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2022.12.07 574阅读 评论数 0 2

这条病人里有水饮,得了太阳病,没有考虑里面的水饮问题,用了汗法,伤阳气和津液,导致水饮泛滥,出现了苓桂术甘汤发汗则动经的警告。因为里有水饮,正气不足,用汗法,解不透表邪,仍发热,还把水饮引向表,而出现身瞤动,振振欲僻地。里虚饮逆则心下悸,头眩。此条阳气被伤成少阴证,少阴阳气不足加水饮,用真武汤。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干燥,是津亏的表现,不可以用汗法。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下焦津亏,湿热,也不可用汗法,若用汗法血脉被伤则便血。

 

86.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一个家字说明是久病,疮家流脓血病久了出现表证的身疼痛也不可发汗,发汗则丢液而出现痉证。但疮疡初起,出现表证恶寒发热,还是可以用汗法的。

87.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老是流鼻血的人,血虚,得了外感病,不能用汗法。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血虚之人不当有此紧急之脉,因此脉急躁紧张是阳气欲暴脱的凶象。眼睛缺乏津血的濡养,则眼睛直视不能转动

88.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再发汗,血虚不足,承载的阳气不足,则出现低体温证,全身振栗寒冷。

89.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汗家本来就汗多少津血,重复发汗使津液丢失,心脑失养则恍惚精神不安,心情烦乱。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禹余粮丸缺失,但不难推测,些是敛汗补津的药。

90.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作逆。

病人有寒应当是里有寒,当里阳气不足的时候,重复发汗,导致里的阳气虚而出现胃家寒冷,冷则呕吐严重,因此有蛔虫就会被吐出来。胃家寒冷,蛔虫受不了,就会往消化道上部分上爬,若是下焦不冷,还会往下焦爬。

 

91.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太阳表证和阳明里实证合在一起的时候,应当先发汗,假如表邪未解,先用下法为逆治。本来应该用下法的阳明里实证而先用了汗法,也为逆治。应当先用下法才不会逆治。

太阳阳明合病易误先用下法。阳明里热外寒,如白虎汤的背中冷,易被误诊为有表证,先用了汗法。

 

9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胃家虚寒,连腐熟水谷的阳气都没了。虽然有表证身疼痛,还是要急救里,应当温里。温里之后,出现的身疼痛,大小便正常,没问题,才需要急救其表,解表。救里应当用四逆汤。解表宜桂枝汤。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秋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