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

2022.04.06 1016阅读 评论数 0 0
中医“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疾病。

痹证,是一种以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等处酸麻重着、疼痛,甚至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病证。若病久不愈而又复感外邪,邪气会深入脏腑,造成脏腑气血阻滞,从而形成脏腑痹。
    中医“痹证”的病因,历来都是以《内经•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依据。《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节酸痛,寒气重,名曰:骨痹。”痹证的症状特点:一是局部疼痛或游走性疼痛;二是局部关节肿胀或重着,引起关节肢体功能障碍,屈伸不利,对痹证的治疗首先是在止疼镇痛和恢复关节功能;其次是调理气血,恢复经脉之顺畅;第三是补虚,滋养脏腑之精血,以求巩固疗效。
一、行痹(又称风痹)
证候:肢体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而以腕、肘、髋、膝、踝等大关节为多见,甚或关节疼痛不灵活,或恶寒发热,舌白滑,脉浮缓。

分析:肢体肌肉关节疼痛,为风寒湿热阻痹气血、经络不通之症;疼痛游走不定,时上时下,或左或右,为行痹的独有特征,风性善行数变,风与寒湿相合,导致阴阳俱病,故为风痹,痹痛阻滞过久,关节失其气血之濡养,故运动不灵活,发热恶寒,是表邪外束,正邪相争之故,苔白滑,脉浮缓,均为风寒湿邪侵袭初期的表现。
治法:以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除湿为辅。方药:防风汤加减。
处方:防风20g、羌活12g、桂枝6g、当归15g、秦艽15g、茯苓15g、黄芩12g、苡仁30g、防己15g、石楠藤20g、海风藤15g、乌梢蛇15g、生姜10g。
二、痛痹(又称寒痹)
证候:肢体关节剧烈疼痛,屈伸更痛,痛有定处,自觉骨节寒凉,得温则痛减,苔白滑,脉沉紧或弦紧。
分析:寒为阴邪,其性收涩凝滞、气血阻闭,故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关节屈伸,则气血瘀痛而不能通,故更关节疼痛;阴寒凝滞,阳气不得运行,故关节冷痛;得温热稍舒,因气血暂通,故疼痛缓解;脉沉紧或弦紧,苔白滑为寒湿内盛之征象。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处方:制川乌20g(先煎)、制附子10g(先煎)、炙麻黄10g、细辛5g、桂枝6g、干姜10g、蜂蜜30g、炙甘草10g、海风藤20g、当归10g、威灵仙10g、防风15g、仙灵脾15g、海桐皮20g。
三、着痹(又称湿痹)
证候:肢体关节重着疼痛,阴雨天气更甚,痛有定处,甚则腰脊冷痛,足肿;苔白腻,脉沉缓。
分析:湿为阴邪,其性重沉滞,故湿痹肢体关节重着冷痛;腰脊为督脉上行下达的必经之路,寒湿内着,故腰脊冷痛;寒湿下注,故足肿;苔白腻,脉沉缓,为湿邪入内,脾阳不运化之征象。治法:除湿运脾,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处方:苡仁30g、苍术10g、茯苓10g、独活10g、防风10g、麻黄6g、桂枝6g、制川草乌各15g、防己15g、秦艽15克、白术20g、狗脊20g(先煎)。

四、讨 论:
    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除有以上种种表现外,尚可有气血不足,或肝肾虚弱等症状,各型痹证迁延日久,都由肌肤经络而入脏腑。此时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痰瘀互结而见关节肿大变形,顽固性疼痛,活动不灵活,或腰膝酸楚,行走无力、耳鸣、或胸痹、心悸、气短、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当补虚扶正、活血行瘀、化痰通络,方选“三痹汤”或“身痛逐瘀汤”酌加生黄芪、全蝎、乌梢蛇、地鳖虫等药物;也可配服“大活络丹”或“小活络丹”。根据脏腑受损的程度和性质,可相应地采用补气养血、养阴扶阳、气血阴阳并补之法治之,以求治本。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小儿常见病的经验方及治疗 曹雪盼

    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率约5%。遗尿自除小儿哮喘哮喘是在气道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 夏耀飞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胡某某,女,7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罗堡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结果:2023年8月13日电话随访,服用上方3付后肿胀明显减轻。

  • 浅谈治痰理气方之橘红汤 王飞

    浅谈治痰理气方之橘红汤橘红汤出自《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孙尚方。其所提之方就是橘红配上甘草,如果配上炙甘草就叫二贤汤。此方无外乎就是橘红和炙甘草或橘红和甘草,按照4:1的比例,就是橘红8、12克,炙甘草2、4克,水煎服或代茶饮,是中医治痰理气的好方法。

  • 寒湿痹症痛难当,仲景乌头蜜主煎 张宝华

    乌头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不知,尽服之本方能散寒除湿,除痹止痛,对寒湿痹证引起的疼痛,仲景力用乌头煎主之,足见乌头辛热散寒祛湿止痛之功弥丰也。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吴茱萸汤 李华歆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里有寒饮,遂吐涎沫,寒格虚阳上冲,故其人遂法头痛,可与吴茱萸汤!《金匮要略》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专为寒逆所设!

  • 小柴胡汤 张宝华

    在临床上,小柴胡汤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黄疸、胸胁胀痛、胃痛、呕吐等疾病。

  • 经方加减治愈咳嗽胸闷2周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4日主诉及现病史:患者因“咳嗽胸闷2周余”于我院内科住院治疗,予以静滴氨溴索,抗感染等治疗效果欠佳,遂请中医会诊。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 赤小豆当归散与夏枯草汤合方加减治疗左目赤 夏耀飞

    赤小豆当归散与夏枯草汤合方加减治疗左目赤杨某某,女,71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9日初诊。主诉:左目赤3天。至于夏枯草汤取自李时珍的经验,方中有甘草、香附和夏枯草,主要针对眼睛的热证。

  • 下元节的记忆 陈鹏

    下元节的记忆文/陈医生2023.11.13北方的冬日是枯燥寂寞的满眼的苍黄光枯的枝桠偶尔几只灰麻雀在觅食不见一片绿色北方的冬日是十分寒冷的彻骨入魂的冷那是莫可名状的感觉还伴着饥饿的记忆感觉灵魂都在颤抖可小孩子是兴奋的那个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的年代下元节早晨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