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经方传真精简版

2022.01.05 683阅读 评论数 0 15
胡希恕经方传真精简版

 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二、桂枝加桂汤方
【辨证要点】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三、桂枝加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四、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加大黄汤证,即桂枝加芍药汤证又见里实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五、桂枝加葛根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六、栝蒌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病见桂枝汤证,又见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可辨为本方证。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不渴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九、桂枝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身疼明显,纳差、脉沉迟者可选用本方。
十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本方。
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失精梦交、脉见虚象者多可与本方。
十三、小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血虚明显者。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
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无实象者可选用本方。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杨证又见寸脉浮关尺脉沉,症见胸满,或心悸头晕,或气上冲者可用本方治之。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脉沉细,症有恶寒者宜用本方。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关节痛疼,脉浮虚而涩者;可用本方治之。
二十、去桂加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附子汤证无气上冲,而见小便自利、大便偏干者。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身痛、关节痛、小便不利者可选用本方。
二十二、甘草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证见关节痛剧,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
二十三、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痰涎多者。
二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有痰饮惊狂者。
二十五、桂枝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证者。
二十六、半夏散及汤方
【辨证要点】咽痛,有表证而口不渴者。
二十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烦躁惊悸者。
二十八、防己茯苓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伴见四肢肿者。
二十九、防己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四肢浮肿、汗出恶风明显者。
三十、桂枝人参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
三十一、白虎加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白虎汤证者。
三十二、苓桂术甘汤方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或短气小便不利见气上冲者。
三十三、苓桂枣甘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见脐下悸动、气上冲者。
三十四、茯苓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心下悸者。
三十五、茯苓泽泻汤方
【辨证要点】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思饮而呕吐明显者。
三十六、苓桂五味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有痰饮者。
三十七、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辨证要点】咳而胸满,吐白痰,口不渴者。
三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方
【辨证要点】咳而胸满,吐稀白痰,头晕呕逆者。
三十九、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
【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兼见头面或四肢浮肿者。
四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上热而大便难者。
四十一、五苓散方
【辨证要点】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者。

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
一、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归纳:
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③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
④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
⑥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二、麻黄加术汤方
【辨证要点】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痛者。
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周身关节痛、发热身重或肿者。
四、麻杏甘石汤方
【辨证要点】汗出而喘,口干烦满而不恶风者。
五、越婢汤方
【辨证要点】周身浮肿、脉浮、恶风者有汗,
六、越婢加术汤方
【辨证要点】越婢加术汤用于越婢汤方证见小便不利、或湿痹痛者。
七、越婢加半夏汤方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肺气肿)
【辨证要点】越婢汤证兼见咳逆上气、两目发胀或头痛者。
八、甘草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浮肿表实无汗者。
九、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证见恶寒、无汗、脉微细。
十、麻黄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少阴病兼见浮肿明显、无汗恶寒者。
十一、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辨证要点】少阴病兼寒饮,即恶寒无汗脉沉者。
十二、葛根汤方
【辨证要点】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见下利者。
十三、葛根加半夏汤方
【辨证要点】葛根汤证兼见呕逆或下利者。
十四、葛根黄芩黄连汤方(热下利腹不痛)黄芩汤(热下利)黄芩加半夏汤(热下利腹痛)黄连汤(腹中痛欲呕吐,寒热并结)
【辨证要点】下利、汗出、不恶寒、脉浮数者。
【附】临床常用的葛根汤加味方:
(l)葛根加生石膏汤:即于葛根汤再加生石膏 45~10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口舌干燥者。 
(2)葛根加桔梗汤:即于葛根汤加桔梗 9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
(3)葛根加薏苡仁汤:即于葛根汤加薏苡仁 15~3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关节痛或有痈脓者 (4)葛根加术附汤:即于葛根汤加白术、附子各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而关节疼烦者。
(5)葛根加苓术附汤:即于葛根汤加术附汤再加茯苓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加术附汤证而有茯苓证者。此和上方对于腰背拘急痛尤效,试用于脊髓炎亦有良效。
十五、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辨证要点】太阳病发热恶寒见身痒者。
十六、桂枝二麻黄一汤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
十七、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多,越婢汤证少者。
十八、大青龙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扬证、越婢汤证并见者。
十九、文蛤汤方
【辨证要点】麻杏甘石汤证合并越婢汤证又见口渴明显者。
二十、小青龙汤方
【辨证要点】外邪里饮而致咳喘者。
二十一、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辨证要点】小青龙汤证兼烦躁者。
二十二、射干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小青龙汤证喉中痰鸣明显者。
二十三、厚朴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咳喘胸满,脉浮者。
二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辨证要点】手足逆冷、恶寒、身痛者。
二十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辨证要点】表实无汗、或身黄、目黄、或身痒者。
二十六、续命汤方
【辨证要点】中虚身痛或麻木者。
二十七、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辨证要点】关节痛疼、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二十八、三黄汤方
【辨证要点】关节疼痛、无汗恶寒而烦热者。
二十九、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疟疾寒多热少,无汗身疼者。
三十、麻黄升麻汤方
【辨证要点】伤寒表里不解,上热下寒,症见咽喉不利、腹泄、手足逆冷、脉沉迟者。
三十一、升麻鳖甲汤万
【方解】升麻伍以蜀椒解肌致汗,伍以甘草解百毒,并治咽痛。复用鳖甲、当归和血驱痛,用雄黄攻肿毒痈脓,故此治疫证咽喉痛而有痈脓或瘀血之变者。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汗出谵语、无太阳证者。
5。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6。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7。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
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日晡发热而脉实者。
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10。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有时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11。脉弱、烦躁心下硬、六七日不大便、小便利者。
1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13。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14。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15。下利脉滑而数、或脉迟而滑、不欲食者。
二、小承气汤方(堵在小肠,肚脐以下,会放屁)
【辨证要点】阳明病,胃中燥、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三、调胃承气汤方(堵在十二指肠,中脘下有压痛点)
【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四、桃仁承气汤
【辨证要点】小便利
五、大黄甘草汤方(实证,在胃,吃嘛吐嘛)吴茱萸汤(虚证,食谷欲吐)
【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难而急迫者。
六、厚朴三物汤方
【辨证要点】胸腹胀满而痛、大便闭结者。
七、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辨证要点】发热腹满,大便干结者。
八、麻子仁丸方
【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第四章 白虎汤类方
一、白虎汤方
【辨证要点】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者。
二、白虎加人参汤方
【辨证要点】白虎汤证见口渴明显者。治疗消渴(上消)

第五章 下瘀血汤类方
一、下瘀血汤方
【辨证要点】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者。
二、桃核承气汤方(小便不利)
【辨证要点】调胃承气汤证,见腹痛有定处、气上冲者。
三、大黄牡丹皮汤方(右脚弓,足三里下一寸阑尾穴有压痛)苡附子败酱散,类似阑尾炎,隐隐痛,右脚不弓,手上生命线处有紫斑)
【辨证要点】右腹痛拒按、里实者。
四、抵当汤方(小便利)
【辨证要点】少腹硬满、小便利、或喜忘、或狂躁不安者。
五、抵当丸方
【辨证要点】抵当汤证较轻者。
六、大黄蟅虫丸方
【辨证要点】虚劳证见面目黯黑、肌肤甲错者。
七、桂枝茯苓丸方
【辨证要点】久有瘀血、腹痛胁痛,或有肿块、或下血者。
八、土瓜根散方
【辨证要点】腹满痛、痛有定处而有热者。

第六章 陷胸汤类方
一、大陷胸汤方(痛往下走)
【辨证要点】心下结硬、满痛拒按而烦躁者。
二、大陷胸丸方(痛往上走)
【辨证要点】心下结硬,疼痛较轻而项背强急者。
三、十枣汤方(围绕肋骨一圈痛)
【辨证要点】咳而胸闷胁痛、心下痞硬满、脉沉弦者。
四、甘遂半夏汤方
【辨证要点】心下坚满,腹挛急者。
五、大黄甘遂汤方(血与水并结)
【辨证要点】少腹满痛、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者。
六、己椒苈黄丸方
【辨证要点】腹满、肠鸣、便干者。
七、小陷胸汤
【辨证要点】胸膈满闷、心烦、按之心下痛者。

第七章 泻心汤类方
一、泻心汤方
【辨证要点】心烦吐衄、大便干者。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者。
三、附子泻心汤方
【辨证要点】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四、大黄硝石汤方
【辨证要点】实热黄疸,大便干、小便黄少者。
五、茵陈蒿汤方(上热中湿下实)栀子柏皮汤(无表证无里实,上热下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表证,无汗)
【辨证要点】阳黄见大便干,小便不利者。
六、栀子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者。
七、大黄汤或丸方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满、大便难者。

第八章 白虎汤类
一,白虎汤
【辨证要点】
二,白虎加人参汤
【辨证要点】

第九章、瓜蒂散类方
瓜蒂散方
【辨证要点】胸脘满闷、欲吐而不能吐者。

第十章、干姜附子类
一、干姜附子汤。(少阴病,烦躁昼甚夜安)
【辨证要点】四逆身冷脉沉微者
二、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辨证要点】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
三、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辨证要点】四逆汤证虚寒更甚
四、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阴)
【辨证要点】通脉四逆汤证沉衰更甚,脉欲绝或脉不出
五、四逆加人参汤(阳虚血脱。吐利之后,汗多恶寒,四肢厥逆,脉微;或吐利未止)
【辨证要点】吐利后,胃气虚衰,脉微弱者
六、茯苓四逆汤(回阳益阴,兼伐水邪,伤寒,发汗或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辨证要点】四逆加人参汤证又见心下悸,烦躁及小便不利
七、白通汤(少阴病,寒利不止,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辨证要点】少阴病见下利者。桃花汤(热利不止)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病,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辨证要点】

第十一章、甘草干姜汤类方
一、甘草干姜汤方
【辨证要点】胃虚寒,吐涎沫呕逆者。
二、理中汤或丸方 
【辨证要点】心下痞,大便溏泄,小便少者。
三、大建中汤方(中焦寒重)小建中汤(少腹寒)乌梅赤石脂丸(胸的寒痛)
【辨证要点】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者。
四、吴茱萸汤方
【辨证要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第十二章、附子汤类
一、附子汤, 胃虚寒饮,骨节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
【辨证要点】四逆身冷脉沉微者
二、真武汤(阳虚水泛) 
【辨证要点】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
三、附子粳米汤(小肠套叠)
【辨证要点】里虚寒,腹痛肠鸣、恶心
四、赤丸
【辨证要点】
五、大乌头煎
【辨证要点】寒疝腹痛、手足厥逆、脉沉弦者
六、大黄附子汤(下焦寒实)
【辨证要点】寒湿偏注而见身体某侧、某处疼痛者

第十三章、赤石脂禹余粮类
一、赤石脂禹余粮汤。
【辨证要点】久利而虚寒者
二、桃花汤
【辨证要点】虚寒久利,或见脓血者

第十四章、柴胡类
一、小柴胡汤。
【辨证要点】
二、柴胡加芒硝汤
【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里有热而大便难者
三、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
【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明显者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而见口干渴明显,但呕不明显,心下微结,气上冲或外不合者
五、柴胡桂枝汤
【辨证要点】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并见者
六、大柴胡汤
【辨证要点】胸肋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八、四逆散
【辨证要点】胸肋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泄者

第十四章、半夏汤类
一、小半夏汤。
【辨证要点】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
二、生姜半夏汤
【辨证要点】小半夏汤证而饮剧者
三、小半夏加茯苓汤
【辨证要点】小半夏汤证又见心悸头晕者
四、半夏干姜散
【辨证要点】干呕、吐涎沫而属胃虚寒者
五、大半夏汤
【辨证要点】胃虚之心下痞、呕吐者
六、干姜半夏人参丸
【辨证要点】呕吐甚而心下痞硬者
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辨证要点】中气虚之腹胀满者
八、半夏厚朴汤
【辨证要点】痰饮气结所致胸满、咽堵、咳逆者
九、旋覆代赭汤
【辨证要点】心下痞、噫气呕逆者
十、泽漆汤
【辨证要点】痰饮咳逆而无外感多热者
十一、苦酒汤
【辨证要点】咽干痛、声音嘶哑表证不明显者

第十五章 橘皮汤类
一、橘皮汤
【辨证要点】干呕纳差者
二、橘皮枳实生姜汤
【辨证要点】胸痹短气堵闷者
三、橘皮竹茹汤
【辨证要点】胃虚嗝逆、呕哕咳逆者
四、外台茯苓饮
【辨证要点】胸满、腹胀、心下痞、纳差、小便不利

第十六章 黄芩黄连汤类
一、黄芩汤
【辨证要点】发热腹痛、腹泻者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辨证要点】黄芩汤证见恶心、呕吐者
三、六物黄芩汤
【辨证要点】干呕下利而心下痞硬者
四、三物黄芩汤
【辨证要点】里热血热见心烦、手足心热者
五、黄连汤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者
六、黄连阿胶汤
【辨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下利便脓血者
七、白头翁汤
【辨证要点】热痢下重、腹痛者
八、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辨证要点】白头翁汤证又见血便、粘血便而虚乏少气者
九、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辨证要点】胸中烦热、恶心呕吐而大便溏者
十、半夏泻心汤
【辨证要点】上热下寒因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
十一、甘草泻心汤
【辨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泻、前后阴溃疡者
十二、生姜泻心汤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

第十七章 栀子汤类
一、栀子豉汤
【辨证要点】胸中窒塞而烦闷者
二、栀子甘草豉汤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而少气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而呕者
四、枳实栀子豉汤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而心下涨满者
五、栀子厚朴汤
【辨证要点】胸烦热和腹涨满者
六、栀子柏皮汤
【辨证要点】黄疸病发热心烦者
七、栀子干姜汤
【辨证要点】身热微烦而呕逆或下利者

第十八章 甘草汤类
一、甘草汤。
【辨证要点】咽喉痛之轻证者
二、桔梗汤
【辨证要点】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
三、芍药甘草汤
【辨证要点】四肢、胃腹等处挛急疼痛者
四、芍药甘草附予汤
【辨证要点】芍药甘草汤证更见阳虚寒证者
五、甘草小麦大枣汤
【辨证要点】无故苦笑难以自控而偏虚者
六、甘草粉蜜汤
【辨证要点】胃脘疼痛急迫而涨满不甚者
七、生姜甘草汤
【辨证要点】咳吐白痰而呕、胃虚纳差者
八、排脓汤
【辨证要点】咳唾浊痰、胸痛而病久者

第十九章 枳术汤类
一、枳术汤。
【辨证要点】心下坚满而边界清楚又见小便不利者
二、枳实芍药散
【辨证要点】腹满挛痛或有心烦不安者
三、排脓散
【辨证要点】枳实芍药散证而有痈脓者
四、桂枝生姜枳实汤(治疗心包炎)
【辨证要点】心下痞塞、胸肋闷痛者

第二十章 瓜蒌薤白汤类
一、瓜蒌薤白白酒汤。(心脏结构受损,后背第五椎有压痛点)
【辨证要点】胸闷、胸背痛、短气或喘息者
二、瓜蒌薤白半夏汤(病更重)
【辨证要点】胸闷心痛、咳逆短气甚者
三、枳实薤白桂枝汤(胃胀满、肋下痛、胸闷、拒按)
【辨证要点】瓜蒌薤白白酒汤证胸腹逆满明显者
茯苓杏仁甘草汤。(缓痛,心脏有积水、寸脉弦可以确定水包围在心包、不渴)
四、瓜蒌瞿麦丸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口渴,尿粘稠(淋病)与五苓散区别

第二十一章芎归胶艾汤类
一、芎归胶艾汤
【辨证要点】诸失血证属虚证而见腹中痛者
二、当归芍药散
【辨证要点】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者
三、温经汤
【辨证要点】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诸方证合并证者
四、当归散
【辨证要点】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较轻、或妊娠血虚有热者
五、当归四逆汤
【辨证要点】手足凉表虚而里寒不甚者
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辨证要点】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逆或头痛者
七、当归生姜羊肉汤
【辨证要点】血虚腹痛里急者
八、赤小豆当归散
【辨证要点】诸疮有痈脓者恶血者
九、黄土汤
【辨证要点】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
十、八味丸(肾气丸)
【辨证要点】
十一、炙甘草汤
【辨证要点】心动悸、脉结代气阴两虚者
十二、酸枣仁汤
【辨证要点】因血虚见心悸虚烦不得眠者
第十一节 麦冬汤类
一、麦冬汤
【辨证要点】咳逆上气、咽干口燥者
二、竹叶石膏汤
【辨证要点】虚热上炎、气逆欲吐、烦渴者
第十二节 木防己汤类
一、木防己汤
【辨证要点】喘满心下痞坚烦渴者
二、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辨证要点】木防己汤证心下痞坚甚、二便不利者
三、防己茯苓汤
【辨证要点】
四、防己黄芪汤
【辨证要点】

第十三节 薏苡附子散类
一、薏苡附子散
【辨证要点】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者
二、薏苡附子败酱散
【辨证要点】肠痈腹痛、皮肤甲错、或肿痒流黄水者
三、苇茎汤
【辨证要点】咳吐黄脓痰、微热烦满者
第十四节 猪苓汤类
一、猪苓汤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或淋痛尿血而渴欲饮水者
二、猪苓散
【辨证要点】呕咳而小便不利者
三、泽泻汤(左肋痛,为脾积水设计)泽泻汤加白芍1茯苓5厚朴2治疗脾脏肿大
【辨证要点】心下停饮见眩晕、小便不利者
四、茯苓杏仁甘草汤
【辨证要点】(缓痛,心脏有积水、寸脉弦可以确定水包围在心包、不渴)
五、茯苓泽泻汤
【辨证要点】呕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
六、甘姜苓术汤
【辨证要点】腰冷重小便自利者
七、茯苓杏仁甘草汤
【辨证要点】咳喘胸闷、小便不利者
八、葵子茯苓散
【辨证要点】妊娠浮肿者
九、蒲灰散
【辨证要点】
十、滑石白鱼散
【辨证要点】
十一、茯苓戎盐汤
【辨证要点】
十二、牡蛎泽泻散
【辨证要点】浮肿小便不利而口渴者
十三、瓜蒌瞿麦丸
【辨证要点】
第十五节 其他
一、乌梅丸
【辨证要点】厥逆烦躁、或腹痛呕吐时缓时作、或虚寒久利者
二、柏叶汤
【辨证要点】吐血下血、烦热腹痛而脉无力者
三、蜀漆散
【辨证要点】疟寒多热少者
四、百合地黄汤
【辨证要点】百合病口苦、小便赤、脉微数者
五、瓜蒌牡蛎散
【辨证要点】虚热而渴、或胸腹动悸者
六、猪膏发煎
【辨证要点】少腹满、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者
七、猪肤汤
【辨证要点】口干咽痛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
八、硝石矾石散
【辨证要点】
九、矾石丸
【辨证要点】
十、矾石汤
【辨证要点】脚气痿弱不仁、气上冲心者
十一、蛇床子散
【辨证要点】
十二、文蛤散
【辨证要点】咳欲饮水者
十三、蛇床子散方
【辨证要点】妇人阴部寒湿肿痛、或瘙痒下白浊者。


伤寒论50味主药适应症 
1桂枝-------主气上冲汗出脉浮缓虚1)上冲感2)搏动感
2芍药-------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
3甘草-------单味主咽痛,复方主治气液不足之症
4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5麻黄------主治无汗而肿,兼治喘,身痛,身黄。
6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
7乌头------主治与附子相似,主痛症,主治腹中剧痛,关节疼痛或手足逆冷,脉沉紧者。
8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9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10细辛------主治恶寒不渴而或咳,或厥冷,或痛者。
11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胸满,手足厥冷,脉细者。
12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13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或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
14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者。(黄芪症是汗出而肿,常有身困重。桂枝症是汗出而不肿,气上冲,常有关节冷痛)
15白术-------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16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17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18泽泻-------主治眩冒而小便不利者。(泽泻主眩冒,白术主渴,茯苓主悸)
19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20防己-------主治下肢浮肿。
21葛根-------主治项背强痛而不利者。
22栝蒌根--------主治渴而不呕者。
23黄连--------主治心中烦而心下痞者,兼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
24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心下痞,不利,干呕,胸胁苦满。
25黄柏--------主治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26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室者,兼治身黄,心中结痛,不得眠,小便短赤。
27大黄--------主治1)腹症:心下硬,坚,按之心下满痛。2)精神症状:谵语,心热,狂,烦,燥3)大便症状:便秘,大便难4)脉症:脉滑而疾,数而滑
28芒硝--------主治便秘,舌干燥而谵语者。
29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30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31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32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33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
34知母-------主治汗出而烦,身热口燥渴,脉浮大者
35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者
36牡蛎-------主治烦惊,口渴而胸胁痞硬者
37人参-------主治气液不足1)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者2)身体疼痛,脉沉迟者3)烦渴,舌面干燥者4)恶寒,脉微者
38麦门冬-------主治赢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39阿胶--------主治血证,又以便血,子宫出血,尿血为主
40干地黄--------主治血证,尤其以妇人子宫出血为多
41当归--------主治腹痛,兼治崩漏,疮毒脓血。
42川芎--------主治腹痛。
43牡丹皮-------主治少腹痛而出血者
44杏仁--------主治胸满而喘,兼治腹胀便秘。
45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气而时冒者
46桔梗---------主治咽痛,咽干而咳者
47葶苈子-------主治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清涕出,一身面目浮肿者。
48桃仁--------主治肌肤甲错,小便自利者。
49庶虫---------主治经水不利,小腹满痛。
50水蛭--------主治少腹硬满,发狂善忘,小便自利者。 


伤寒论方剂
白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6)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026)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2)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术散
妊娠养胎,白朮散主之。
白术附子汤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白通汤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白通加猪胆汁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白头翁汤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柏叶汤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滑石散
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百合鸡子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洗方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半夏干姜散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厚朴汤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麻黄丸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散及汤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奔豚汤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鳖甲煎丸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如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柴胡去半夏加栝萎根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59)
赤丸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崔氏八味丸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大半夏汤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原注:《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食,心下痞鞕者)
大柴胡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208)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209)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15)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17)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20)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238)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251)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2)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6)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2)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甘草汤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原注:《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遂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蟅虫丸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硝石汤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建中汤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青龙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0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039)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陷胸汤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大陷胸丸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当归贝母苦参丸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散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
妇人怀娠,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抵当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23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257)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抵当丸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矾石汤
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矾石丸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防己地黄汤
防已地黄汤:治病如狂状(“状”,一本作“犬”),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黄芪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己茯苓汤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风引汤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痫。
茯苓甘草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073)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067)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065)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戎盐汤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茯苓四逆汤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069)
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泽泻汤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附子汤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附子粳米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之。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干姜附子汤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061)
干姜人参半夏丸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359)
甘草汤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311)
甘草粉蜜汤
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175)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029)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030)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麻黄汤
里水,越婢加朮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甘草泻心汤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苓朮汤主之。
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0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032)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033)
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034)
《古今录验》续命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瓜蒂散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66)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55)
栝萎桂枝汤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萎薤白半夏汤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萎薤白白酒汤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萎瞿麦丸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苦”,一本作“若”),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萎牡蛎散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栝萎牡蛎散)主之。
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0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013)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015)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016)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017)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019)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024)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025)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026)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028)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042)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044)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04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053)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054)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056)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057)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06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09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095)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惡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025)
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027)
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02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桂枝附子汤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7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064)
桂枝加芍药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加大黄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020)
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014)
桂枝加桂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炙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黄芪汤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颤,明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二十九)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十六)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0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04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第十六)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02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022)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062)
桂枝人参汤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桂枝芍药知母汤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茯苓丸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苓五味甘草汤
青龙汤下己,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红蓝花酒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厚朴大黄汤
支飲胸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6)
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者,厚朴汤麻黄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候氏黑散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涡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滑石白鱼散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滑石代赭汤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黄连粉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黄连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黄土汤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芩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333)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鸡屎白散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己椒苈黄九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胶姜汤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桔梗汤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311)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近效方》术附汤
《近效方》朮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橘皮汤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枳姜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诃梨勒散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苦酒汤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312)
苦参汤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
葵子茯苓散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狼牙汤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理中丸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苓甘五味姜辛汤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其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藜芦甘草汤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麻黄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0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036)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037)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04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051)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052)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055)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2)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302)
麻黄细辛附子汤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2)
麻黄附子汤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学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加术汤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262)
麻黄升麻汤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麻黄杏仁意苡甘草汤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0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麻子仁丸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弱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7)
麦门冬汤
大逆他本多作“火逆”上气,喉咽不利,止逆下气者他本多无“者”,麦门冬汤主之。
蜜煎导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233)
牡蛎汤
牡蛎汤:治牝疟。
牡蛎泽泻散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395)
木防己汤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排脓散
排脓散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有脓者,排脓散主之。)
排脓汤
排脓汤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有脓者,……排脓汤亦主之。)
蒲灰散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千金》甘草汤
《千金》甘草汤:治肺痿痰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者。(原缺主疗及药量,据《千金方》补)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千金》麻黄醇酒汤
《千金》麻黄醇酒汤:治黄疸。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千金》三黄汤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千金》三物黄芩汤
《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千金》生姜甘草汤
《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千金翼》小承气汤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虚劳中)
《千金》越婢加术汤
《千金》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千金翼》炙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千金》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74)
人参汤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
三物白散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1)
芍药甘草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029)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030)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068)
蛇床子散
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
射干麻黄汤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肾气丸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生姜半夏汤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胸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升麻鳖甲汤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十枣汤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5)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薯蓣丸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蜀漆散
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四逆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029)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0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092)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5)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324)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3)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54)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7)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385)
酸枣仁汤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烧裈散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392)
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桃花汤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调胃承气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029)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070)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094)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105)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123)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天雄散
天雄散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痈,喘不得卧,亭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0)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390)
头风摩散
头风摩散。
土瓜根散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外台》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外台》黄芩汤
《外台》黄芩汤方:治干呕下利。
《外台》桔梗白散
《外台》桔梗白散方: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外台》乌头汤
《外台》乌头汤方: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外台》炙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千金》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外台》走马汤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外台》茯苓饮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王不留行散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温经汤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文蛤散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1)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汤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五苓散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0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0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073)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074)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乌梅丸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蚘厥者,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就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桂枝汤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煎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逆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汤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吴茱萸汤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下瘀血汤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硝石矾石散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柴胡汤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03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0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097)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098)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0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小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208)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209)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213)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251)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儿疳虫蚀齿方
小儿疳虫蚀齿方。
小建中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青龙汤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0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041)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
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陷胸汤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
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雄黄熏方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芎归胶艾汤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旋覆花汤
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代赭石汤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
杏子汤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一物瓜蒂汤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瓜蒂汤:治诸黄。方见暍病中。
薏苡附子败酱散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茵陈蒿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五苓散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越婢汤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术汤
《千金》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皂荚丸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泽漆汤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泻汤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真武汤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08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蜘蛛散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枳实栀子豉汤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393)
枳实薤白桂枝汤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术汤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393)
栀子柏皮汤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261)
栀子大黄汤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豉汤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076)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0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078)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08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28)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375)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甘草豉汤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076)
栀子生姜豉汤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076)
栀子厚朴汤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079)
栀子干姜汤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080)
炙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千金》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肘后獭肝散
《肘后》獭肝散:治冷劳,又主瘵疰一门相染“瘵疰”,一作“鬼疰”。
猪胆汁导方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233)
猪肤汤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310)
猪膏发煎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猪苓散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汤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竹皮大丸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叶石膏汤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竹叶汤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紫参汤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关于战汗的思考 曹雪盼

    战汗是温病学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名词,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和愈后情况,故不得不重视。战汗是卫气营血中气分证的极期,是气分证的转折点。总而言之,战汗的出现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在临床上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龙骨,牡蛎功效及分解 王振刚

    解读药味特点牡蛎与龙骨功效相似,均为固涩止脱之属,常相须为用,牡蛎咸涩微寒,善软坚化清热。经方中牡蛎多与龙骨相配,则尤善敛汗涩精、镇惊安神,如桂枝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风引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康复的意义在哪里? 崔乐

    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的身体瘫痪及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丧失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为了促使这个人群离开病床、离开轮椅、独立自理生活,康复功能治疗应时而生。这些年,有很多人也在质疑康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