显然是温阳治法。也就是说仲景认为这是阳虚而烦。按一般规律,像前面讲的夜间发作,是夜间阳气入而与阴争,所以阴虚热是夜间明显;白天发作是白天阳盛,天阳助正气与邪气争;那夜间安静,也就是阳气无力与之争了,所以要补阳纠正这个状态。

  另外一首方治是指黄连阿胶汤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证,是“心中烦、不得卧”的失眠,应该是晚上发作的情况,针对的是阴虚。教材的标准解释是“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便出现“心中烦、不得卧”之证,说明肾水素亏,即素体阴虚,邪从热化,肾水不足,心火亢盛,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是以“心中烦不得卧”。本条叙证较略,临床见证还当有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沉细数等证,是证非纯属虚证,除有阴虚之虚外,尚有邪热之实,故以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而交通心肾”。按我现在的理解,应该叫“真实真虚证”,实是真的,虚也是真的,所以才能既能乃是黄连黄芩之攻伐,也能耐受阿胶鸡子黄之滋补。


3.试论,第三种,夜间之烦亦为阳虚之可能性

   那么这种情况,从何说起,当然还得从经典上看看有没有依据。

  (未完待续)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长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邓某某,男71岁。患者既往有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慢性胃炎等病病史多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所,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得显效而就诊于余。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 谢江强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舒心祛痛风37岁的杜女士3年前被确诊患有痛风病,发作时,小关节红肿热痛,有时可见头晕乏力,有时伴有双下肢沉重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腹泻、胃胀等表现。针对杜女士的情况,我去掉了成膏药中的阿胶,以免加重她的溃疡症状。

  • 如何看医案 高群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经常几句话就给出了方子,没有鉴别点,没有后续结果,看着比较费劲。所以我个人发医案的时候,放的都是信息来源,也就是我当时获得的信息就这些,然后给出方子和结果。当然医案也不是完全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