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疗热痹症善用三法

2021.07.17 100阅读 评论数 0 0

热痹的治疗谨守病机,知常多变,独创见解,从临床上热痹成因有二:
(1)素体阳气偏盛,复感外邪,邪从热化,内壅关节;
(2)外感风湿热毒,本病初起,症见局部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不可触近,得冷则减,并见有汗出,恶风、口苦口渴、烦躁不安、溲黄便干等全身症状,治疗主张以清热解毒凉血为大法,常用药物为:蒲公英、土茯苓、银花藤、连翘、生石膏、生地、赤芍等。在治疗过程中若使用清热解毒药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或红斑结节,伴有口干舌燥,脉象洪大,溲黄便秘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纳呆等湿象,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滋阴补肾为主(常似黄柏、薏苡仁、芡实、虎杖、生地、山药、赤芍、栀子、白术、苍术、乌梅、三七、黄芩、威灵仙、补骨脂、枸杞、地骨皮、防己、菟丝子、甘草)若系热痹顽症、久治不愈,且关节明显肿痛,粗大变形,局部肌肉萎缩,丧失劳动力,据“久痛多瘀”、“久病入络”的理论,似化瘀通络,每以丹参、赤芍、丹皮、紫草、鸡血藤、元胡、三七之品与地鳖虫、炮山甲、全蝎、蜈蚣、干地龙、黑蚂蚁等虫类搜剔之品配合,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病例举例】:江某,女,37岁,教师,初诊:2017年7月16日,以双膝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两月,经治疗未愈,门诊时化验血沉45毫米/小时,抗“O”800单位,X光拍片:双膝关节轻度骨质增生,舌红苔黄,脉象浮数,有盗汗便秘、口干舌燥之症,诊断为热痹(双膝关节炎)拟以清热凉血、疏风祛湿,方用白虎汤加三妙丸加减:生石膏(先煎)40克、知母10克、粳米(包)10克、黄柏10克、萆薢10克、苡仁1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威灵仙10克、川牛膝20克、生黄芪30克,连服30剂后双膝关节红肿疼痛缓解,口干舌燥、盗汗便秘症状明显改善,2017年8月30日又次复诊:双膝关节红肿症状消失、行走蹲立困难,舌淡苔少,脉象细数,又似补气益肾汤:生黄芪20克、牛膝10克、补骨脂10克、太子参10克、骨碎补10克、三七片10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虎杖10克、夜交藤10克、甘草6克、五灵脂10克,再服30剂后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至今告愈。

(2)宋××,男,54岁,工人,初诊:2018年10月21日,以双肩、肘、膝、踝关节红肿灼痛,行走困难、疼痛难忍,伴有口干、苔黄厚,脉象数浮,咽喉红肿,夜寐少眠,视力模糊、食纳不香、便干便秘,拟以清热利湿汤:羌独活各10克、川牛膝20克、苡仁10克、黄岑10克、黄柏10克、甘草10克、虎杖10克、丹皮10克、蒲公英10克、鸡内金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苍白术各10克,服用15剂,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明显缓解,后又加入补骨脂15克、防己10克、炮甲片10克(打碎)连服30剂以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异常。

【临床体会】:从风湿热痹之症,以“热退湿存,寒湿并用”的主导思想,在用药方剂似清热利湿、滋阴生津、补肾强骨、润肺化痰、舒筋通络、除痹止痛、消炎止疼为主。从江某的病案中方剂白虎汤加三妙丸为治疗素体阳气偏盛,邪从恶化,内壅双膝关节。清代张锡纯大师使用白虎汤很有心得,他认为:生石膏性是微寒,只要对症是可以大剂量使用,非常安全,尤其是对关节灼热湿痹(风湿热痹)生石膏、粳米为君药;三妙丸似苍术、川牛膝、黄柏为主的,对人体下肢关节湿热壅肿,关节灼热以健脾化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良药,如同白虎汤倂举使用便创造了中医治疗湿热痹症之奇效。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从中医角度解析痄腮:病因、病理与治疗 白成振

    从中医角度解析痄腮:病因、病理与治疗痄腮,中医亦称为“腮肿”“颐毒”等,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控制疾病传播和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 小青龙汤加减治愈咳嗽2周案 宗琪

    条文学习: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眩晕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06何某,21岁。髓海充,心神养,肝阳平,气机畅,则眩晕释,睡眠安。医案107王某,男,47岁。寒湿外犯,凝滞督脉及足太阳经脉络,络脉不畅,清阳被阻,不能上达清窍,则眩晕也。

  • 膏方调经心得4 谢江强

    膏方调经心得42.温阳补肾膏:肾阳虚衰型《妇科膏方应用指南》。再将阿胶、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搅拌和匀,最后加入蜂蜜、饴糖、冰糖文火收膏即成,以滴水为度。每于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次20g,每日2次,早晚饭后开水调服。连续服2~3个经期。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医案40王某,男,56岁。心下痞即胃部痞塞不通,痞证的特点是中焦脾胃痞塞不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憋闷,同时还有上热下寒的特点。医案41骆某,男,60岁。方中黄芪有托疮生肌之效,于胃复合性溃疡疗效确切。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阳虚外寒内饮,仲景麻附细痊 张宝华

    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概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是阳虚外寒内饮的典范之剂,本方由麻黄、附子和细辛三味中药组成。

  • 浅谈四圣心源之黄芽汤 王飞

    黄芽汤是由人参、干姜,甘草、茯苓组成。因此,黄芽汤虽没提及具体治疗什么疾病,但是它的治病大纲却已经很明确了,可以这样说,在四圣心源书中只要是黄师辨证属阳虚脾湿所致,都会从黄芽汤的基础方上裁化用药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