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伤寒之第25条

2022.03.12 803阅读 评论数 2 2

 开场白:有些事,看上去很难,而当你仔细琢磨琢磨后发现其实……

 它确实很难……

 哈哈……

  开个玩笑,小编先来缓解一下尴尬气氛……

  今天先给大家报个喜,现在喜欢“经方苑”的人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关注“经方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410人,这离小编的目标还差……

  9万多人……

  哈哈哈,其实呢!在小编眼中人多人少都无所谓,不过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热爱中医,喜欢经方,小编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言归正传,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是这个条文: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毫不隐瞒,小编之前绞尽脑汁对这个条文都没想明白,后来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慢慢理解,现在有了一点点的思路,所以赶快就着手分享给大家!

 首先,这条说的是一个得了“太阳病”的患者吃了“桂枝汤”后出了很多汗!

 细心的朋友可能马上就发现问题了,我们说“桂枝汤”方后的用法明确提到了服用“桂枝汤”后应该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也就是说患者服了“桂枝汤”后应该以“微似有汗”为标准,“微似有汗”其实提示的患者已经达到“阴阳自和”的状态(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而此时患者却是“大汗出”的症状,这是明显“病未解”的表现!

 所以我们就要分析一下“病未解”的原因,继续往下看,仲景还告诉了我们患者此时的脉变成了“洪大”!

 “洪大”脉其实完全是个“阳脉”,“洪”的脉象高度概括为“来盛去衰”,好比一个人高高兴兴的出来,却闷闷不乐的回去!再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喷泉,水在刚喷出来那一刹那确实挺“猛”的! 而当水到“喷”到了最顶端时反而就没了“力气”!

 而“大”脉提示的是因“虚”引发的“涣散”(类似“虚劳”之脉大为劳),也可能提示的是因“实”产生的“亢盛”(阳明病),这里患者的脉“洪大”并见的时候很显然提示的是后者!

 我们再参考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就可以推测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已经有了“阳明病”的征象!

  这可是个重大发现呀!!!

  为什么这个说呢?因为我们说“太阳病”的治法和“阳明病”的治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

 如果患者已经是“阳明病”了,你就不能再用治疗“太阳病”的方法了,如果还坚持用下去,那就是错误,这无异于刻舟求剑!

 继续分析……这时候医生其实并没有发现患者病情可能转化为“阳明病”的表现,他还继续给患者“灌”服“桂枝汤”,最后导致患者出现了“自疟”倾向!!!


 声明一下:这个 “自疟”不是“自虐”啊!!!

 哈哈,说白了就是患者自己觉得身体忽冷忽热啦……

  

 这该如何是好呢?

 确实是十分棘手,因为缺少关于病情的更多描述,所以我们就试着从后面的方子去分析一下!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 (去皮) 一两十七铢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 (去节) 十六铢 生姜 (切) 一两六铢 杏仁 (去皮尖) 十六个 甘草 (炙) 一两二铢 大枣 (擘) 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将息如前法。

 乍眼一看,这个方子其实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二者的结晶体!只不过它谁都不像!

 不过大家仔细想想,我们说“桂枝汤”是治疗太阳表虚中风证的,它偏于“补虚”,而“麻黄汤”则是治疗太阳表实伤寒证的,它偏于“祛实”,而这个变异后的“桂枝二麻黄一汤”则是取了“桂枝汤”的一部分,“麻黄汤”的一部分,再混合在一块儿,勾兑而成……

 而这个经二者勾兑的新方子的对于比例是有严格要求的,“桂枝汤”与“麻黄汤”各选取的比例是“2:1”,也就是说重于“补虚”,而轻于“泻实”!

 要知道这可又是个重大发现呀!它的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为什么这个说呢?让我们看看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它和25条的开头几乎是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条是患者在“大汗出”后出现了“大烦渴不解”,并见“脉洪大”,这个时候提示的是患者其实已经是一个完全的“阳明病”了!

 再根据第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有表证的时候是不能用这个“白虎”的,所以我们反推就发现这个第26条的患者事实上已经是个完全的“阳明病”!因为没有了表证,所以才敢用“白虎”!

 而25条这个“自疟”的患者之所以还用“桂枝汤”、“麻黄汤”的真实原因其实是说明此时患者身上还有表证,只不过并见了“阳明病”的脉”(洪大)……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让小编给你好好捋捋,也就是说:本来一个得了太阳病(表虚中风证)的患者,吃了“桂枝汤”后,因为出了太多汗,伤了津液,病情有所加重,有进入“阳明“的趋势…… 而如果患者进一步出现“渴”、“烦”、“口干舌燥”等“阳明病”典型症状,加之没有什么表证,并且“脉见洪大”了,此时“脉证相符”后,才可能给患者喝“白虎加人参汤”! 而因为眼前这个患者还有“自疟”倾向,所以说明表证没有完全解决,你当然就不能乱用这个“白虎”啦……

 我想大家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了一点思路,再让我们继续研究!

 

  话说关于“太阳”转入“阳明”的原因我们可以参考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其实“亡津液”才是造成“胃中燥”的根本原因!而“汗吐下”只是手段而已!

  所以我们知道了第25条的患者因为“大汗出”后其实已经伤了胃中的“津液”,只不过此时还没有达到“胃中燥”的程度而已!

 笔者认为这个时候的“疟”其实“表虚受实”引发的!

 简单来说就是说一个“中风”的人又得了“伤寒”!

​ 大胆的假设一下这个患者其实是一个体虚的人,而因为“虚”才出现了“太阳表虚中风证”,这个时候用“桂枝汤”是没错的,而恰好他因为“虚”也受了风寒,风寒邪气闭塞腠理又让他患了“太阳表实伤寒证”,因为“虚”,没能力去从表驱除邪气! 因为大汗后“津液”亏虚,胃中可能已经有了一些燥热,这个时候患者表现的就是“发热重”的表现,而如果“津液”稍有恢复,燥热得解,单纯的只是表现为“太阳表证”就是“恶寒重”的表现,如果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恶寒发热”交替的情况其实就是“自疟”啦!

 治疗上此时还是得从表解,兼顾津液,用“桂枝汤”的目的其实上还是为了“补虚”,增加津液,而少用“麻黄汤”的目的是为了“祛实”,如此补虚祛实的方法正如“攘内安外”的政策一样!

  好了,今天是周六,还得要睡觉!所以笔者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下期节目见!

  (以上仅为个人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喜欢的朋友可以扫码入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夏耀飞 资质认证

    25条脉洪大应为脉浮,桂枝汤本来就治疗定时发热汗出,若定时发热不汗出,桂二麻一汤主之。

    2022-03-12 06:10 评论数 1 0
    1.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夏耀飞

      个人觉得此处脉洪大与26条脉洪大相映成趣,构成对比。

      2022-03-12 06:2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高血压中药茶饮(陈鹏医生) 陈鹏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 吴春水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吴春水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 这个中成药还能治带状疱疹! 王晨阳

    带状疱疹疼啊,能疼死人。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蛇串疮”或者“缠腰龙”,认为本病多因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原因所致。今天介绍一味治疗带状疱疹的中成药。乃用六神丸外敷,配合口服中药汤剂。

  • 现代视角下的四君子汤 张宝华

    同时,四君子汤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四君子汤能够有效地改善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等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调节气血等方面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四君子汤期间应该注意饮食调整和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

  • 经方治验实录 张宝华

    诊断:太阳少阳并病方药:柴胡桂枝汤加桔梗柴胡20克、半夏10克、黄芩7克、党参7克、桂枝7克、白芍7克、生姜7克、大枣5克、炙甘草5克、桔梗15克5剂,日一剂,水煎服。

  • 晓小青龙最有功,外寒内饮均可从 张宝华

    小青龙汤一、概述小青龙汤源于《伤寒论》,为外寒内饮证治的典范方剂。

  • 高血压头晕头闷案。5剂效。 李高勤

    冯某,女,60岁。2023年12月4日就诊。主诉:高血压头晕头疼10年,加重11天。分析: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肺炎住院后头晕头闷加重,口干口苦,上热,便秘,4-5天一次,是里结。

  • 吴茱萸汤 李华歆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里有寒饮,遂吐涎沫,寒格虚阳上冲,故其人遂法头痛,可与吴茱萸汤!《金匮要略》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专为寒逆所设!

  • 常人眼中大柴胡汤 张宝华

    大柴胡汤一、组成柴胡12克,芍药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