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44条释义

2021.04.26 62阅读 评论数 3 7
  
《伤寒论》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首先,仲景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患了“太阳病”
的患者,且他的脉象是“寸缓、关浮、尺弱”,先从脉象分析一下,寸脉见缓,缓为风象,有缓和之义,而关脉见浮,浮为气为虚,又主向外向上,尺脉见弱,弱为血不足,提示体内津液不足。
 “寸缓”说明上焦仍有风象,结合后面说“复恶寒”说明患者此时表证仍然存在,只不过“邪气”在表的能量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少绝对不能代表“邪气”就完全没有了。
 接着继续往下看,我们知道关主中焦,中焦是一身气机升降的关键部位,现在关脉见浮,浮为向上、向外,这恰恰说明人体内部此时正有一股向上、向外的力量。最后尺脉见“弱”,提示了此时的人体的正处于一个津液不足的状态下。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这个过程可能是表邪陷入,正气奋力抵抗,但是能力不足以驱邪的状态!
 我们的推断很快得到了某种验证,在接下来的条文仲景又告诉我们关于这个患者格外的信息: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发热汗出,恶寒”其实符合太阳中风证的表现,“不呕”我们暂时放下不讲,患者又出现“但心下痞”的症状,“心下”正是胸、腹交界的位置,这个阴阳交会的地方出现痞塞不通,且“不呕”,“不呕”说明这个引发“痞”的致病因素可能并不是水饮一类(可参《金匮要略》: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此时再结合上面的脉象来看,我们知道患者的津液恰好因为某种因素遭到了损失,所以出现“尺弱”,而此时表证也似乎不那么明显了(寸缓),反而“关浮”,体内已经产生了一种向上、向外的力量。综合考虑,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糊涂的医生给原本应该表解的太阳病患者用了“下法”,津液大下,里阳虚弱,“邪”气入里引发中焦气塞不通,这就是成“痞”的原因,这个推论在仲景得到了确认!
 接下来继续看下一段条文,仲景又告诉了我们这个患者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患者出现“不恶寒而渴”,我们知道如果治疗太阳病不当,导致津液大伤,引发胃中津液亏少,进而生燥,所以大便则硬,这个时候产生了阳明证(可参第181条: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阳明病的本质是“胃家实”,而“胃家实”的原因正是津液亏少出现了“燥证”,阳明病外证则是因为里实燥热蒸腾于外,所以它是不恶寒的,口渴是津亏热盛的表现,所以这时候患者就是符合阳明病范畴了,小便是津液充足与否的体现,现在患者小便数,体内津液损失严重,胃中津液不足,大便一定干燥发硬难下,这没什么疑问!


 然而患者“不更衣十余日,无所苦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阳明代表的意义除了胃其实还有大肠,二者更虚更实,如果胃中积滞多了,可能会有腹满、疼痛等不适,而如果在大肠里的积滞很多,而胃中反而不是那么“燥”,所以这个人就可能会“无所苦也”,而大便会在大肠中越积越多,所以就会出现“不更衣十余日”!


 我们来解释最后几句话: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这句话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可以参考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就是说一但胃中津亏出现了燥证的表现,这个人一定是想要喝水以补充缺少的“津液”,而我们一定不能寻求“速效”来让患者短时间内喝太多的水,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此时的“胃气”很弱,你喝了太多的水,反而会在体内消化不了变成水饮之类,农民伯伯都知道,干旱久了,一连续几天下雨反而会出现涝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内津液都聚在了其他地方,反而胃中津液不足,这个时候患者也口渴,大便也可能干燥,这个情况我们就不能单纯的补充津液了,反而要用“五苓散”来“通利”,使郁积的津液回到胃中!


 想学好仲景之学,一定要多想,多联系,多验证,多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渐入佳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欢迎加入我的个人公众号!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解释的比较详细,加深了对该条文的认识

    2021-04-27 09:21 评论数 1 0
    1.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赵景州

      多多指教!

      2021-04-27 10:03 评论数 0 0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五苓散是太阳腑证中的蓄水证

    2021-04-26 07:34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父母必须知道的秘方 谢江强

    父母必须知道的秘方告别青少年发育迟缓茵茵(化名)是11岁的时候来月经的,孩子月事第一次来的时候,她的母亲觉得应该给孩子进行全面的身体调补,于是就带着孩子来我这儿,看看她有哪个方面需要调整。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

  • 喉科八味汤 潘洪波

    喉科八味药组成: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0g薄荷6g桔梗10g甘草6g僵蚕6g蝉蜕6g熬制时水煎十分钟左右,香气大出即可,因为方中药物气味轻清,熬制时间不宜过长,服药一日分三至四次,服完即可。

  • 治疗小儿复感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

  • 咳嗽 罗沿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通常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谓嗽,但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所以多以咳嗽并称。后随访,未再咳嗽。

  • 咳嗽诸药乏效一月余,经方七剂病几无 张宝华

    于2023年11月27日13:36初诊症状简述(刻诊):咳嗽一月余,咽痛两月,曾服用双黄连、头孢类,罗红霉素以及其他止咳药物等均乏效,延诊于余。病已月余,且夫旧恙缠身,非一诊可全功耳。

  • 唾液分泌增多1年,加重伴自觉脐周发热1周 范琼文

    第五天11月7日村里其他人介绍来我这边就诊,主诉唾液分泌增多1年,加重伴自觉脐周灼热一周。今听同村一老年患者告知,遂我处就诊,欲需求中医治疗。脉象仍濡软,补诉偶有心慌症状,随机发作,不分白昼夜晚,只有入睡后不会感觉到发作。

  • 方剂中的“洗肠草”:缓解腹胀有奇效 谢江强

    方剂中的“洗肠草”:缓解腹胀有奇效患者郑女士是名厨师,由于手艺很好,是店里的一宝,老板一直舍不得让她退休,而她也热爱做菜这一行,便一直做到了现在。

  • 中医视角下的肺结节 张宝华

    三、临床表现肺结节患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冬雨夜 陈鹏

    文/陈医生冬天来的也太快了一层山一层水瞬时在烟雨间如人生之无常一缕残魂穿窗而飞我看见万家灯火下意识的蜷缩着身子灯火与我无关窗外是匆忙的行人各有各的生活他们是要回家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吗苦命人继续值班在等待中蹉跎岁月隔江而望远处是灯火通明的江南近处是昏暗的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