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喜主任临证经验

2021.01.27 41阅读 评论数 1 0
刘德喜主任医师,三亚市中医院院长,学验俱丰,在内科杂病中强调从肝论治。认为肝与各脏腑间关系极为密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怀不遂,七情失节,五志过极,日久可化热、化火、化风,致瘀而耗伤阴血,故从郁治肝,用于临床,每起沉疴。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机多为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而化火,肝火循经夹痰夹瘀而致。病初在肝,久则延及心肾脾肺而见五脏病变。甲亢初期多为肝经实火上攻,常用疏肝敛阴法,以四逆散或逍遥散随证加减,药用柴胡、青陈皮、川楝子疏肝解郁,以白芍、乌梅、木瓜、五味子酸敛养肝,两组药一辛一酸,一疏一敛,深得配伍之妙。若甲亢以脾虚为主,则治宜培土荣木,一则使脾胃强健、化源充足,肝木得以濡养,肝木不亢;一则“未病先防”,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用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加减。肝肾同源,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用滋水涵木法,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熟地平补肝肾,佐加生龙牡、炙鳖甲、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若木亢侮金,见咽干鼻燥、乏力多汗,或干咳无痰,此肺卫受损,御外能力下降,宜强肺金、制肝木,方选沙参麦冬汤、玉屏风散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白芍、黄芪、白术、防风、柴胡、郁金。

  胸痹(冠心病) 肝与心乃木与火、母与子关系,生理上木火相生,在血液运行与精神、情志等方面协调一致。若郁怒失节伤肝,疏泄失司,则气血郁滞,血运不畅,即所谓母病及子。胸痹之疾多发于40岁以后,“阴气自半”,肾精先亏,乙癸同源,肝血不足,心络失养,则心脉运行迟缓;又胸痹常发于性情急燥者,肝气不顺,推动无力,血流迟缓。《薛氏医案》说:“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气血运行受阻,湿浊不运,痰瘀内生,终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宜疏肝解郁,俾肝气条达则心气和畅。常用药花旗参、川芎、柴胡、郁金、香附、白芥子、九香虫、玫瑰花、白蒺藜、丹参、桃仁、红花、五味子、麦冬、云苓。

  阳痿 在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中,惟有肝经和其络脉循行于前阴。《内经》指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宗筋为肝所主。若肝脉运行正常,则气血条达,阴器得以濡养,勃起正常;若肝经滞涩,则气血难达阴器,致阳痿不举。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为阳痿常见病因,《医镜》云:“少年阳痿有因意志不遂所致者,宣其抑郁,则阳气舒,痿立起”,因此,疏肝通络是其关键。常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郁金、白芍、当归、薄荷、云苓、香附、白蒺藜、甘草、枳壳。情志抑郁,肝气失调,可致脉络瘀阻,血运障碍,气血不能通达宗筋,则宗筋失养,发生阳痿,宜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加用和血之品,以利血充阳道,瘀血征象明显者,以活血化瘀为主。肝肾相关,乙癸同源,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辅相成。肝肾俱亏,作强之官失职,宗筋不用,发为阳痿。故见肝肾亏者,应在疏肝调血的基础上肝肾并调,依其见证而选右归丸或左归丸加减。

  消渴 肝失疏泄、心肝火旺,消烁阴精亦为消渴病发病关键之一。其肺燥、胃热、肾虚多因木火刑金,移热于胃,暗耗阴精所致。肝心火旺多为发病之本,而肺胃燥热常属病证之标,肾虚为本病发展演变的结果。故从肝论治,调气养肝,滋阴润燥,常选苦寒、甘寒并用,清火滋阴兼顾,苦而不燥,滋而不腻,如女贞子、生地、百合、知母、花粉、柏子仁、白芍、柴胡、寄生、黄芩、丹皮、栀子。清·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认为:“消渴生于厥阴风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发生消渴诸症。”

  便秘、癃闭、淋证 癃闭和便秘乃二便失司,排泄障碍之疾,除与肾、膀胱及大肠功能失调有关外,还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肝经抵会阴绕阴器,脏腑气化功能赖肝之疏泄条达。若湿热流注肝经,膀胱气化不利则发生淋证或癃闭;若肝郁日久化热化火,转移阳明,在胃则口渴,在大肠则便秘。因此,调肝法在上述诸疾治疗中贯穿病程始终,常用四逆散加郁金、川楝子、白蒺藜、香附等取效。

  高血脂 肝郁、肝火、湿热熏蒸肝经,均可使肝之疏泄失常,津液不能正常代谢,内生痰浊,形成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者,选五苓散、茵陈蒿汤、四逆散加减;肝肾阴虚者,选二至丸、左归丸加减;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治疗甲亢中医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

    2021-01-27 10:3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李某某,男,65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左耳后疼痛1月。黔驴技穷之际,笔者想到了针刺,想到了黄帝内针,于是建议患者以此治之,患者也欣然同意,前后针刺10次,临床治愈。

  • 心慌气短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17日顾某,男,93岁,初诊。主诉:心慌气短6年加重一个月。目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麝香保心丸,金水宝胶囊以及利尿药。今复诊告知情况无明显改善,仍容易气喘。现心慌稍减轻,小便量增加。后未前来复诊,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等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冯世伦:少吃也是愈病方 彭功伟

    5岁男孩长期反复发烧,经方辨证属实,故遵“实者损之”而使病愈。而增加营养是提高抗病能力的理念,是违反“实者损之”之理,故使病长期不愈。即是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