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针灸治疗呃逆案一则

2021.11.17 833阅读 评论数 8 23

  某男,65岁。

  2021年11月16日初诊。

  家属代诉:呃逆数月,屡治不效,经人介绍来我门诊治疗。现呃逆连连,欲罢不能,日夜不休,以至于连日来彻夜不寐。患者因既往患阿尔兹海默症,脑萎缩7—8年,平时精神怪异,行为乖张,性情暴躁易怒,曾多次走失。余无明显异常;舌脉未查。

  中医诊断:呃逆。

  中医辨证:痰气郁阻,胃气上逆。

  治法:理气和胃,化痰降逆,兼宁神定志。

  治疗:和胃降气针(我科协定针法)化裁。

  取穴:印堂、攒竹穴(双)、内关(左)、中脘、足三里(左)、丰隆(左)等。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耳穴:神门、隔、食管(均取左侧)。嘱家属为其每次按揉2—3分钟,每天4—5次。



  次日(2021年11月17日)下午复诊,病家喜告,昨日患者返家后呃逆减少,晚睡前仅有零散发作,睡觉后便未再呃逆,竟得一夜安卧!到现在复诊时也未再打嗝,并要求笔者为其治疗阿尔兹海默症云云。
  呃逆初平,仍以前法为治,巩固疗效。

讨论

  怪病多由痰作祟。患者久患阿尔兹海默症(脑萎缩),性情怪异,行为乖张。前贤云:上有瘀血则善忘,下有瘀血则如狂。此乃痰浊瘀阻,清阳不升,元神失养,神机错乱。呃逆频作,昼夜不休,乃痰阻气机,胃失和降。

  取印堂安神定志,内关顺气宽胸,攒竹、中脘、足三里调和胃气,配丰隆和胃化痰,以畅气机。配合耳穴胃、食管、神门有和胃镇静之功。诸穴配伍,通调气机,降逆和胃以治新病(呃逆),又兼治其痰瘀在里之故疾(脑萎缩),标本同行,是以应手取效。

  不才愚钝,以为针灸对治疗呃逆的确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必须有一套简便有效的方法才行,而且还要能根据临床灵活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临床疗效。

  曾治疗一位呃逆患者,呃逆频频,痛苦不安。虽多方医治,收效甚微。来我处治疗也未见明显好转,无奈之下,只好查阅资料,寻求善法。后来在一本杂志(时间长了,已忘了出处)中找到一针灸针法,依法而行,果然应手得效。以后以该法治疗呃逆患者,也常多获奇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余伟 资质认证

    学习

    2022-08-07 08:46 评论数 0 0
  • 宗营 资质认证

    👍👍👍

    2022-08-07 04:50 评论数 0 0
  • 马亮 资质认证

    图片上的神门没有贴

    2022-01-10 04:17 评论数 0 0
  • 马亮 资质认证

    呕吐哕,皆属胃。

    2022-01-10 04:16 评论数 0 0
  • 夏阳 资质认证

    请问李老师为什么有些穴位是左侧而不是两侧,有什么讲究

    2021-11-18 06:46 评论数 1 2
    1. 李宁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夏阳

      一来,患者精神状况不稳,烦躁畏针,所以尽量少针 二来,老规矩,男左女右吧 其实双侧也是可以的。

      2021-11-18 07:34 评论数 0 2
  • 田建辉 资质认证

    受教了,谢谢李老师分享!

    2021-11-18 11:41 评论数 1 2
    1. 李宁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田建辉

      大家相互交流,希望批评

      2021-11-18 07:35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银翘散的“辛” 赵龙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用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的风热犯卫证。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之代表方。此方市面上有成药,银翘解毒颗粒。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杨桢教授说过,辛解表,辛退热。在退烧处方中,用好辛味,事半功倍。再看银翘散,辛凉药物为主。煮加服银翘解毒颗粒一袋。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医案50杨某,男,30岁。治以散寒化湿理气,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芳香之品为多,芳香药物不宜久煎,故嘱其煎开后,再煎5分钟即可。医案51侍某,女,51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200mL。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 谢江强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人参含有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人参酸、葡萄糖、麦芽糖、人参皂苷、人参二醇、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钾、钠、铁等成分。食用宜忌陈皮气味芳香,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作为泡茶的材料,但不宜长时间饮用大量的陈皮茶,以免损伤元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已解,咳而身热,胸满或痛,大便干者,大柴胡汤与之。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大枣枳实(四枚炙)芍药(三两)大黄(二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张某某,男67岁。既往有肺结节,反应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等病史。观其面暗,舌暗,舌下瘀滞,苔白厚中黑,正是痰饮于内久矣,当下复有风寒叩表,不可不兼顾之,且有血淤之象,依仲景方法,外解风寒,内化水饮,兼及血淤。

  • 小儿常见病的经验方及治疗 曹雪盼

    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率约5%。遗尿自除小儿哮喘哮喘是在气道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