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中医辨证治疗乙肝的临床体会

2022.08.29 1066阅读 评论数 2 17
中医辨证治疗乙肝的临床体会
文/蔡乃亮

    中医药的宝库深藏不露,是华夏文化之根。国粹传承,既要发掘,又要创新!中医学注重阴阳五行及藏象理论。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四诊八纲、六经辨证等非常重要,让中医人有明确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为广大的中医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并且有创新的好中医,必须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二者相互结合,有的放矢,这样的中医人肯定为后人留下一批宝贵的财富。但愿,我将来也在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医药的漫长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中医学注重临床实践,说白了就是一门临床医学,把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起来,总结经验,造福人类。我从医三十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经治患者无数,涉及的领域颇多。尤其在心脑血管病、肝病、脾胃病、不孕不育症及呼吸系统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的临床实践。现在记录下来,总结这些临床经验,对将来的医术和理论更上一层楼,注入新鲜的血液。邓铁涛教授对五脏相关学说的创新理论,是中医五行学说的继承与发扬。邓老认为在生理情况下,脏腑系统、人体系统、自然界、社会之间,存在着多维联系,相互制衡,协调一致,人体安然无恙;而在病理情况下,此联系被打破,阴阳失衡,导致疾病。《素问》曰:“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可见肝脾在病理生理上的紧密关系。唐代名医孙思邈及《灵枢》中提及“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己病”,邓老提出干预治疗疾病策略应“防为主,治为次”,高度重视“治未病,未病先防”。提出平时多运动,爱养生,通过锻炼身体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打通经络、顺应四时。做到顺、调、节,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我在治疗乙肝及肝硬化腹水方面造诣颇深,近二十多年来对肝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现收集总结如下: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从生理而言,肝藏血而为血脏,肝属木而主疏泄。藏血则阴柔性偏沉降,疏泄则豁达性宜升散。一阴一阳,一升一降,故有肝脏"体阴而用阳"之说。从病理来讲,肝阴亏于下,则肝阳(火)亢于上;肝血虚于内,则肝风动于中;肝木失于疏泄,则肝气郁于中土,因而古人才总结出平肝、镇肝、缓肝、敛肝、养肝、柔肝、清肝、泻肝、疏肝、散肝等不同肝病治法,这些治法同样可以划分出属阴属阳、属升属降两大类别。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叫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慢性乙型肝病以病程长,症状迁延不愈,肝功能不同程度受损为其主要特点。肝司气机,主藏血,性喜条达,以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脾胃居中焦,乃升降之枢机。枢机失调妨碍肝肾之阴升和心肺之阳降。肝病致气机不扬则郁,先克脾土,有碍脾气升清功能。临床上表现为以胁痛腹胀,食后胀剧,全身困乏,大便溏薄,肝功能异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中心腻,脉弦濡或沉弦为主要表现。治以实脾为要,实脾贵乎运脾,脾运则诸脏不郁,升降功能复常,肝郁自可畅达。一般采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助运,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合方加丹参,郁金,山栀子、虎杖、白花蛇舌草、龙胆草、灵芝、桑黄、醋鳖甲、鸡骨草、田基黄、茵陈、垂盆草、岗稔根、板蓝根、五指毛桃、桑椹子、桑寄生等中药疏肝解郁,理气化湿,清热解毒、护肝降酶、补肾扶正、益气养血。若腹胀满加枳壳或枳实、砂仁、山楂、木香、厚朴、陈皮、炒麦芽等药醒脾行气、消胀助运。大便质软溏薄、次数多者,加山药、芡实、诃子、乌梅、薏米仁、莲子以益脾补肾、渗湿止泻作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疏肝消脂方+行为干预疗法:疏肝消脂方(颗粒)组成:柴胡 12g,白芍 10g,炒枳实 12g,甘草 6g,茵陈 30g,栀子 10g,泽泻 30g,茯苓 20g,熟大黄 12g,桃仁 10g,泽兰 20g,山楂 30g,决明子 20g,荷叶 30,海浮石 30g,垂盆草 30g,北五味子 10g)。用法:日 1 剂,分 2 次冲服。行为疗法:①根据患者年龄及身体情况等,采取适度的有氧体育锻炼,每次时间不少于 30 min,每周不少于 5 次。②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摄入。
    肝病有急慢性之分,临床上有急性黄疸性肝炎(甲肝)、急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丙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等。急慢性乙肝按西医分五种类型,每个类型以中医辨证论治,具体方法如下:自拟“保肝清毒汤”,方药组成:党参或太子参、茯苓或土茯苓、黄芪或南芪、白术、白芍各15~30克,女贞子、栀子、茵陈、郁金各12~15克,虎杖、丹参、白花蛇舌草、鸡骨草、田基黄各20克,柴胡、五味子各9克,甘草6克等,随症加减。1、急性乙肝: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酶护肝,用虎杖清毒汤加贯众、垂盆草、泽兰等;2、急性重症肝炎:治宜重剂清热解毒、凉血和营、健脾护肝,方药用凉血保肝汤(赤芍、犀牛角或水牛角、黄芩、大黄、栀子、丹参、牡丹皮、郁金、泽兰、垂盆草、茵陈、紫草、石见穿、熊胆粉等);配合西医药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喊)、护肝片、联苯双酯滴丸、肝太乐及苦参碱注射液等。3、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升阳、清热解毒,方药以益气清毒汤(党参、黄芪、威灵仙、茯苓、仙灵脾、蜂房、柴胡、白芍、丹参、五味子、溪黄草、珍珠草等)加减,若有肝癌倾向的患者加上山慈姑、石上柏、凌霄花、半枝莲、金线莲、灵芝、沙棘、重楼(七叶一枝花)、桑黄等。4、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治宜清热解毒、扶正祛湿、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方药以肝保清毒汤加龙胆泻肝汤加减,若有肝纤维化倾向或合并早期肝硬化者,加土鳖虫、醋鳖甲、灵芝、三七粉等,配合抗病毒西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片等。5、HBV携带者(分大小三阳,e抗原阳性丶阴性)治宜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等,方药以柴胡舒肝散加减,常用方药(柴胡、白芍、当归、郁金、虎杖、五味子、白花蛇舌草、溪黄草、栀子、茵陈、黄芩、龙胆草、垂盆草、金钱草、叶下珍珠草、土茯苓、甘草等),平时用黄皮寄生、鸡骨草、田基黄、野菊花、板蓝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灵芝等煮水喝。我的老师邱健行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在治疗脾胃病、肝病等方面对我的影响最大,他目前以八十多岁高龄还坚持出门诊。前几年还给我寄书及资料,勉励我坚持走纯中医道路,让我颇为感动,坚定信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引录邱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以飨读者:
   1 湿热熏蒸肝胆 胆失疏泄为主要病因病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呈世界性的分布, 各国感染率各不相同。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其中的1/3。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 归中医“疫邪”范畴,邱教授称之为“肝着邪毒”,即一经感染上,病情缠绵,不易治愈。凡病毒侵袭或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或宿疾引发,皆可以引发此病。外因重在湿、热,内因偏于虚、瘀。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本病可以分为5型:①湿热蕴结,②肝气郁结,③脾气虚弱,④肝肾阴虚,⑤瘀血内阻。若患者有黄疸出现,则可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型。
    中医文献中有较多关于本病的症候病因病机的记载,如《素问·举痛论》指出邪客厥阴外感胁痛的成因在于“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灵枢·五邪》在“血泣脉急”病机的基础上,强调“恶血在内”。《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身目俱黄者,曰黄疸。”《灵枢·轮疾诊尺》又谓“身痛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述症状与慢性乙型肝炎颇为相似,故将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黄疸”的范畴。若肝病日久不愈,聚湿成痰,则迁延成为积聚。《素问·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渗涩,著而不去,而成积矣。”指出积证成因源于寒邪外中而内伤忧怒有关,病机关键在于气机逆乱,凝血蕴裹,津液渗涩,著而不去。
    2 辨证论治与治疗
邱健行教授治疗肝炎,主张在详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四诊合参,胁痛首辨外感内伤,外感胁痛是指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蒸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条达,其起病急剧,伴有寒热,口苦,恶心呕吐;内伤痛多因肝气郁滞,瘀血内阻或肝阴不足而发,其起病缓慢,病程长。治疗上不通而痛者属实,宜疏导之法使之通,气滞者宜疏肝解郁,瘀血者宜活血通络,湿热者清热利湿;不荣则痛者多虚,宜濡润之法使之荣。黄疸以辨阴阳寒热为辨证要点,首辨阴阳,次分寒热。阳黄多又湿热之邪所致,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湿重于热者,色泽不甚鲜明,头身困重。阴黄则由寒湿内阻,脾胃虚寒或肝郁血虚所致,血瘀所致阴黄色黄而晦黯,面色黧黑,舌质黯淡,多见瘀斑,或肋下积块。《景岳全书·杂症谟·黄疸》将黄疸分为“阳黄”、“阴黄”、“表邪发黄”、“胆黄”,创胆黄“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之说。在治疗方面,阳黄以清热利湿为主,通利二便时驱除体内湿热的主要途径。《金贵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言:“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但要防止损伤脾胃。阴黄证之治疗依据寒湿或血瘀的病机特点,分别采用温化寒湿、化瘀退黄之法。积聚的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痰结,故于治疗中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的法则。聚证病在气分,故重在调气,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其常法;积证病在血分,故重在理血,活血化瘀,散结软坚乃其常规。
    3 用药经验:教授认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清”为不可缺少的治法,自拟清肝宝胶囊随症加减。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心中懊恼,胁痛,乏力,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为法。处方:珍珠草、溪黄草、白花蛇舌草、鸡骨草、甘草、莱菔子、丹参、怀牛膝、海螵蛸、灵芝、茯苓、薏苡仁等。配合拉米夫定、五灵肝复胶囊,治疗效果明显增强。伴有身目黄明显者,再予茵陈蒿、虎杖以加强利湿退黄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茵陈具有护肝、抗病原微生物、和强制抗癌剂、强制突变剂的作用,虎杖具有抗肿瘤、抑制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抗氧化等的作用。伴呕吐者用半夏、竹茹;半夏性温,味辛有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伴头晕者用天麻、罗布麻,天麻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循环,增加心肌供,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罗布麻具有抗缺氧,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循环,增加心肌供氧,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伴眠差者用珍珠母、合欢皮、百合,睡前2h服用效果更佳;伴有项背拘紧者,选择姜黄、葛根、独活、桑寄生等以祛风通络。伴有腹胀明显者,加用厚朴、陈皮、苍术。伴有肝郁气滞者,用夏枯草、柴胡、枳实等加强舒肝理气功效。邱教授认为,伴有脾胃虚弱者,注意避免攻乏太过,应用香砂六君顾护脾胃,水停较严重者,除了用薏苡仁、大腹皮、茯苓等利湿之外,宜适当加入温化的药物,如桂枝、荆芥、防风等以温化寒湿,祛风利湿。对湿热蕴结者邱健行教授自拟“五虎汤”清热除湿解毒,虎杖、溪黄草、鸡骨草、珍珠草、白花蛇舌草、可以加半边莲、半枝莲、山栀子等。邱教授以五虎汤加味研制成中成药“清肝宝胶囊”,对恢复肝功能,乙肝病毒抗原转阴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肝气郁结者加四逆散,郁金、素馨花、羊草结。脾气虚酌加四逆汤,黄芪等。肝肾阳虚者酌加养肝汤、一贯煎等。瘀血内阻酌加丹参、田七、白背叶根、失笑散、三棱、莪术、鳖甲等。
   
2022.8.22.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蔡乃亮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证已解,而身犹热,咳不已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生姜人参(三两)大枣甘草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剂量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化裁:1、咳多可加橘皮;2、热甚者可加生石膏;3、咽痛可加桔梗。

  •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 吴春水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吴春水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 寒湿痹症痛难当,仲景乌头蜜主煎 张宝华

    乌头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不知,尽服之本方能散寒除湿,除痹止痛,对寒湿痹证引起的疼痛,仲景力用乌头煎主之,足见乌头辛热散寒祛湿止痛之功弥丰也。

  • 重温一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张宝华

    三、适应症1.神经衰弱:对于长期失眠、多梦、易醒的患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精神状态。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白云源游记 陈鹏

    白云源游记文/陈鹏2023.10.30秋日的暖阳懒洋洋的如同佛光普照洗涤着我的灵魂一只蜜蜂在花蕊中禅定淙淙的流水弯弯而下如同九曲回肠的人生那婉转的鸟鸣空灵而忧伤瞬间让我沉迷其中不知名的野果在阳光下晶莹剔透诱惑我的味蕾那是山中精灵对山神的供养我独自在时光里打

  • 一位脑萎缩患者 张宝华

    郑某某,女80岁。既往有脑萎缩,脑梗等病史,遗尿病等病史。肾虚髓减则脑失所养,可至本病。本案即是其中之一。患者肾之精气不足,肾阳虚弱,不能生髓养脑;肾阳不足,津液不得正化,变生湿浊漫身;病久,阳虚,温煦推动血液减退,至其瘀滞,宜于此处求之。

  • 重阳 陈鹏

    重阳文/陈医生20231023登高鬓如秋,赏花醉歌楼。举目叹古今,持烛独夜游。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胃痞胁涨案 宗琪

    诊断:痞证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姜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切)生牡蛎20g厚朴30g枳壳20g香附20g禁忌:水果,饮料、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