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症中医方剂
感冒
(1)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咽痒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热饮,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主方: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口干而渴,或喜冷饮,咽喉肿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脬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主方:银翘散。
(3)感冒挟湿证:
证候:恶寒,身热不扬,头胀如裹,肢体酸重。或伴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口淡、苔腻、脉濡。
治法:疏风散湿,或芳香化湿,解表和中。
主方:羌活胜湿汤,或藿香正气散。
(4)感冒挟暑证:
证候: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纳差,舌苔腻、脉濡数。并伴有感冒症状。
治法:清暑解表、芳香化湿。
主方:新加香薷饮。
风温
(1)卫分证:是风温初期,邪在卫分。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可伴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
(2)气分证:是邪热进入肺胃气分的证候。
①邪热壅肺:
证候:高热、口渴、咳嗽气喘、咯痰黄稠,甚或带血,或呈铁锈色,胸闷而痛;甚者痰涎壅盛,喘促不宁、鼻翼煽动,苔黄厚粘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
主方:麻杏石甘汤。
②热结胃肠:
证候:壮热面赤、烦渴喜冷饮,大汗出;或腹满硬痛,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燥,脉洪数。或见潮热谵语、或下利清水肛门灼热。舌苔黄燥,或有芒刺,脉沉数有力。
治法:清热生津,或通腑泻热。
主方:白虎汤,或调胃承气汤。
(3)营分证:
证候: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食,心烦不寐,或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吞色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主方:清营汤或安宫牛黄丸。
(4)血分证:
证候:发热夜甚,心烦少寐,甚或谵妄神昏,或有抽搐。出血症状:吐血,便血、尿血、皮肤紫黑斑疹等,舌深绛,脉细数或微数。
治法:凉血散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
(5)肺胃阴伤证:风温后期,热已不盛而津液损伤明显。
证候:身热已退或仅有低热、干咳少痰,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甘寒生津、滋养肺胃。
主方:沙参麦冬汤。
湿温
(1)湿遏卫表:
证候: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困,胸脘痞闷,苔白厚腻,脉濡缓。
治法:轻宣化湿。
主方: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2)气分湿热:
证候:发热、汗出不解、胸闷腹胀、纳少泛恶、口粘而渴、溲赤便溏、或大便秘结,或胸腹透发白,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甘露消毒丹。
(3)邪入营血:
证候:身热液甚、烦躁不安,甚者高热神昏谵语,循衣摸庆,或见皮肤斑疹、便血、鼻衄、齿衄,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开窍。
主方:菖薄郁金汤合犀角地黄汤。
中暑
(1)暑湿遏表证:
证候:身热少汗,头昏头痛,疲倦乏力,胸闷不畅,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解表化湿。
主方:藿香正气散。
(2)暑热蒙心证:
证候:高热无汗,体若燔炭,面红目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或身热夜甚,或神志昏迷,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或舌色深绛,脉细数。
治法:清暑凉营开窍。
主方:白虎汤合清营汤。
(3)气阴两竭证:
证候:面色苍白、汗出较多,呼吸浅促,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舌红或淡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或至数不清,血压下降。
治法:救逆固脱。
主方:生脉散加味。
痢疾
(1)湿热痢:
证候: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方:芍药汤、葛根芩莲汤。
(2)疫毒痢:
证候;发病急骤,壮热口渴、腹痛剧烈、便下紫红色脓血或血水,甚至神昏痉厥。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青灰,大汗淋漓,呼吸喘促,脉细弱等虚脱危象。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主方:白头翁汤。
(3)寒湿痢:
证候:下痢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中隐痛,里急后重,畏寒倦怠。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
主方:温脾汤、胃苓汤。
(4)虚寒痢;
证候;下痢稀薄,兼有白冻,甚至滑脱不禁,腹中隐痛,四肢不温、腰痛怕冷,食少神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主方:桃花汤。
(5)休息痢;
证候:下痢时发时止,适延难愈,饮食减少,倦怠嗜卧,发作时腹痛肠鸣,临厕时里急后重,便次不多,夹杂赤白、粘冻,舌淡苔腻,脉濡数或细数。
治法: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主方:真人养脏汤。
疟疾
(1)正疟:
证候:寒战壮热,体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寒罢继以壮热,头痛面赤,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主方:柴胡截疟饮或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
(2)温疟:
证候: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
证候: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4)疟母:
证候:左胁下痞块,扪之有形,寒热往来时发时止,胁腹胀痛,形瘦纳少,面色萎黄,脉滑。
治法:软坚消痞,祛瘀逐痰。
主方:鳖甲煎丸。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熵增定律与量子纠缠的奇妙关联 崔国宁
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是两个引人深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熵增定律主要关注宏观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而量子纠缠则侧重于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然而,要明确指出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定量的数学联系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
熵增定律与读书的深度关联 崔国宁
在探讨熵增定律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熵增定律的内涵。从本质上看,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与熵增定律不断抗争的过程。总之,熵增定律揭示了事物自然趋向混乱和无序的趋势,而读书则是我们对抗这种趋势的有力武器。 -
量子纠缠与中医阴阳关系的探讨 崔国宁
动态平衡在量子纠缠系统中,粒子的状态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动态调整之中。 -
茶叶与食材的美妙交融 崔国宁
红茶的醇厚口感与玫瑰花的香甜气息完美融合,茶汤色泽红润,香气四溢。入口后,绿茶的清新与茉莉花的芬芳相互交融,口感醇厚回甘。 -
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 崔国宁
##五、量子纠缠与肺癌精神治疗的理论联系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参加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精神治疗课程。 -
桂枝汤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总之,桂枝汤的用法变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表现及脉象等进行灵活加减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治疗反酸烧心中药有奇效 王振刚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按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 -
浅析百合病 代民涛
百合病是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本病可见于当现代的癔病,神经官能病等。但由于各自医家认识的不同,对百合病的命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原因所致的百合病和不同体质的患者所患的百合病,其症候互有差别,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
虚劳病的认识感悟 代民涛
虚劳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虚劳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虚劳病时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合并出现,日久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会引起人体元气亏损,影响人的五脏六腑功能,而出现多种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注意避免患虚劳病或者减轻病症。 -
感冒的辩证论治 丁微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方剂文章
-
神经性尿频 卢某,女,48岁,2020年7月25日初诊。 林文强
考虑患者处于绝经前后,尿路无明显涩痛,加益智仁、乌药、山药、金樱子、桑螵蛸、黄芪以固涩精气,加当归以养血活血,加川芎以助血行气,服药7付后尿路症状明显减轻,故守原方加减续服。为巩固疗效,共诊疗6次,服药4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相关医书文章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