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滋预防秋燥

2024.08.24 378阅读 评论数 0 5

摘要:秋燥是秋季常见的气候现象,易对人体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中医膏滋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形式,具有滋养润燥、调理脏腑等功效,在预防秋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秋燥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危害,深入探讨了中医膏滋预防秋燥的理论基础、常用膏滋的种类及功效、制作方法以及服用注意事项等,旨在为人们利用中医膏滋有效预防秋燥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中医膏滋;秋燥;预防;养生

一、引言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逐渐由热转凉,由湿润转为干燥。秋燥作为秋季的主要气候特点之一,常常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困扰。中医膏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预防秋燥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深入了解秋燥的本质以及中医膏滋预防秋燥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人们在秋季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秋燥的特点及危害

(一)秋燥的特点

秋燥主要表现为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含量减少,湿度降低。初秋多为温燥,气候尚热,燥邪与热邪相合,易伤人体津液;深秋多为凉燥,气候渐凉,燥邪与寒邪相合,易侵袭人体,使肺气不宣。

(二)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1. 损伤肺脏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秋燥之邪最易侵犯肺脏,导致肺失宣降,出现干咳少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长期不愈还可能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2. 影响皮肤
秋燥可使皮肤失去水分的滋养,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皲裂、瘙痒等症状。同时,皮肤的屏障功能也会减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过敏等问题。

3. 伤及肠胃
燥邪易伤津液,导致肠胃津液不足,出现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起便秘、肛裂等疾病。

4. 影响情绪
秋燥时节,人体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情绪问题。这是因为燥邪不仅损伤人体的阴液,还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心神不宁。

三、中医膏滋预防秋燥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对秋燥的认识

中医认为,秋燥是秋季外感燥邪所致的一种疾病。燥邪具有干燥、易伤津液的特点,其性质属阳,易从火化。秋季人体的肺脏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因此,预防秋燥应以润肺生津、滋阴润燥为主要原则。

(二)中医膏滋的特点及作用

中医膏滋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入适量蜂蜜、冰糖或阿胶等辅料制成的半流体状制剂。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 口感良好,易于服用
膏滋口感细腻,味道甘甜,易于被人们接受。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服用。

2. 药力缓和,持久作用
膏滋的药物浓度较高,且经过长时间的熬制,药力缓和,作用持久。能够缓慢地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3. 个体化调理
中医膏滋可以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秋燥引起的各种症状。

四、常用中医膏滋预防秋燥的种类及功效

(一)秋梨膏

1. 组成及制作方法
秋梨膏主要由秋梨、冰糖、蜂蜜、贝母、麦冬、百合等组成。将秋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榨汁。将梨汁倒入锅中,加入冰糖、蜂蜜、贝母、麦冬、百合等,小火熬煮至浓稠状即可。

2. 功效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适用于肺燥咳嗽、咽干口渴等症状。秋梨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的作用;贝母、麦冬、百合等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二)百合固金膏

1. 组成及制作方法
百合固金膏由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等组成。将上述药材洗净,加水煎煮三次,每次 1 - 2 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蜂蜜、冰糖等,小火熬煮至浓稠状即可。

2. 功效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咽干喉痛等症状。百合、地黄、熟地黄等具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的作用;麦冬、玄参、川贝母等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功效。

(三)玉竹膏

1. 组成及制作方法
玉竹膏主要由玉竹、冰糖、蜂蜜等组成。将玉竹洗净,加水煎煮两次,每次 1 - 2 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冰糖、蜂蜜等,小火熬煮至浓稠状即可。

2. 功效
滋阴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等症状。玉竹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是预防秋燥的常用中药之一。

五、中医膏滋的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
根据所需膏滋的种类,准备相应的中药饮片、蜂蜜、冰糖、阿胶等辅料。同时,准备好熬制膏滋的器具,如砂锅、不锈钢锅等。

(二)浸泡药材
将中药饮片放入清水中浸泡 30 分钟至 1 小时,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三)煎煮药材
将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1 - 2 小时。煎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药材粘锅。煎煮两次或三次,合并煎液,过滤。

(四)浓缩药液
将过滤后的煎液倒入锅中,用小火慢慢蒸发浓缩,直至药液变得浓稠。在浓缩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药液糊锅。

(五)加入辅料
当药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加入适量的蜂蜜、冰糖、阿胶等辅料,继续搅拌均匀,直至膏滋变得浓稠适中。

(六)收膏
当膏滋达到所需的浓稠度时,停止加热,让膏滋自然冷却。冷却后的膏滋表面会出现一层光泽,这就是收膏完成的标志。

六、中医膏滋的服用注意事项

(一)辨证服用
中医膏滋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服用。不同的人在秋季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肺燥咳嗽、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膏滋,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二)适量服用
膏滋虽然具有滋补作用,但也不能过量服用。一般来说,每次服用 10 - 20 克,每日 2 - 3 次。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影响消化功能。

(三)注意保存
膏滋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同时,要注意密封保存,防止膏滋变质。如果膏滋出现异味、霉变等情况,应停止服用。

(四)避免禁忌
在服用膏滋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膏滋的疗效。同时,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膏滋。

七、结论

秋燥是秋季常见的气候现象,对人体健康有诸多不良影响。中医膏滋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形式,具有滋养润燥、调理脏腑等功效,在预防秋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秋燥的特点及危害,掌握中医膏滋预防秋燥的理论基础、常用膏滋的种类及功效、制作方法以及服用注意事项等,人们可以在秋季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中医膏滋,有效地预防秋燥,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中医膏滋虽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在出现严重的秋燥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既往有便秘,腰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病史。柴胡30克、生黄芩15克、葛根2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生白芍15克、生党参15克、姜半夏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药后反馈曰:感冒诸症几无,遗关节不适,大便不调,

  • 皮肤感觉异常 罗沿印

    皮肤感觉异常,通常是指自觉皮肤出现蚂蚁爬行感、瘙痒感、刺痛感、麻木感、灼热感等症状。3日后随访,患者诉皮肤灼热感完全消失,余无不适。

  • 妇人妊娠病脉证病治 陈玉佳

    )3.妇人妊娠腹痛。妊娠之妇,多水寒血负,寒湿下阻腹部,血行不畅,故腹痛。)4.妇人妊娠,少腹胀痛,腹部恶寒怕风。妊娠之妇,经血下停,上膈湿阻,脾阳困顿。妊娠之时,血虚而湿盛。但妊娠不耐攻下,勉强以葵子茯苓丸主之。

  • 妇人杂病篇脉证病治 陈玉佳

    本人对杂病篇进行梳理,条文解释可能不符合某些道友的理解,仅供参考。妇人年五十所,湿胜则腹满下利,瘀血积于少腹,则里急。

  • 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诱发急性胰腺炎,腹胀难愈。 李家合

    7剂药后反馈:服药后矢气增多,三剂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七剂后病愈。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治疗时,解除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和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是根治此症的关键。

  • 调理面色气血心得 谢江强

    调理气色1.健脾理气膏:脾虚型《膏方宝典》。多症见面色暗滞,面部肌肤粗糙,无光泽,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多症见面色晦暗甚或暗灰,面色无光泽,伴腰酸肢软,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 猪苓汤治脑梗后失眠伴小便不利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 从中医角度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心得 白成振

    从中医角度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心得白癜风又名“白癫”“白驳”,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多年来,本人运用庄老法配合外用,治疗白癜风70%以上效果可以。尤对少年白癜风效果更佳。这与现代学者提出的白癜风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相吻合。

  • 肥胖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根据肥胖病因的不同,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在所有的肥胖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肥胖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