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加减治“胃胀伴打嗝2月余”案

2024.06.21 603阅读 评论数 3 4

患者:任某某

性别:男

年龄:30岁

初诊日期:2024年6月5日

主诉:胃胀伴打嗝2月余。

现病史:患者述近2月来胃脘涨闷不适,饭后更甚,伴隔气明显,大便次多2-3次/日偏稀,偶有正常,纳眠可,左脉:弦而有力,右脉:关弦有力略滑,舌质淡,苔薄白略厚,舌体胖大,曾于别处中医馆就诊,口服中药半月,用时效可,不用如旧,今来我处就诊。

诊断:痞证

处方: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5剂

方组:柴胡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枳壳10g

     姜半夏15g 生黄芩10g   黄连3g  干姜15g

     党参10g  炒山楂10g  焦神曲10g  炒麦芽10g

      木香10g    大枣3个   

煎服方法: 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药渣泡脚。

6月12日二诊:述胃胀减轻,打嗝减少,大便日一行,胃中较前舒适,但未达到明显

变化,故原方加减续服7剂,方药如下:

   柴胡20g  白芍20g     炙甘草20g   枳壳20g

     姜半夏30g  生黄芩20g   黄连5g    干姜20g

     党参20g   焦神曲15g   炒麦芽15g  木香20g   

   大枣6个   

6月21日回访:诸症尽愈。

用药思辨:患者双脉弦而有力,尤其右关弦有力,考虑肝木克脾土之脉,故以四逆散疏肝解郁理气,胃胀伴打嗝,舌体胖大,大便次多2-3次/日偏稀,考虑脾虚不健,运化失常,故用“呕、痞、利”的半夏泻心汤治疗,加焦三仙以健运脾胃助消化,木香以行气消胀,患者用后症减,方以对症,然效未増,故加用原方用量治之而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邓某某,男71岁。患者既往有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慢性胃炎等病病史多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所,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得显效而就诊于余。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颈肩疼痛难忍,经方治疗效佳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24日主诉:颈肩皱紧不适多年,怕凉,双膝凉。

  • 四逆散1 李华歆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 常见中医妇杂病自编记忆歌诀 姚维新

    下面简便记忆歌诀为作者结合《中医妇科学》十三五教材进行编配,解决妇科杂病这一章节方剂众多、一方多证、一证多方的记忆难题。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

  • 冬雨夜 陈鹏

    文/陈医生冬天来的也太快了一层山一层水瞬时在烟雨间如人生之无常一缕残魂穿窗而飞我看见万家灯火下意识的蜷缩着身子灯火与我无关窗外是匆忙的行人各有各的生活他们是要回家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吗苦命人继续值班在等待中蹉跎岁月隔江而望远处是灯火通明的江南近处是昏暗的老城区

  •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 谢江强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兰老太太自从十年前老伴去世之后,就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人交流,只有在见到孙子的时候,才愿意说上两句话。于是我为兰老太太开了清心化燥膏,以清心除烦解郁,润燥化痰定神志。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腰痛患者 张宝华

    大抵病有虚实两端,不可不知,至若寒湿等外邪侵袭,至腰部经脉绌掣,经络不通,亦可为病腰痛耳。本案患者年已五旬,“阴气过半”,肾之精气自然而减,舌之淡嫩可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