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解析图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临床可见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表现。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心律失常属“心悸”“怔忡”范畴,心力衰竭可归属为“水肿”“痰饮”“喘证”等范畴。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证实,中成药在缓解心绞痛、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防治再灌注后无复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成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中成药治疗:(1)气短乏力,口唇紫暗,舌暗淡(气虚血瘀证)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强推荐,低质量)或脑心通胶囊(强推荐,低质量);(2)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舌苔厚腻(痰瘀互结证)时,加用丹蒌片(弱推荐,中等质量);(3)胸胁胀满,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气滞血瘀证)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强推荐,中等质量)或复方丹参滴丸(强推荐,中等质量);(4)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心血瘀阻证)时,加用丹红注射液(弱推荐,极低质量)或红花注射液(弱推荐,低质量);(5)心肌梗死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二级预防,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强推荐,低质量)。
中成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中成药治疗。(1)气短乏力,口唇紫暗,舌暗淡(气虚血瘀证)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强推荐,低质量)或脑心通胶囊(弱推荐,极低质量);(2)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舌苔厚腻(痰瘀互结证)时,加用丹蒌片(弱推荐,低质量);(3)胸胁胀满,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气滞血瘀证)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强推荐,中等质量)、复方丹参滴丸(强推荐,低质量)或血府逐瘀胶囊(弱推荐,极低质量);(4)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心血瘀阻证)时,加用丹红注射液(强推荐,低质量)或红花注射液(弱推荐,极低质量);(5)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气阴两虚证)时,加用参麦注射液(弱推荐,低质量)。
中成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中成药治疗。(1)胸胁胀满,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气滞血瘀证)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强推荐,中等质量);(2)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气阴两虚证)时,加用参麦注射液(弱推荐,低质量)。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围介入手术期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中成药治疗。(1)气短乏力,口唇紫暗,舌暗淡(气虚血瘀证)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强推荐,低质量)或脑心通胶囊(弱推荐,极低质量);(2)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舌苔厚腻(痰瘀互结证)时,加用丹蒌片(弱推荐,中等质量);(3)胸胁胀满,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气滞血瘀证)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强推荐,低质量)或复方丹参滴丸(强推荐,低质量);(4)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暗红(心血瘀阻证)时,加用丹红注射液(弱推荐,低质量);(5)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气阴两虚证)时,加用参麦注射液(弱推荐,低质量)。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中成药治疗。(1)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见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气阴两虚证)时,加用稳心颗粒(强推荐,中等质量)或参松养心胶囊(强推荐,低质量);(2)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见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气阴两虚证)时,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强推荐,低质量);(3)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患者见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气阴两虚证)时,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强推荐,低质量)或稳心颗粒(强推荐,低质量)。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见畏寒,口唇青紫,颜面或下肢水肿,尿少(阳虚血瘀水停证)时,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强推荐,低质量)治疗。
中成药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推荐使用速效救心丸(强推荐,低质量)、复方丹参滴丸(强推荐,低质量)、麝香保心丸(强推荐,低质量)或宽胸气雾剂(强推荐,低质量)。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无汗症 钱开达
某君女一十五岁,二年前患上无汗症,运动时满脸通红就是不出汗。曾去儿童医院检查,病因不明。无汗则由阴液亏虚和腠理开合失制所致,或外邪袭表,或内邪遏阻。以上系善持堂施治某君所用主要药物。药服一周,运动后已获汗出,又服一周,汗出恢复正常。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一针中脘穴—治愈“腹泻4天,加重2天”案 宗琪
烧山火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如顽麻冷痹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烧山火手法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三伏贴 李华歆
知道了啥是“三伏天”后,我们就知道啥是“三伏贴”了,其实古人真的非常牛,他们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观念,啥叫“治未病”?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患约不至偶感 张宝华
有约不至在天阴?复是医名萤火微?窗外阵雨不期遇,伊人屏上医案行。几两碎银平生倚,草木笔下见世俗。惯看白衣悟了道,谁信丹心字珠玑。甲辰年,庚午月,己酉日,未时,张宝华医师于药堂处偶感而发。 -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 谢江强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王小姐受不住这几年减肥风潮的吸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减肥的大军。但王小姐说她自己属于易胖体质,只要正常吃饭就会比现在胖得多,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减肥、不敢乱吃东西的原因。希望我能教她些能不用管住嘴又能保持体重的办法。
最新文章
-
遗尿症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遗溺”,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自遗小便,醒后才知晓,或在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的一种疾病。遗尿通常发生在小儿熟睡过程中,时常在梦中排尿。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厌食 谢江强
造成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喂养不当以及儿童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病在脾胃。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之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出现脘腹饱胀感,胸脘部憋闷感,频频打嗝,形体偏瘦,面色欠佳,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尚有力。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泡菜做法2024 陈鹏
四斤水100克盐,30克酱酒泡盐,白酒给坛子消毒,四斤水50克白糖,所有东西都倒坛子里。切菜刀不能沾油,切紫甘蓝调色,切萝卜,甜椒掰成小块,芥兰削皮切滚刀,梨削皮去核切块,木瓜削皮去籽切块。最后花椒半把,河南新一代干辣椒半把,封口。2天后开吃。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学习了,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