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022.04.23 1227阅读 评论数 3 12
       [投稿—04期—变化]
 任何疾病发展转化都有常有变,我们既要知其常,又要知其变,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只有看到变化,才能知道哪些东西不变;也只有看到不变,才能意识到哪些东西在变。在临床中治疗中我们就时常遇到这样的变化情况。今天把临床遇到咳嗽的5个医案为例和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随证治之的变化。凡治咳嗽,最要分清内外病因,及新病久病之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病机随机应变。若不详细辨证,只是因循书本和固定思维治疗,而没有按随时变化的病证治疗疾病,这样我们临床效果就会打折扣了!

1.逍遥散合半夏厚补汤治疗肝郁气滞的咳嗽
王姐,30岁,小学老师
主诉:患者咳嗽3月余,服中西药至今病仍未愈。
   中药已服过祛风、散寒、润燥之剂;西药曾内服镇静止咳药效果不佳,继续咳嗽。
诊査:症见咳嗽吐痰,夜间重。伴有头晕胁痛,胸闷不舒,疲乏少食。口苦咽干,痰涎粘,咽间如有物。面色不华,神情淡漠。苔薄白,脉微弦。
辨证:证属病久情志不舒,七情郁结,气郁生痰,肺气上逆咳。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味。
处方:柴胡6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20g白术12g薄荷6g苏叶10g厚朴15g
法半夏10g浙贝6g香附6g甘草3g
6剂,毎日1剂,水煎服。
药后咳嗽气逆减,喉间如物梗感消除,饮食渐增。续服上方药6剂,后用逍遥丸调理。
   本案为肝郁气滞致咳,属于内伤咳嗽。咳久气虚,肺失清肃,金不制木,肝气上逆,故生痰致咳。木郁则达之,气滞则利之,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为肝郁气滞,二方疏肝理气的药方,本不治疗咳嗽。由于病机变化,故服用治疗咳嗽愈,以不变应万变。


2.二陈、二妙加理中丸加味治疗咳嗽
马某,男,51岁。回族
主诉:患者体胖,嗜肉,有咳嗽多年。
近日来精神困乏,胸膈闷满,倦怠嗜卧,委靡不振,四肢软弱无力。阵阵咳嗽,痰涎滑而易出。切其脉沉细,舌红苔白而腻。
辨证:湿痰为患,人胖阳虚,脾失健运,生痰咳嗽。
治法:健脾燥湿,豁痰快膈。二陈、二妙加理中丸加减
处方:法半夏15g陈皮30g炒薏米30g厚朴10g苍术15g炒白术20g干姜6g 党参12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药后精神渐佳,饮食知味,咳嗽减轻。上方药剂后,早晚服用陈夏六君丸以调理善后。
本案湿痰咳嗽,系脾失健运,湿郁生痰致咳。此种咳嗽较为多见,凡脾胃阳虚,平素贪生冷多者常会出现。病不在表,所以非辛温发散之剂所能治;又非肺燥,也非清润之剂所能疗。我们要用变化的观点看,病为湿痰内阻,宜理脾和胃,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咳嗽,病虽平常,若认证不清,妄投苦寒、甘润之剂,损伤脾胃生化之源,亦可致轻病转重而难治。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主。中医治病,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危,故胃气之盛衰,对病变之预后极为重要。《内经》论咳中提出既重视治肺,也重视治胃,我们觉得不实用,其实是很有研究价值。

3.人参健脾丸治疗肺金失养的久咳
李大头,男,6岁。
主诉及病史:咳嗽已月余,儿童医院中西药止咳化痰治疗,咳嗽未愈。
诊查:面色不华,精神倦怠,平时幼儿园不活跃。爷爷代诉曰:平时阵阵咳嗽,头上有虚汗,头发偏黄头大。吃饭不好,哄着吃饭。大便日2-3次,量少便溏。触诊:腹软,手脚心有发热感。
切诊:脉弱,指纹不明显。
辨证:咳久脾虚,肺金失养。
治法:人参健脾丸加味。
处方:太子参15g焦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5g桔梗3g炒鸡内金50g大枣3枚。6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药后饮食稍好,大便转半干半稀。
续服上方加海浮石15 g,浙贝10g。6剂,后随访,汗止咳愈。
本案为咳久脾虚,肺失所养,转化为内伤咳嗽,小儿久咳肺气先虚,导致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而无以养金,故咳嗽迁延不愈。治疗以健脾理气,为补益之剂,人参健脾丸治疗本与咳无关,但本案咳嗽正由于脾虚,肺金失养,虚则补之,扶正即所以治咳,随证变化故服之而愈。

4.大承气汤治疗燥实咳嗽
张小胖,男,4岁。
主诉:清明假期受凉伤食,发热汗出,气逆咳嗽1周。曾服疏表宣肺之剂多付,病
有增无减,每日午后壮热尤甚,彻夜咳嗽不休,不能入睡。
诊査:小孩小便黄少,大便秘结3日。舌苔微黄而燥,指纹色紫,脉滑数
辨证:此表邪不解,外感夹滞,化热而成阳明燥实之候。
治法:上病下取,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
处方:生大黄6g炒枳实15g厚朴15g芒硝6g火麻仁6g白芍15g甘草3g大米一把
2剂,水煎,分多次频服。
上方药服1剂,当晚咳嗽大减,腹痛大便一次。翌晨得又大便,下燥屎1次。午后咳嗽、高热亦平,竟2剂治疗。后让家人多给患儿喝米粥。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其病变皆主于肺,是以肺主气,而由此出,故咳嗽之病,无不及于肺。本案患儿因外感夹滞合病咳嗽,为表里俱病之候。病在里而求之于表,非但治之不效,且辛温伤津,后患无穷。我们变化思路,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热与积结合,咳嗽治了不可一味重肺而忘记肺与大肠的关系。大承气汤本不治咳,但病机变化,病在肠。应用得当,变通起效。

5.麻杏石甘汤变化治疗寒邪包热证咳嗽
周总,男,35岁。
主诉:平时体弱容易出现咳嗽,近日因起居不慎,外感风寒,咳嗽大发。曾去某西医院检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服止咳剂1周,效不显,求中医治疗。
査体: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心烦,口渴欲饮。苔薄白微黄,六脉浮数。
辨证:外感咳嗽,风寒外袭,伏热内蒸,寒邪包热,壅阻肺经,故喘而咳嗽。出现外寒内热的表现。
治法:法宜外散寒邪,内清郁热。拟麻杏甘石汤加味。
处方:麻黄6g生石膏40g杏仁10g甘草3g 半夏12g,鲜竹沥口服液一瓶每付药。生姜5片
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服药3剂,喘咳大减。后换二陈加玉屏风散调理7日而愈。
寒包热咳嗽。用麻黄散肺邪,加上半夏和鲜竹沥口服液则清热化痰更为有力。麻杏甘石汤非治咳之剂。咳嗽病机变化,方剂随变,故加味用之而病得愈。

   从以上咳嗽治疗案例治疗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变化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用经方之妙用不可以表象为判断,而在医者之心悟。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信者言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涛平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张绍斌 资质认证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说易做难,我也曾用丹栀逍遥散治肝火犯肺之咳嗽,五苓散治水气犯肺之验案,中医还是要静心继承方能致远,为刘先生点赞!

    2022-04-27 10:10 评论数 1 0
    1. 刘涛平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张绍斌

      谢谢您指点,您说的有道理啊

      2022-04-27 11:28 评论数 0 0
  • 黄磊 资质认证

    同病异治,重在辩证

    2022-04-24 06:51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有那么多想死的人,还有那么多想活的人 赵中华

    人,生不易,活更不易。能好好“生”的人,谁会想死?很多病人,心态阳光,即使重病,仍能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也有很多病人,终日抑郁、不甘,想不明白为何生病的是自己,看到病名上网一搜,似懂非懂的吓个半死,精神垮了,还何谈生活。

  • 学医二十年,外治解迷途 李晓华

    近十年来,感恩遇见,感恩《遇见中医》,感恩遇见中医后的十八大,借此“大风”,传彼“大学”。忆及二十年前,己卯年,壬申月,吾秉前辈家人之愿,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救死扶伤”之志,始入医门。

  • 拿-捏… 武邵

    人们喜欢捏塑料泡泡,是一种性爱的冲动。捏一把、揉一揉、咬一口…看到可爱的东西就想捏,也属于双态反应。原来爱与性的神秘东西就想捏,是一种非常合理、非常正常的生物本能。人所看到的每一事物…最初时一定是某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所看到的…适度性爱地捏一下,挺好!

  • 学好中医,造福百姓! 宗琪

  • 自愈力 武邵

    黄芪先熬水,然后煮饭,一天量在100克内激发胃肠道自愈力:胃肠道细胞是人体更新速度最快的细胞,平均一两天就会更新一次。用食-为胃部自愈力激发提速。肺部自愈烟雾等严重污染会加重肺脏负担,破坏自我修复.视黄酸有助于肺脏自愈激发。

  • 打膈与碳排 武邵

    从牛的打嗝放屁,科学家认真研究,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让牛少打嗝,少放屁,是一个特别严肃的环保课题。让牛吃进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甲烷的呼出与排放。这个数字,是人类所有碳排放的0.4%①是做饲料添加剂。

  • GPT-4 武邵

    GPT-4本周发布,能力大幅升级。OpenAI的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GPT-4正式发布。而GPT-4的排名在前10%相当于几个月没见,从学渣变成了学霸,而且水平超过了90%的人类考生。对GPT-4,总体还是很看好的。据说OpenAI的一位联合创始人说:GPT

  • 浅谈小儿抽动症 杨文丽

    小儿抽动症具体病因不明,中医认为主要和肝有关临床上小儿抽动症我都是采用纯中药治疗,主要为息风止痉,平肝熄风药物治疗,疗效可靠,治疗及时预后很好,很多孩子不再复发。

  • 医治有缘人 杨文丽

    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医医生使用中药,好的中医会自己开方子对症给患者用药,通过患者用药后的改善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和思路,目的就是解决患的痛苦。

  • 中医病案中的人文关怀 于长振

    中医一度被质疑为人文学科,而非自然学科。在这种基础上,尤其是西医的大趋势下,常常中医也被牵引的关注于指标,关注于客观事实。西医的病历书写,是客观的书面的语言,就是症状体征化验用药。从中医病案的书写中,体现出来的更详细的治疗过程,实际是正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

相关方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