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后期临床用药经验分析

2024.12.23 549阅读 评论数 1 0
摘要: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的月经病之一,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者。本文通过回顾相关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临床报道,对中医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辨证分型、常用治法及对应药物运用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临床更有效地运用中医药治疗月经后期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引言

月经的正常来潮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月经后期不仅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及生育等方面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中医在调经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多种中药配伍来调节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恢复月经周期的正常。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涉及虚实两端。虚证多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月经后期;实证则常见于血寒、气滞、痰湿等,使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血海不能如期满盈,从而出现月经周期推迟的情况。

三、辨证分型及用药经验

(一)肾虚型

1. 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2.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3. 常用药物

•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为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要药,能滋补肾阴,填补肾精,使肾气充盛,为经血化生提供物质基础,常用量10-30克。

•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既能补肝肾,又能涩精止遗,与熟地黄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之力,用量一般为6-12克。

•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肺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助肾精充盛,常用量6-15克。

• 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之功,补而不峻,温而不燥,在补肾调经方中常使用,用量9-15克。

• 鹿角霜:咸,温,归肝、肾经,可补肾助阳,温通督脉,对于肾阳不足之月经后期有较好疗效,常与补肾阴药物配伍以防温燥太过,用量10-15克。

(二)血虚型

1. 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推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血益气调经。

3. 常用药物

•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圣药,兼具活血之功,能使补血而不滞血,养血调经常用量6-12克。

•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与当归配伍,养血和营,用量10-15克。

•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为血中气药,与当归等配伍可增强行血之力,使补而不滞,用量3-10克。

•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可益气生血,为气血双补之品,常用量9-30克。

• 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调和诸药,在补血方剂中常起到辅助调和的作用,用量3-6克。

(三)血寒型

1. 辨证要点
又分实寒与虚寒。实寒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虚寒证则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 治法
实寒宜温经散寒调经,虚寒应扶阳祛寒调经。

3. 常用药物

•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对于实寒证可温散胞宫寒邪,虚寒证可助肾阳以暖胞宫,用量1-5克。

• 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为妇科虚寒腹痛、月经不调常用药,常用量3-10克。

•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在血寒型月经后期中,尤其对寒凝肝脉所致者有较好疗效,用量1.5-6克。

•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可暖胞宫、散寒滞,用量3-6克。

• 炮姜:苦、辛,热,归脾、胃、肾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对于虚寒性的月经后期,能起到温里散寒、暖宫调经的作用,用量3-10克。

(四)气滞型

1. 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2. 治法
理气行滞调经。

3. 常用药物

•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能条畅气机,解肝郁,用量3-10克。

•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在理气调经方面应用广泛,用量6-12克。

•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对于肝郁气滞较甚者可选用,以增强破气行滞之力,用量3-10克。

• 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可与其他理气药配合,使气机通畅,用量3-10克。

• 川楝子: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在肝郁化热的气滞型月经后期中可适当应用,用量3-10克。

(五)痰湿型

1. 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黏腻,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舌苔白腻,脉滑。

2. 治法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 常用药物

•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为燥湿化痰之要药,能去除体内痰湿之邪,用量6-12克。

•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与苍术配伍增强化痰之力,用量3-10克。

•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助运化水湿,杜绝痰湿生成之源,用量9-15克。

•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使气顺则痰消,用量3-10克。

•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养血安神,在痰湿阻滞胞宫、气血不畅的情况下,起到活血调经作用,用量10-15克。

四、用药配伍经验

1. 气血双调配伍
在治疗月经后期时,常常气血兼顾。如补血药与补气药同用,以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配伍当归、熟地等补血药物,依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理论,使气血互生,血海按时满盈,促进月经正常来潮。

2. 温通活血配伍
对于寒凝、气滞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多采用温通药物与活血药物配伍。例如肉桂、艾叶等温经散寒药与川芎、丹参等活血药联用,既能驱散寒邪,又能使瘀血得化,冲任气血通畅,利于月经恢复正常周期。

3. 化痰活血配伍
痰湿阻滞胞宫常兼夹气血不畅,故常以苍术、半夏等化痰药与丹参、益母草等活血调经药配伍,化痰以消除病理产物,活血以通调冲任,改善月经后期的症状。

五、现代药理研究对用药的启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在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如当归中的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等作用;熟地黄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香附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影响月经等。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佐证了中医传统用药经验的科学性,也为临床更精准地运用中药提供了依据。

六、结论

中医治疗月经后期有着丰富的用药经验,通过辨证分型,准确把握病因病机,合理选用相应药物进行配伍,从整体上调节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体质、病程等综合考虑用药方案,同时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更好地为广大女性患者解决月经后期这一常见的健康问题。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案例整理 梁春耕

    病例4:女,60Y,“受凉后中上腹嘈杂感,肠鸣活跃,口臭便干,咽部异物感,多梦易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舌红,苔中厚腻,脉弦”予健脾理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1周,上述症状减轻过半。

  • 温胆汤治疗胸痹心痛 胡松岩

    患者姓名:李某某,性别:女,年龄:60岁。否认糖尿病、地方病、职业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中毒及输血史。

  • 对一个家来说,女人的身心健康大于天 谢江强

    对一个家来说,女人的身心健康大于天女性是社会的根基,古人形容女子为“坤”,像大地一般能承载一切。女性的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她另一半的生活与工作的稳定。因此,古代大医认为,女性情绪的平和是决定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支气管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对该病的治疗应注重避免变应原诱发因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抗支气管炎症。通过补益脾肾之气达到治疗目的。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

  • 阳虚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腹胀便溏者,可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 中药的配伍宜忌 谢江强

    中药的配伍宜忌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历代医家将中药材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称为“七情”。相须将药性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疗效。中药用药之忌目前,中医学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