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降脂减肥方。

2024.03.16 731阅读 评论数 1 3
脂肪长在身上,人就会肥胖,长在肝上,就是脂肪肝,脂肪停留在血管里就会让血液变浓稠,让血液流动变慢,引起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时间久了,又会让心脏的负担加重,引起心衰等一系列问题。看到了吧?这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脂肪,竟然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身上脂肪多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脂肪在中医看来就是一坨痰湿,所以要想减肥,要想化解肝上的脂肪,只要化痰湿就可以了!怎么化呢?有一个方子——降脂减肥汤。这个方子不但可以减肥,还能化解脂肪肝,并且对高血压、高血脂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来看方子。降脂减肥汤:泽泻20克、制苍术10克、炒薏米30克、冬瓜皮20克、冬瓜仁15克、黄芪15克、半夏5克、丹参15克、生山楂20克、仙灵脾18克、草决明15克、干荷叶6克、枳壳6克。把方名拆开就是此方的功效:降脂、减肥。2这个方子到底有什么门道呢?《黄帝内经》里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水湿,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障碍,水湿就会停留在体内,因此我们说脾是痰湿的源头,不把源头堵住,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苍术、薏米就是来堵这个窟窿的,苍术、薏米都是健脾的能手,可以强壮脾胃,脾胃强大了,一方面可以将吃进去的饮食物充分利用转化成身体必须的营养和水分,同时还能将身体多余的水湿排出去,我们将这部分功能称之为健脾祛湿。痰和湿从来都是不分家的,看到了湿我们应该能想到下一步会凝聚成痰,这里又加了点化痰的半夏,在化痰的同时,还能防止更多的水湿往痰这么方面转化。丹参和山楂在一起就成了保护心脏、清理血管的妙方——丹楂散, 这里面丹参活血化瘀,补血活血,中医里一直有"一味丹参饮,共同四物"的说法,说明丹参在活血补血方面确实可以技压群雄;山楂消食健脾、降脂活血,可以把血管里的淤血、油脂一股脑地清理掉。身体里的水湿要想排出去肯定要有出口,我们的身体里有两大排湿通道,一个是大肠,另一个就是膀胱。泽泻、冬瓜皮、冬瓜仁、荷叶均可以利水渗湿,它们的任务是把水湿引到膀胱,从小便排出去;决明子、枳壳善于通利大便,能把水湿引到大肠,最后通过大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我们所说的痰湿,大多从平时的饮食而来,痰湿的蓄积大多因身体的能量不足,这个能量包括气和阳,简单点说就是气虚和阳虚了。瘦人多阴虚,胖人多气虚阳虚,气和阳都是身体里面"动"的能量,你看胖人是不是躺在那里一动都不想动?动的能量不足了,整个身体的机能就会处于消极怠工的状态,既不去推着水液流动,又不促进血液运行,最终导致水湿停聚,这时候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气和阳补起来。黄芪是补气界的领头羊,能补一身之气,尤其善于补脾气和肺气,肺统领全身之气,脾又是后天之本,不但负责化生气血,跟水湿的生成又有密切的联系。黄芪通过补脾气的方式给脾胃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让脾胃充满活力,努力工作,最终把一身的水湿、痰饮遏制在萌芽状态。仙灵脾温补"命门之火",什么叫命门之火呢?如果把脾胃比作一口锅,命门之火就好比是锅底下徐徐燃烧的火苗,只要火苗不灭,脾胃就能不断获取能量,因为火能生土,很多人脾胃虚弱,怎么补都不见成效,这时候就需要换个思路,把命门之火补起来,让这里的火苗烧更旺,脾胃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脂肪肝,说白了也是痰湿堆积在肝上,身体上的水湿痰饮能化掉,肝上的痰湿自然也不在话下。总的来说,降脂减肥汤是一个益气健脾,利湿化浊的经典方子,并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脂肪肝、高血脂,辩证为气虚痰湿证者可谓效如桴鼓。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毓安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产后恶露不净吃什么 谢江强

    大枣、板栗洗净,和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至粥熟,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适用于产后瘀血作痛、恶露不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净。将前2味药捣碎,与红糖、大枣一同放入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滤去药渣即成。

  • 产后恶露不下 谢江强

    三产后恶露不下胎儿娩出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称为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更为严重的症状,应及时调治。症状本病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症状如下:血虚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 谢江强

    将红参、黄豆放入煲中,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油爆香猪蹄和生姜,放入锅内,加入其余用料及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猪蹄酥烂,加精盐调味。饮汤吃枸杞子、黑豆,每天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产后出血。

  • 骨质疏松症 谢江强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瘀血痹阻型主症:疼痛日久,患处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且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暗瘀色。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中的骨痹、痛痹等范畴。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应归属于“痹证”范畴,又称为“顽痹”“骨痹’“风湿”“鹤膝风”等。“痹证”最早见于《素问·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提出痹证为行痹、痛痹、着痹三者合称。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

  • 痴呆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 谢江强

    痴呆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髓海不足型主症:智力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定向力减退,表情淡漠,懒惰思卧,齿枯发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 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脑卒中可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部分,二者均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无论是出血还是缺血性中风,其初期病理变化虽有不同,但瘀血为二者恢复期的基本病理转归。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基本法则。

  • 眩晕症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眩晕症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的眩晕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病证,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的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长期泄泻医案 韦麟

    效不更方,继进十二剂后,泄泻渐止。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善后处理,病获痊愈。后随访未见复发。故余在王清任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肾泄的启发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来治疗本例泄泻,而使瘀血去,阳气复,脾肾健,泄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