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多一少"到"痰瘀阻络"——消渴病辨治的现代视角

2025.02.16 648阅读 评论数 2 6

各位同仁,今天与大家探讨一例病程长达8年的2型糖尿病案例。这类患者门诊日渐增多,常规"滋阴清热"套路往往失效,需立足现代生活方式重新解构消渴病机。

患者周某,男,49岁,企业高管,主诉口干多饮、下肢麻木3年。空腹血糖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西药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控制不佳。刻诊见形体肥胖(BMI 29.3),面色暗浊,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络脉迂曲,脉沉滑。问诊得知应酬频繁,日饮酒半斤,常觉头身困重,双足如裹棉絮。此症若固守"阴虚燥热"论治,套用玉女煎等方,恐犯虚虚实实之戒。

细察其症,虽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但痰瘀互结特征显著:《素问》言"肥贵人则膏粱之疾",患者膏脂堆积酿痰,久病入络成瘀,形成"痰瘀阻络"核心病机。遂以黄连温胆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连12克、法半夏9克清化痰热,黄芪45克、地龙15克益气通络,配伍鬼箭羽30克、红景天20克改善胰岛素抵抗。针对下肢麻木,加川牛膝18克引药下行,水蛭粉3克(冲服)破血逐瘀。治疗首月即见空腹血糖降至7.2mmol/L,三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9%,更意外的是患者体重减轻8公斤,头身困重感消失。

此案揭示三个重要转变:其一,现代消渴病机已从"阴虚燥热"转向"痰瘀壅滞",膏粱厚味取代房劳成为主要诱因;其二,络脉损伤早于临床症状,本案舌下络脉迂曲即提示微血管病变;其三,治疗需"化痰瘀、通络脉"并举,单用滋阴或清热皆难奏全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消渴日久,未有不涉奇经者。"

临床常见这类"隐形络伤"案例:曾遇糖尿病患者视力正常但眼底照相提示微血管瘤,予三七粉、葛根素干预后逆转;另有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在化痰瘀基础上加苏木、路路通,半年后ABI指数改善。这些案例印证了叶天士"初病在气,久病入络"的著名论断。

具体临证时,笔者总结"消渴三阶辨治法":

① 郁热期(BMI>24,舌红苔黄):重用黄连、知母清郁热,配合运动干预

② 痰瘀期(舌下络脉迂曲,肢麻):必用虫类药通络,如水蛭、地龙

③ 虚损期(消瘦,尿蛋白阳性):转予金匮肾气丸固本,伍黄芪、玉米须

现代研究为传统理论注入新内涵:黄芪多糖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黄连小檗碱能激活AMPK通路,鬼箭羽中的卫矛醇具有类胰岛素作用。但需警惕苦寒伤胃,笔者常佐生姜3片、大枣5枚护胃。

特别关注三类特殊人群:

① 腹型肥胖者(腰围>90cm):必查胰岛素释放试验,方中常加红曲米、绞股蓝

② 夜班族:昼夜节律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配伍夜交藤、合欢皮调神

③ 老年患者:低血糖风险高,善用玉竹、黄精"润降"血糖。

结语:面对井喷的糖尿病群体,我们既要传承"消渴"古训,更要创新发展"痰瘀络病"辨治体系。当患者执着于血糖数值时,不妨拿起压舌板看看舌下络脉——那紫暗的脉络或许比化验单更能揭示疾病本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方子越大越有效? 李华歆

    是因为小编平时接诊患者时发现他们或多或少的对中医有些误解,有些人会主观的认为中医开方,方子开的越大说明医生越有水准,方子开的越大也预示着疗效越显著,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不是方子开的越大越有效呢?

  • 伤寒论中桂枝用法 高群

    桂枝是《伤寒论》中第一个出现的药,算上加减,一共有44个方子涉及到。上冲、悸动主要是“上虚不能制下”,治疗就是要温“上”的阳,也就是桂枝。这几种情况都可以灵活应用桂枝。

  • 线上指导针刺缓解急性腰扭伤 王健

  •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觉得患者是照书本得的病 于军

    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患者。患者,女,38岁,首诊在3月15日,二次在3月18日,三次在3月25日。消瘦,仅八十多斤。这不就是“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的腹证吗?抑肝散加陈皮半夏,原方,不加减,9味药,每副药116克。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觉得患者是照着书

  • 小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张宝华

    二、中医认识中医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因气不摄血、热迫血行、阴虚火旺、瘀血内阻等原因所致。

  • 盗汗怎么处理 谢江强

    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初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张宝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是未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向。

  • 竹叶石膏汤 李华歆

    ——谢觉哉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这里可以把这个方子的药物分为三组:竹叶、石膏清心除烦,清解燥热,半夏、麦冬降逆滋阴,参、草、米益胃生津!

  • 枳术汤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枳术汤!条文说的是位于“胸”之下,“腹”之上的“心下”位置,可以说的上跟“少阳”一样是“半表半里”的,此处有水饮的异常停留,水停气滞,患者表现为“心下”的不适,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枳术汤”!

  • 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调养 谢江强

    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调养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因病因不同有人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调查研究表明,在北方,急性肾小球肾炎大约90%以上发生于呼吸道链球菌感染之后;南方30%~80%发生于脓疱病之后。如猩红热流行期间,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