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反酸烧心中药有奇效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很多都会有反酸烧心、口干口苦、打嗝的情况,尤其在吃饭之后,症状会更加明显。中医学中有这么几个方药,专能和胃制酸,治标见效迅速。下面王主任通过两则医案,带大家一起来了解。
医案一
黄某,女,48岁,2009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反酸伴胃中痞满1年余。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平日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则腹泻。
现反酸,纳呆,饭后胃脘痞胀,有时嗳气,胸骨后烧灼痛,手脚冰凉,腰酸痛,眠差,多梦,醒后难入睡。舌淡微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偏沉细弦。
诊断:吐酸。
辨证:脾阳不足,痰浊壅滞。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降逆,燥湿化痰。
处方:黄芪20g,桂枝20g,炒白芍30g,炙甘草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5g,煅瓦楞子30g(先煎),陈皮12g,木香6g,厚朴9g,生姜3片,红枣3枚。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偶有反酸,肢体怕凉好转,纳食增加,腹胀痞满缓解,仍睡眠欠安梦多,舌暗淡苔厚。上方加夜交藤30g,合欢皮10g,改生姜为干姜6g。继服7剂。
三诊:诸症好转,自觉有时头重、头昏,加石菖蒲6g。继服7剂。
四诊:诸症均明显改善,继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以胃中痞满反酸为主诉,既有胃怕凉、腹泻症状,又有腰背酸痛、手足凉、眠差等症状。考虑为中焦虚寒,气血化生不足,四末不得濡养而手足凉,病久脾肾阳虚而致腰背怕冷酸痛,脾气虚弱不任谷物而致进食生冷、油腻则腹泻。
患者适值更年期阶段,半百而阳气自衰,七七则天癸绝而阴血内亏,肝气不得约束,上冲脑髓则眩晕、失眠、多梦。
治以温中健脾,柔肝缓急,制酸止痛。方选黄芪建中汤健脾胃,温分肉,散寒而厚肠胃,柔肝而平冲逆,在脾胃虚寒之消化道疾病中常用。乌贝散配煅瓦楞子味甘、咸,性平,能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为治疗胃痛吐酸之要药。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中和胃酸,起到制酸止痛作用,为治标之用。
医案二张某,女,61岁,2008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吐酸伴胸骨后烧灼痛两个月。
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阵发胃脘部胀满、堵闷感。患者两个月前因饮食不规律,生气后出现吐酸,可以忍受,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且伴胸骨后烧灼痛。
现患者吐酸,胸骨后烧灼痛,食后及夜间加重,胃脘胀满、堵闷,嗳气频作,伴口苦,纳呆,大便偏干、日行1次。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诊断:吐酸(胃食管反流病)。
辨证:肝胃不和,湿热中阻。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化湿。
处方:柴胡10g,郁金20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浙贝母10g,煅瓦楞子20g(先煎),黄连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2g,枳实15g,川厚朴12g,紫苏梗15g,莱菔子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患者胸骨后烧灼痛、胃脘痞闷减轻,纳食增加,仍有时口苦、吐酸,大便可、一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上方加丹参15g,陈皮6g,竹茹9g,槟榔15g,茵陈15g。继服7剂。
三诊:患者吐酸、胸骨后烧灼痛、胃脘痞闷、嗳气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口苦亦减轻,纳增,寐安,大便稀、一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薄腻,脉弦细。上方继服7剂。
四诊:症状基本消失。舌淡,苔薄白。去茵陈,继用14剂。
嘱按时服药,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之品,忌浓茶、咖啡,畅情志。减少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紧身衣裤。必要时,睡眠抬高床头15cm,睡前3小时勿进食。
按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灵枢·四时气》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由此而知,本病病位在食管、胃,并与肝、胆、脾密切相关。
临床当中辨证多属胆胃痰热互结证,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之品,或烟酒无度助湿生热,情志不畅致气机郁结,痰结气阻,食管不利,胃气不降,甚至上逆而发。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且容易反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熵增定律与量子纠缠的奇妙关联 崔国宁
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是两个引人深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熵增定律主要关注宏观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而量子纠缠则侧重于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然而,要明确指出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定量的数学联系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
熵增定律与读书的深度关联 崔国宁
在探讨熵增定律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熵增定律的内涵。从本质上看,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与熵增定律不断抗争的过程。总之,熵增定律揭示了事物自然趋向混乱和无序的趋势,而读书则是我们对抗这种趋势的有力武器。 -
量子纠缠与中医阴阳关系的探讨 崔国宁
动态平衡在量子纠缠系统中,粒子的状态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动态调整之中。 -
茶叶与食材的美妙交融 崔国宁
红茶的醇厚口感与玫瑰花的香甜气息完美融合,茶汤色泽红润,香气四溢。入口后,绿茶的清新与茉莉花的芬芳相互交融,口感醇厚回甘。 -
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 崔国宁
##五、量子纠缠与肺癌精神治疗的理论联系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参加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精神治疗课程。 -
桂枝汤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总之,桂枝汤的用法变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表现及脉象等进行灵活加减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治疗反酸烧心中药有奇效 王振刚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按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 -
浅析百合病 代民涛
百合病是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本病可见于当现代的癔病,神经官能病等。但由于各自医家认识的不同,对百合病的命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原因所致的百合病和不同体质的患者所患的百合病,其症候互有差别,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
虚劳病的认识感悟 代民涛
虚劳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虚劳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虚劳病时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合并出现,日久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会引起人体元气亏损,影响人的五脏六腑功能,而出现多种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注意避免患虚劳病或者减轻病症。 -
感冒的辩证论治 丁微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
挺好的
已经学习好的!
学习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