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用药规律

2024.12.05 601阅读 评论数 11 4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用药规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总结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法、用药特点等。深入研究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以及其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同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用药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水平。

一、引言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脂肪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复方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深入研究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用药规律,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1.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醇酒醴酪,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内蕴于肝脏,形成脂肪肝。

2.情志失调

情志不畅,如抑郁、恼怒等,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郁日久则血行不畅,形成瘀血,瘀血与痰湿相互搏结,阻滞肝脏脉络,发为脂肪肝。

3.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久坐少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化为痰湿积聚于肝脏。

4.久病体虚

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导致脾肾亏虚。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常;肾主水液,肾虚则水液代谢失调,均可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发为脂肪肝。

三、脂肪肝的辨证分型及治法

1.肝郁气滞型

    -症状表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嗳气频繁,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枳壳、香附、青皮、白芍、川芎、郁金等。

2.痰湿内阻型

    -症状表现:形体肥胖,胸脘痞闷,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

    -常用方剂: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薏苡仁等。

3.湿热蕴结型

    -症状表现:胁肋胀痛,口苦口黏,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小便短黄,大便不爽,或有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常用方剂: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栀子、大黄、黄芩、黄连、泽泻、车前子、虎杖等。

4.瘀血阻滞型

    -症状表现:胁肋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等。

5.肝肾不足型

    -症状表现:胁痛隐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常用方剂: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黄、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等。

四、中医治疗脂肪肝的常用中药分析

1.柴胡

    -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应用分析:柴胡为疏肝理气之要药,常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其能条达肝气,疏解肝郁,使气机通畅,胁肋胀痛等症状得以缓解。在方剂中常与枳壳、香附等配伍,增强疏肝理气的作用。

2.泽泻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

    -应用分析:泽泻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通过促进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水湿潴留,从而减轻痰湿症状。对于脂肪肝患者,其能降低血脂,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是治疗脂肪肝的常用药物之一。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以增强利水渗湿的功效。

3.丹参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应用分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对于瘀血阻滞型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保护肝脏细胞。在方剂中常与桃仁、红花等配伍,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4.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应用分析: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其清肝泻火的作用可减轻肝脏的湿热症状,对于湿热蕴结型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润肠通便,可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脂肪,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的病情。常与菊花、夏枯草等配伍,用于治疗肝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5.何首乌

    -功效: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生何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应用分析:在治疗脂肪肝中,常用制何首乌。其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可改善肝肾不足型脂肪肝患者的肝肾亏虚症状。何首乌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常与枸杞子、女贞子等配伍,以增强滋补肝肾的功效。

6.郁金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应用分析:郁金为活血化瘀、行气解郁之要药,适用于肝郁气滞兼瘀血阻滞型脂肪肝。它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化瘀,可有效缓解胁肋胀痛、刺痛等症状。常与柴胡、丹参等配伍,增强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的作用。

7.荷叶

    -功效: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脾、胃经。

    -应用分析:荷叶具有清暑化湿的作用,对于湿热蕴结型脂肪肝有一定的疗效。其能升发清阳,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湿得以运化。荷叶还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可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常与藿香、佩兰等配伍,用于治疗暑湿泄泻等症状。

8.绞股蓝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脾、肺经。

    -应用分析:绞股蓝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对于脾虚痰湿内阻型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还具有一定的降脂、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肝脏细胞,减轻肝脏的损伤。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治疗脾虚乏力等症状。

9.茵陈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应用分析:茵陈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对于湿热蕴结型脂肪肝伴有黄疸者尤为适用。它能清利肝胆湿热,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肝脏的炎症和损伤。常与栀子、大黄等配伍,组成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10.虎杖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应用分析: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湿热蕴结兼瘀血阻滞型脂肪肝。它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脂,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脏细胞。在方剂中常与茵陈、丹参等配伍,增强治疗脂肪肝的效果。

五、中药配伍规律

1.疏肝理气与化痰祛湿配伍

肝郁气滞常导致痰湿内生,而痰湿内阻又会加重肝郁气滞的症状。因此,在治疗脂肪肝时,常将疏肝理气药与化痰祛湿药配伍使用,如柴胡与半夏、陈皮配伍,香附与茯苓、薏苡仁配伍等。这样既能疏肝理气,缓解胁肋胀痛等症状,又能化痰祛湿,消除痰湿内蕴的病理因素。

2.活血化瘀与疏肝理气配伍

瘀血阻滞与肝郁气滞相互影响,瘀血阻滞会导致气机不畅,而肝郁气滞又会加重瘀血的形成。因此,常将活血化瘀药与疏肝理气药配伍使用,如丹参与柴胡、郁金配伍,桃仁与枳壳、香附配伍等。这种配伍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同时疏肝理气,调节肝脏的气机,两者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

3.清热利湿与化痰祛湿配伍

湿热蕴结型脂肪肝常伴有痰湿内阻的症状,清热利湿药与化痰祛湿药配伍使用,可清热利湿,化痰祛湿,使湿热之邪得以清除,痰湿之邪得以化解。如茵陈与半夏、茯苓配伍,泽泻与藿香、佩兰配伍等。

4.滋补肝肾与活血化瘀配伍

肝肾不足型脂肪肝患者常伴有瘀血阻滞的症状,滋补肝肾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滋补肝肾,改善肝肾亏虚的症状,又能活血化瘀,消除瘀血阻滞的病理因素。如生地黄与丹参、川芎配伍,枸杞子与当归、赤芍配伍等。

5.健脾益气与化痰祛湿配伍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生痰。因此,在治疗脂肪肝时,常将健脾益气药与化痰祛湿药配伍使用,如党参、白术与半夏、陈皮配伍,黄芪与茯苓、薏苡仁配伍等。通过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湿得以运化,痰湿得以消除。

六、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王某,男,45岁。因胁肋胀痛、腹胀半年余就诊。患者平素饮酒较多,喜食油腻食物。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B超提示脂肪肝。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腹胀纳呆,大便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痰湿内阻型脂肪肝。

治法:化痰祛湿,理气健脾。

处方: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苍术10g,厚朴10g,藿香10g,佩兰10g,薏苡仁3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

服药1个月后,患者胁肋胀痛、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大便恢复正常。继续服用上方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及B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

案例二

患者李某,女,38岁。因胁肋刺痛、口苦口黏1个月就诊。患者近期工作压力较大,情绪烦躁。体检发现血脂升高,B超提示脂肪肝。症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入夜尤甚,口苦口黏,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蕴结兼瘀血阻滞型脂肪肝。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处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茵陈30g,栀子10g,大黄6g(后下),黄芩10g,黄连6g,泽泻15g,车前子15g(包煎),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丹参15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

服药2周后,患者胁肋刺痛、口苦口黏等症状减轻,恶心呕吐消失,小便颜色变浅。继续服用上方1个月后,复查血脂及B超,血脂明显下降,脂肪肝有所改善。

七、结论

中医治疗脂肪肝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合理运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用药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治法和药物。同时,要注重中药的配伍规律,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对中医治疗脂肪肝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可能这就叫“无效的手术”吧,颈椎病不是“背锅侠”(有更新) 于军

    今天的病例,男,72岁,主诉“右侧肩胛骨内侧疼痛2个月”,40多天前在某985大学的附属医院诊断为“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持续剧烈的颈肩臂部神经根性疼痛且有与之相符的影像学征象,保守治疗无效。

  • 中药泡澡常用的补益药 谢江强

    补益药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泡脚方补骨脂15克,放入锅内煮10分钟,时间不宜太久,然后倒入洗脚盆中,兑入适量的温水,泡脚30分钟。

  • 干燥综合征 潘洪波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淋巴细胞增殖和进行性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口干、眼干、严重龋齿、乏力、低热、关节疼痛等。

  • 《伤寒论》解释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疏肝 潘洪波

    柴胡是君药,入肝胆经,既可以解表清热,清扬升散,治外感,又疏肝解郁,让肝气条达,打通循环,气血供给,直通四肢末梢。白芍是佐药,入肝,敛阴养血,缓肝郁。功效就是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 初步认识痤疮 张宝华

    此外,辩证论治的方法还可以调整患者的体质,预防痤疮的复发。

  • 谈一谈民众看中医的常见错误认识 于军

    7、中医治疗一段时间后有一定好转,但听西医说中医无法治好这个病,就完全否认中医,丧失信心。

  • 越婢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脑漏医案整理 谢江强

    脑漏医案23吴某,女,28岁。继上方巩固调理1个月余。肾气虚,气失固摄之权,脑髓不时泄漏,则为脑漏,鼻流清水样涕,即其兆也。医案24沈某,女,55岁。前后服10剂病已。

  • 时光 陈鹏

    时光文/陈鹏2024.1.16桃花早于杏花开放那时亦有春的味道熬过飘雪的冬天小木屋也倒塌了在课堂上呼呼大睡每天学习17个小时最初的爱像火焰后面变得冷若冰箱我在时光里洗了个澡出来的时候已经两鬓如霜你可以选择不抱我两条平行线再无交集繁华落尽西风起夕阳斜语泪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