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云医案:荆防败毒散验案

2021.10.07 4914阅读 评论数 6 42
    荆防败毒散出于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川芎、甘草等药组成,为人参败毒散化裁而来,有解表、散风、祛湿之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及时疫疾、痢疾、疮疡等具风寒湿表证者。笔者多年来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小儿科及虚人一些疾病,颇多效验。现举验案二则,以就教于同道。
    案一。患儿李某,男,4岁。初诊2020年12月2日,因全身四肢皮肤出红疹,瘙痒,出疱疹3天。刻诊:患儿面色少华,微恶寒无发热,鼻塞流清涕,全身痒重,见四肢,前胸后背有痕并有小疱疹透出,无汗不渴。曾用炉甘石、派瑞松软膏未见好转。

    察患儿咽及扁桃体不充血,口不干,二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腻,寸脉浮而紧。此乃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疱疹,方选荆防败毒散,3剂而平。
    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生甘草3g、茯苓10g、生川芎6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6g、枳壳6g、桔梗6g、生姜5g、薄荷6g、藿香8g、蚕砂8g。颗粒剂3剂,冲泡当茶饮。

    12月14日,患儿疱疹又复发,原方又进3剂,当茶而饮,后痊愈未再发。
    此病例为小儿皮疹,诊为风寒挟湿,寒邪郁表。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临床多用于外寒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伤寒论》日:“太阳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但本案未选桂枝麻黄各半汤,缘桂枝麻黄各半汤属“麻黄体质”证者,透寒功力远远大于荆防败毒散,有虎豹之威。小儿稚嫩,则选逊于桂麻各半汤的荆防败毒散。
    仲景论:“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当发其汗也。”临床上对儿童不善言辞者,候脉辨证是一关健。表现为右手寸口脉浮而紧之病证,以及春秋冬三季小儿体虚之人,多遇上述症候,常用《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多取效验。
    案二。患儿雷某,男,5岁。初诊2021年6月8日,因感冒2周,无发热,咳嗽反复10余天。
    刻诊:患儿面色不华,身倦乏力,不喜动,四肢酸软。其母代诉,患儿晚上咳嗽严重,喉中有痰,咳少量白色痰,纳差,时有身热汗出,微恶寒添衣,舌淡苔白厚,右寸口浮紧有力。首诊察化验胸片检查单,提示上呼吸道支气管炎,则以痰湿咳嗽“二陈汤”辈加味治疗。数日其症不减。


     6月12日复诊。小儿咳嗽常见之病,诊之确有一定难度,因儿科为哑科,缺乏表述,此案服药未愈故有所思。小儿咳嗽10余天,并伴有纳差,食欲欠佳,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乍看是脾湿生痰,上阻于肺,壅遏肺气所致咳嗽。痰湿蕴肺,肺气失宣,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治疗。病情却无转机,反而咳嗽加重。复视其母代诉咳痰,但未见小儿咳痰而出,虽有身倦乏力,不喜动,舌淡苔白厚等湿象之症,唯小儿还存有身热汗出微恶寒之证,右寸口脉浮紧有力,此应风寒湿三气相搏所致。

    小儿稚嫩,风寒伤其荣卫,荣卫不调,湿性重浊而粘滞故有诸证,故小儿祛邪应不忘扶正,正安邪才可拒之门外。遂而改辛温解表,祛湿化痰之法,选荆防败毒散加味。3剂咳止而愈。

    处方:荆芥、防风、甘草、茯苓、川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枳实、桔梗、生姜、薄荷、党参、连翘、牛蒡子。
    余处江南之乡,每见春夏之交感冒患者,于身热汗出不扬,多有微恶寒,或身背痛相互夹杂其间,后每遇此证便以荆防败毒散活用,常收佳效。
    以上举案均为风寒夹湿外客肌表,营卫郁滞,则见寒热无汗、疮疡隐疹;或风湿滞于经脉关节,则见头身关节疼痛;在里之痰湿气滞,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则见咳痰胸满或身肿尿少;若邪陷胃肠,清浊相混,则见腹痛泻利等症。经日:足太阳经脉行一身之表,主束骨而利关节;手太阴肺主宣降,外达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足太阴脾主运化,外通肌腠,与胃相表里。
    大凡气虚之体多兼停湿蕴痰,易感外邪,外感初发之时多见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此为荆防败毒散用方原理,故本方以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见长。现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疮疡、痢疾等病。
    其效用特点有:1.寓补于散,祛邪不伤正;2.内外并调,即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气以和里;3.解表尤擅散邪退热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畅肺复升降。  
    此方还有以“透表和里”为特点,唯清代医家喻昌用本方治时疫初起之痢疾,使陷里之邪退表而解,痢疾得愈,被喻家称为“逆流挽舟”之法,现代则多用于气虚或痰湿之人,感受风寒湿邪之胃肠型感冒者。本方临证可拓展运用:
1、肺系病:感冒、流感属于风寒或夹湿见头痛热甚,加葱白、豆豉、葛根;邪郁化热入里见咽痛烦渴,加蚤休、板蓝根、石膏。支气管炎属内蕴痰湿,复感风寒见咳痰胸满,加半夏、橘红、杏仁;
2、皮肤病:外科体表感染见疮疖初起,伴寒热、脉浮者,加银花、连翘,此为“银翘败毒散”。急性或慢性荨麻疹分别加荆芥、蝉衣、制僵蚕,或夜交藤、当归、地黄;湿疹加苦参、苍术、白鲜皮;牛皮癣加露蜂房、白鲜皮、赤芍;扁平疣加防风、苍术、薏苡仁;
3、关节类病: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郁滞经络见关节疼痛,可选加威灵仙、桂枝、防己;
4、胃肠病:急性腹泻或痢疾初起属表里同病,见恶寒发热、身痛腹泻,加车前子、苍术、神曲;腹痛痢疾,加白芍、木香、荷叶;
5、急性肾炎属外邪郁表滞肺,见寒热无汗,身肿尿少,加麻黄、桑皮、车前子。
    总之,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湿停气滞,或兼有气虚之证。临证用方当以寒热无汗、肢节酸痛,或皮肤疮疹、胸满咳痰、苔白、脉浮或重取欠力为辨证要点。
    本方药性偏于辛温香燥,阴虚外感者忌用,痢疾属于湿热或无表证者不宜。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云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好的

    2022-07-19 05:45 评论数 0 0
  • 张华强 资质认证

    可以微信探讨吗?

    2021-10-11 03:41 评论数 2 2
    1.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张华强

      可以的。很高兴认识你。

      2021-10-11 04:36 评论数 0 0
    2.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张华强

      Yun668899y

      2021-10-11 07:31 评论数 0 0
  • 于云 资质认证

    此方解表退热力缓,遇小儿发热不退者,可重用柴胡,或衷中参西,加服解表西药,以缓急治表退烧,可提高疗效。

    2021-10-10 03:45 评论数 0 0
  • 马亮 资质认证

    在表者,汗而发之。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2021-10-09 08:14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膏方常用的胶类、糖类 谢江强

    制备膏方常用的胶类中药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等。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咳嗽一月,喝中药五天愈 李娟

    女,35岁,咽痛,咳嗽一月来诊。予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五副,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甜食水果,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4复诊,告知,服药第二天即不咳嗽,眼稍红,上方稍作加减,继服五天,可停药。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酒。 陈鹏

  • 郁症非为肝所属 缴秀珍

    综合以上四诊情况对该患者辨证为眩晕之脾肾气虚夹瘀证。方用我科协定处方升阳益智汤为主方,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了合理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