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伴右下腹疼痛一则

2024.12.10 715阅读 评论数 16 49

刘某某,男,18岁。胃脘痛伴右下腹疼痛。

2021.08.12一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疼痛6月,加重伴右下腹疼痛1天

现病史: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胃脘部疼痛,按压及饥饿时疼痛明显,未治疗。1天前因饮食不规律,贪凉饮冷后出现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反跳痛阳性,胃脘部仍有压痛、饥饿痛,无口苦口干,纳一般,高三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时有熬夜,大便不成形,小便稍黄。舌质红、舌尖及舌中部散在芒刺、苔白腻,脉未见。既往因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嗜食肉食,多次出现胃脘部及腹部疼痛不适,曾被诊断为“阑尾炎”。


诊断:腹痛
辨证:湿郁化热,气滞胃肠
治法:开郁降浊,利湿清热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味
清半夏**g黄芩12g黄连4g干姜12g
生甘草12g白芍12g丹参12g败酱草12g
薏苡仁30g冬瓜仁30g大枣三枚
共3付,自煎。每日1付,空腹时分3次温服,一次100-150ml。

2021.08.16二诊: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反跳痛不明显,胃脘部不适明显减轻,但两处重按时仍略感疼痛不适。舌质稍红、舌尖及舌中芒刺颜色变浅,苔薄白略腻。继以开郁降浊,利湿清热,佐以滋阴泻火。


清半夏**g麦冬12g黄芩9g黄连2g
干姜9g党参9g炙甘草9g白芍12g
生地12g砂仁5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
大枣三枚
共3付,自煎。每日1付,空腹时分3次温服,一次100-150ml。随访得知,上方服完已无明显不适。

2021.9.30三诊:因贪凉饮冷,右下腹再次出现胀痛不适,大便溏且排便不畅,舌质稍红、苔白厚腻。


清半夏**g厚朴15g黄芩9g黄连3g
干姜9g党参9g生甘草9g白芍12g
薏苡仁30g冬瓜子30g槟榔12g
共3付,自煎。每日1付,空腹时分3次温服,一次100-150ml。
上方服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偶有胃脘部及右下腹隐痛,后因高三学习繁忙未再服药。

2021.10.23四诊:患者自觉胃脘部按之隐痛,偶有胀痛,不按时无明显不适,二便尚可。舌边尖红点刺,苔白腻。左脉寸弱关濡弦细,尺沉略洪;右关濡弦细。辨为湿浊中阻、气郁化热。治以清化痰湿,疏肝柔肝。

清半夏**g陈皮20g枳壳10g竹茹20g
茯苓20g甘草10g黄连3g桂枝6g
白芍10g丹参10g柴胡10g香附10g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共3付,自煎。每日1付,空腹时分3次温服,一次100-150ml。

2021.10.29五诊:自觉症状消失,感觉良好。患者为高三学生,考虑其经济负担问题,药量稍减,继服5付。

清半夏**g陈皮15g枳壳7g竹茹15g
茯苓15g甘草7g黄连2g桂枝5g
白芍7g丹参7g柴胡7g香附7g  
生姜两片 大枣两枚 
共5付。日1付,分两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代煎,煎多少出多少。嘱患者忌生冷瓜果甜腻,忌熬夜。

按语:患者饮食不节,冷饮过度则阻扼阳气升发且生湿浊,肉食无节则郁滞胃肠内生积热,初起病在中焦脾胃,日久累及肠腑,舌红苔白厚腻、舌尖舌中散在芒刺,辨为湿郁化热,气滞胃肠,故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之。一诊患者右下腹疼痛明显,加败酱草、丹参、薏苡仁、冬瓜仁以加强清热利湿、祛瘀止痛之功;二诊时患者症状缓解,舌象示湿浊稍减,舌尖舌中仍有芒刺,故用生地滋阴降火,稍佐砂仁防其助湿碍胃;三诊时患者胀痛明显,故加槟榔、厚朴以行气消积化湿;这三次就诊,患者每次服完药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疗效却有些难以维持,与患者饮食不规律有关以及未规律服药虽有一定联系,但与患者学习压力较大,情绪紧张也密切相关。四诊时得以面诊,详察其脉,左寸弱应为熬夜耗神,弦细示气郁不展,濡当为湿为痰,沉洪乃郁热,故以温胆汤合黄连汤加味治之。方中清半夏、陈皮、茯苓、竹茹、黄连以化痰利湿、清透郁热,用枳壳、柴胡、香附以行气开郁,用白芍、丹参、桂枝以柔肝疏肝,稍佐甘草以益气和中,诸药合用以达化痰清热,行气开郁,柔肝疏肝之功。故服药数付,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甄林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我眼中的和法 张宝华

    “和法”为八法之一,和者和其不和也,大凡临证有其不和者皆可取法之。《伤寒杂病论》中之和法开实证论治先河,理法方药完善周备,规矩方圆,诚圭臬也。且夫和法至善处可尽其所能不伤及正气,保护广大胸腹腔诸多脏器之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扶正祛邪,两善其功,和其不和也。

  • 包治百病 李华歆

    天呐,你还相信“包治百病”?那是前面广告提到“包治百病”确实是有点意思!如果是过去信息闭塞的年代,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那时候确实是缺医少药,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包治百病”,那也确实是有市场的!

  • 病毒性心肌炎 陈鹏

    ♟小儿豉翘+蒲地蓝(抗病毒)♟苏仁膏,早三勺晚三勺,免疫力♟稳心颗粒

  • 消渴医案整理1 谢江强

    现病史:患糖尿病10余年,平素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医案131高某,女,55岁。配10剂,煎服法同前。以黄芪、丹参,补气活血化瘀,消渴方加葛根清热润燥升清。

  • 经方实验录之头痛头晕 张宝华

    韩某某,男,53岁。初步诊断:1、头痛;2、眩晕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观其脉证乃阳虚血淤之证,与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药对证续服之。

  • 眩晕综合征的病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110孙某,女,68岁。现病史:头晕间歇发作5年,平卧时,头左顾右盼则眩晕。气虚血瘀,血行不畅,血瘀血不载清阳之气,亦是眩晕发作病因之一。医案111张某,女,32岁。本方重在平息肝风,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疗效较好。

  • 竹叶石膏汤 李华歆

    ——谢觉哉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这里可以把这个方子的药物分为三组:竹叶、石膏清心除烦,清解燥热,半夏、麦冬降逆滋阴,参、草、米益胃生津!

  • 栀子厚朴汤 李华歆

    ——莎士比亚《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仲景告诉我们使用——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汤栀子(擘)十四个厚朴四两枳实四枚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金银花:中医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的神奇瑰宝》 白成振

    我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此法,效果显著,尤其在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时,金银花的清利和收敛功效能发挥双重止泻效果。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2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2医案42吉某,女,66岁。方中三棱、莪术活血消积,对于脘腹胀痛及痞证疗效显著。医案43王某,男,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