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与高血压病不是绝对禁忌

2022.05.27 434阅读 评论数 1 14



高血压病不忌麻黄——大青龙汤治疗高血压病医案



杨某,女,55岁。



2010年5月27日初诊。



主诉:停服降压片后血压升高一月。



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曾服降压片,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但近一个月前因见血压正常,自己停服降压片,导致血压又升高。



今测血压为152/92mmHg。伴见乏力,不易出汗,皮肤热,烦躁阵作,下午尤明显。舌偏紫,脉弦。



处方:生麻黄15g,桂枝9g,杏仁9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6枚,石膏30g,7剂。



2010年6月3日二诊:服上方后自觉身上有汗,肤热、烦躁症状均除,口水增多。



昨日在街道医院测血压为130/80mmHg,今测血压为134/82mmHg。(未服降压片)精神振,睡眠佳。补诉,过去早上赖床,觉得身上有些僵硬,现在早上很轻松,能马上起床。舌偏紫,脉弦。



处方:守5月27日方,改生麻黄9g;



加苏子6g,白芥子6g,莱菔子6g,7剂。



2010年6月10日三诊:未服降压片,今测血压120/80mmHg,诸症均安。舌偏紫,脉弦。



处方:予血府逐瘀汤善后。



按语:近几十年来,或许是中西医结合盛行的缘故——其实板子不能打在中西医结合身上,要怪只能怪学中医的人脑子颟顸——认为高血压病多是肝阳上亢,要滋阴潜阳,不能用升提之品(如黄芪、升麻),不能用温热之品(如附子、肉桂),当然也不能用麻黄,因为麻黄碱有升压的作用。



其实,这些不成文的清规戒律是毫无道理的。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不应当先存主观偏见,而应该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该升阳举陷的,理应升提;



该辛热温补的,不避热药。



当然,该用麻黄的,也不要害怕。



因为,麻黄碱有升压作用,不等于麻黄有升压作用;



即使麻黄有升压作用,不等于麻黄复方有升压作用。



临床上不可能只用麻黄单味药。



本案患者不出汗,皮肤热而烦躁,脉弦,属大青龙汤证,故用大青龙汤原方(生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红枣、石膏),重用生麻黄15g发其汗。



得汗后,血压随之而减。



既效,减麻黄量,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理气化痰舒筋活络。



赵绍琴教授用三子养亲汤治疗类风湿,我拓展用之。



最后用血府逐瘀汤善后,其意相仿,疏通气血也。



关于发汗治疗高血压病,可参阅李士懋教授的《中医临证一得集》。



李老医案里,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五积散,防风通圣散之类发汗治疗高血压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6月23日初诊。其实元胡郁金汤在本案中只是善后,真正让疼痛消失无影无踪的是黄帝内针。

  • 基于壬水癸水治疗水肿 罗沿印

    临床中,水肿病的发生不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与壬水、癸水也密切相关。水肿一般是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水液潴留,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壬水、癸水学说是十天干与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而成。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理中汤小记 张宝华

    理中汤通过温暖脾胃、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功能,达到治疗上述症状的目的。总结理中汤是一种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种症状。在使用理中汤时,需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遵循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 史上最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 陈鹏

    一共分三个板块1,中药饮片减肥茶内服(2日一付)2,外用热敷用吹风机吹肚脐一边吹一边揉。每天晚上五分钟吹热风3,每天用姜片加花椒泡脚忌口:水果饮料和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