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熨技术发展史
热熨技术发展史
中药热熨技术是指根据所患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药证相符的中药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通常是炒热或蒸热)后,以布包后趁热熨体表或腧穴,或将药物粗末、泥糊、药饼、药膏直接放置患处或腧穴,然后用器具在药上加热,使药物透达治疗内病的一种方法。
关于熨法的医学记载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其中多处论及熨法,如治疗牡痔时“燔小隋石,淬醯中,以熨”,可见此法由来已久。《内经》对熨法颇为重视,多处论及,《素问·血气形志论》即称“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灵枢·寿夭刚柔篇》的刺有三变中不但提出了药熨的适用病证,认为“刺寒痹内热……刺布衣者,以火淬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并对药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口父)咀,渍酒中,用棉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熅中,封涂封,勿使泄。五天五夜,出棉絮曝干之,干复溃,以尽其汁。每渍必晬其天,乃出干。干 ,并用滓与棉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强调“每刺必熨”、“以熨寒痹所刺之处”,强调了熨法在治疗中的作用,并将其与导引行气、乔摩、灸、刺、焫、饮药相并列,视为常用治法之一,其制作方法也已非常成熟,为后世熨法提供了依据。《史记·扁鹊传》中记载扁鹊治疗虢国太子暴卒时“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也说明了当时熨法使用的普遍性,所治疾病除了筋伤外,还常用于急症重症的治疗。
晋唐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用熨法治疗失眠的“卒连时不得眠方-暮以新布火炙以熨目,并蒸大豆,更番囊贮枕,枕冷复更易热,终夜常枕热豆,即立愈也。”孙思邈《千金方》中治疗乳痈用“柳根削取上皮,捣令熟,熬令温,盛练袋中熨乳上,干则易之,一宿即愈”;治疗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斫刺,昼夜啼呼的卒暴症,“取商陆根,捣碎蒸之,以新布藉腹上,以药铺布上,以衣物覆药上,冷复易之”。熨法的临床应用进一步得到扩大。宋《圣济总录·赤脉冲贯黑睛》中治风热冲目所致赤脉努肉,有“摩顶明目膏方”,此处的熨法不但使用了方药的提取物膏剂,且加入了“生铁熨斗”这样的辅助器具,为后世熨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宋代《苏沈良方·卷第二》中所记载的治疗“气虚阳脱。体冷无脉,气息欲绝,不省人。及伤寒阴厥,百药不效者”的葱熨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熨斗”这样的器具用于熨法之中,方便了熨法的操作,也提高了疗效。
元代罗天益所著《卫生宝鉴·治风杂方》所载治疗肢节疼痛的“拈痛散”用“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肉桂、白术、良姜、麻黄、天麻、生川乌、葛根、吴茱萸、乳香、小椒、生全蝎、当归、生姜,上十七味为粗末,入乳香研匀,每抄药十钱,痛甚者十五钱,同细盐一升炒令极热,熟绢袋盛,熨烙痛处,不拘时,早晚顿用。药冷再炒一次,用毕甚妙,药不用”。 “金元四大家”也都善用熨法,其中张从正将熨法列为汗法之一,朱丹溪则在《丹溪心法·治病必求于本》中记载了治疗“老人虚人腰痛,并妇人白带”的“摩腰膏”,将熨法与按摩结合,用药精当,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明清时期,熨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更为广泛,适应证不断扩大,并在用药及器械配合方面更为灵活。《本草纲目》中多处可见用药物与器械结合的熨法治疗杂病的记载。如《本草纲目·土部第七卷·土之一·锻灶灰》曰:“产后阴脱:铁炉中紫尘、羊脂,二味和匀,布裹炙热,熨推纳上。”以熨法与手法相结合,熨推治疗产后气虚下陷的子宫脱垂。《急救良方》“治腹中有块如石,痛如刀刺者,用商陆根不拘多少,捣碎蒸之。以新布裹,熨痛处,冷再换。”治疗腰痛“用炒盐及炒茴香二包,不住手更换,热熨。”《寿世保元·卷五·疝》中记载一患者“患疝气,偏堕肿痛不可忍者,遇一秀才传一方,用黄土水和作干泥,拍作大饼,火柱架於火上,烘热熨痛处,冷则再易,立愈。”《幼幼集成·卷三》中的“开闭法”治疗“凡小儿风痰闭塞,昏沉不醒,药不能入,甚至用艾火灸之,亦不知痛者……用生菖蒲、生艾叶、生姜、生葱各一握,共入石臼内捣如泥,以麻油、好醋同前四味炒热,布包之,从头项背胸四肢,乘热往下熨之。”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脐疗技术操作规程 谢江强
脐疗技术操作规程内容主要包括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操作技术规程及注意事项。1.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有填脐法、涂脐法、滴脐法、熨(敷)脐法、灸(敷)脐法、掺脐法及熏脐法,临床可根据病情和药物剂型随证选用。 -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的临床应用体会 崔国宁
因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就诊。继续治疗2个月,淋巴结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总之,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治疗小儿口疮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 崔国宁
中医凭借丰富的理论体系与长期临床实践,在小儿口疮治疗上积累了宝贵用药经验,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出发,标本兼治,为患儿减轻痛苦,现对其临床用药经验予以深入剖析。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外用治疗小儿口疮极为常用。 -
中医治疗焦虑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焦虑临床用药的常见思路、经典方剂、单味药应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经验,旨在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焦虑症提供参考。 -
止嗽散治外感咳嗽 高颖
处方均以止嗽散加减。新冠病毒,中医视为外感邪气,其导致的咳嗽,也以外感咳嗽辨治。时值隆冬,大多数人为风寒之象,自觉咽痒欲咳,中医视为风邪,止嗽散疏风宣肺止咳,恰能方证对应。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
精伤五行:水涸土燥 赵立生
此二病均因肾虚,水液不能上承,而使脾失濡养;或因土燥而致土不能制水,则肾之水无所依附而去。水枯土燥即肾之两病,肾阴不足,不能制火,而致心火亢盛。肾之精与心之神均属阴,故肾阴不足则心火亢盛;心之神与肾之精均属阳,故心火亢盛。 -
失眠多汗案。 李高勤
李某,男,20岁。2024-10-31就诊主诉:失眠多汗1周。口干口臭,饮水较多,无怕冷怕风,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晨起色黄。忌口辛辣、油腻、烟酒。 -
中医药治疗肺结节验案1则 黄呈远
万某某,女,34岁,2022年11月7日初诊。故处以原方改肉桂量为10克,续服14剂。三诊患者诉已无明显不适,嘱以原方加猫爪草10克,土鳖虫10克以专攻结节,后患者于2023年5月14日于省胸科医院复查,胸部CT示右肺结节数量已明显减少。 -
伤寒论之第五十八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二字无所具指,这就是范论啦!这是治疗疾病的三大法。这三大法,无论我们用来治疗什么病,适用的都是实的,目的就是攻实祛病,好恢复人体的健康。 -
临证医案 胡松岩
患者张娜,女,38岁。既往体健青霉素过敏。患者张伟航,男,40岁。否认有口服药物病史。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郁证 张宝华
王某某,女40岁。既往有慢性胃炎,抑郁症等病史。
-
小儿生长发育不良 谢江强
小儿生长发育不良临床可表现为五迟、五软。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症。
-
闭经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凡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未来月经者称原发性闭经;已有规则的月经周期,由于某些原因而停止行经达6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生理性闭经是指妊娠期、哺乳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的闭经。病理性闭经是指因疾病原因引起的闭经,这是本节讨论的内容。
-
妇人妊娠病脉证病治 陈玉佳
)3.妇人妊娠腹痛。妊娠之妇,多水寒血负,寒湿下阻腹部,血行不畅,故腹痛。)4.妇人妊娠,少腹胀痛,腹部恶寒怕风。妊娠之妇,经血下停,上膈湿阻,脾阳困顿。妊娠之时,血虚而湿盛。但妊娠不耐攻下,勉强以葵子茯苓丸主之。
-
阴盛格阳证之干咳 病例分享 郭文龙
薛某,男,13岁。平素爱吃零食并贪凉伤脾阳。舌脉符合脾肾阳虚寒盛证。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辩证论治毛囊炎 张宝华
中医认为毛囊炎多因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所致,因此治疗需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心态第一 陈鹏
生命中,人来人往。有些人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有些人也只能陪你一段时光。。所以不去纠结爱不爱的问题,多赚钱多健身多读书,记住:天无绝人之路
-
妇科常见病方证浅析(二) 胡松岩
已婚,身高163cm,体重65kg。避风寒,忌辛辣刺激性饮食,舒畅情志,勿劳累,禁盆浴及性生活。吴某,女,32岁。下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
-
云医案:持续发热盗汗经方辨治 于云
西医内科会诊后,对持续性发热和持续性全身出汗无良好措施,只提出调换高档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患者疮疡久病,低热不退,全身盗汗涌出,固汗清热是标,乃急则治之。该患者服中药即效,又未加西药等抗生素,而平定发热、盗汗症状,可谓经方对证之功。
-
养心汤的应用 胡松岩
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瑞舒伐他汀等,症状一度控制尚可。半年前于我科住院期间诊断: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规律口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等,诉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慢支等慢性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