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合乌贝散治疗胃痛案

2024.12.17 242阅读 评论数 6 25

某,女,38岁。

主诉:胃脘疼痛不适伴反酸烧心3月

现病史:患者胃脘疼痛不适伴反酸烧心3月,频发呃逆,胃脘胀满,大便干结,三日一行,面色萎黄,食纳佳,舌淡红,舌苔微腻,脉弦,睡眠佳。

遂处方:

旋覆花9(包煎)代赭石9(先煎)半夏15

党参9 炙甘草6 大枣3枚 生姜15

海螵蛸15 浙贝母10 茯苓10 厚朴12

苏梗9

三副,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服药后,反酸烧心,便秘均明显好转,仍稍为胃脘疼痛胀满。

原方加元胡12 枳壳12

六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开具此方,是阅读了胡希恕医论医案选,胡老在伤寒杂病论讲义中讲到: 太阳伤寒,经过发汗吐下,病好了,可是出现里虚的情况,心下痞硬胃虚了,这也由于吐下之后,大病之后胃气虚,气逆而为嗳气不除,旋覆代赭汤主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此人素日胃就不好,可没明显发作,由于外感,经服药,吐下等伤胃气,新得的病好,但素日胃的疾患明显发作,心下痞硬,就是人参证了,为胃虚,邪饮趁胃虚而往胃上来,故心下痞硬,邪气上逆,故嗳气不除,应用旋覆代赭石汤主之。此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有相似之处,也有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为健胃治逆的,治呕逆,另外加旋覆花代赭石,旋覆花是下气去结气的。代赭石是收敛性健胃药,此药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伤胃,后世说是镇重使逆气不往上来,其实是收敛性的健胃药,有点补益的性质,此药重用,对胃不好,所以用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半夏,就是健胃降逆,用旋覆下气去结气,代赭有点健胃镇逆作用。此方与前三泻心比,没有芩连去热,也不解烦,也不治下利,此药在临床上对胃的疾患,经常有嗳气不除,与生姜泻心汤嗳气食臭,不同的是,有下利,而这里没有,反倒治大便干,对便秘,此方有效。旋覆代赭往下性的力量相当大,此方治胃疾之嗳气与陈皮之嗳气不同(橘子姜汤,也治嗳气),后者之嗳气是,觉得闷打膈后舒服,希望打膈才好,为橘皮证,茯苓饮也有此证侯,一般胃不好,食欲不振,有逆气,但打膈较舒服,主要以痞闷为主,用茯苓饮就好,健胃行气利水,而旋覆代赭石不是的,它是苦于打膈,嗳气不除嘛,难受,故此方有治噎膈的机会,就是胃食道发炎,癌证等打噎相当凶,用此方好。另胃泛酸,胃痛、打膈、大便干,此方好使,如果酸太多,可加乌贼骨,注意大便稀不行,用茯苓饮比较好,这些都是常用的方。苦于嗳气所以说“嗳气不除”。

本案患者:频发呃逆,胃脘胀满,乃胃气不降表现,故以旋覆代赭汤降逆除满,合用半夏厚朴汤,降气化痰。乌贝散乃制酸止痛良方,对于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均可合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25苏某,男,40岁。现病史:汗出1年,昼夜皆然。臀部疹痒,形体肥胖,倦怠神困,面黄油腻,B超示脂肪肝。2018年10月9日二诊:药后汗止,神清气爽,臀部湿疹减轻。医案26杨某,1岁。六味地黄丸3粒,碾碎以适量冰糖水调服,1日3次。

  • 浅述痞满及其治疗预防 张宝华

    浅述痞满及其治疗预防痞满是指胃脘部痞满,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胀满不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本文将浅述痞满的病因与及其治疗预防。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痞满的发生。

  • 脉法新悟(八) 陈玉佳

    案30:农民潘左,耕作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臀及下肢酸痛,服独活寄生汤,寡效。后经整脊推拿,症状加重,右下肢刺痛麻木,为火烧样刺痛,已不能屈膝行走,小便短黄。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经方适应方证治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见咳而脉浮,呼吸急促,满闷而烦躁者,可与厚朴加麻黄汤。处方:厚朴15克、麻黄12克、杏仁15克、半夏6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8克、小麦60克、石膏60克。时下见此多与输液对抗,殊不知却病同时亦害人体正气,多遗后患,然时事使然,虽有良策亦不

  • 经方适应方证治支气管炎 张宝华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常用量: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甘草,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150毫升,日两次温服。本方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支气管炎现本方证者用之极验。

  • 小儿抽动证 林文强

    临床上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小儿抽动症临床中,每个孩子症状表现不一,比较常的主要表现为眨眼、吸鼻子、耸肩、清嗓子、皱眉、摇头后仰、努嘴等为主要表现。

  • 脉法新悟(一) 陈玉佳

    中医四诊,“望诊”最神,而“脉诊”最难,“问诊”最实用,“闻诊”作用最有限,我称之为“四最”。针灸、推拿、牵引均无效。前医开补中益气汤、生脉饮亦无效。“闻诊”之用,无异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只见一斑。此病案,实在是展示脉象之理,望诸位自行体悟,以求长进。

  • 慢性咽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2.中成药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咽炎,还可以选用一些中成药进行治疗。

  • 干燥一碗粥——珠玉二宝粥 王晨阳

    最近天气比较干冷。我比较推荐民国的一碗神仙粥叫珠玉二宝粥。准备生山药60克,薏苡仁60克。因为山药和薏苡仁都是清补肺脾二脏的东西,不仅是药更是粮食更是食物。如果单单用山药来煮吃喝,时间长了比较滋腻,如果单单用薏苡仁呢,时间长了又比较渗利身体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