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证治琐谈
仲景论瘀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有瘀血、蓄血之论述,较早将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等活血逐瘀剂用于临床。仲景诊断瘀血之指征:
①舌质青紫,面色晦滞,目眶黧黑者;
②少腹硬满而小便自利,或其人如狂者;
③本不腹满而自言腹满者;
④病人喜忘,大便虽坚硬而反易解,但其色发黑者。
只见一二证便可作瘀血论治。仲景要言不繁,揭示瘀血证治要点,开后世之法门,厥功至伟。
后世对血瘀论的继承和发展
清·王清任,治学富有创见,著书立说,少循前人之旧,惟独崇仲景、又可。所撰《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叙》云:“伏思张仲景论伤寒,吴又可著瘟疫,皆独出心裁,并未引古经一语。”故《医林改错》书中,几十种血瘀证之描述及逐瘀活血法之运用,未尝不继承仲景之学。王氏立通窍活血汤,以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以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以治肚腹血瘀之症。对瘀血之证治范围,较仲景大为发展。
王氏治血瘀,证详法要而方效。至于何以为瘀,未若唐荣川言之綦详。
唐之《血证论》云:“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汗血。离经既久,则其血变作紫血。……此血在经络之中,虽已紫黑,仍是清血,非血块也。是以能随气运行走入肠胃,吐下而出。设在经络之中即是血块,如何能走入肠胃耶……故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
唐氏以“瘀血攻心”、“瘀血乘肺”二证,最为危候。心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见于产妇及吐衄家,即属“瘀血攻心”,以芎归失笑散,加琥珀、朱砂、血竭等品,急降其血而保其心。若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目黑色,凡吐血即时毙命者,多是“瘀血乘肺”,用参苏饮(人参、苏木)保肺去瘀;肺气实者,但去其瘀,葶苈大枣汤加苏木、蒲黄、五灵脂、童便治之。
《血证论》对纷繁百出之瘀血见证,以三焦分统外,又谓“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堵塞气之往来,则周身作痛;气与血滞,聚而成形,乃为癥瘕;郁蒸腐化,可变为吐脓、便脓、疮脓;若被火气煎熬,则为干血痨。
视唐氏对瘀血之定义、病理之机转及辨证等方面,较王清任则又进一大步。
瘀血的辨治概要
古人论治瘀血,至清代大有发挥。然证诸今日,内科、外科、妇科、伤科及眼、耳、鼻等各科,所见瘀血证候之多,则远非往昔可比。而判断是否属瘀,又不限于古人舌青、便黑,硬满、喜忘之说。
《金匮要略》之“但欲漱水,不欲咽”,以有瘀血者不渴,而因里有瘀血,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血证论》则有“血渴证”。《伤寒论》以邪在少阳则往来寒热,唐容川谓瘀血在肌腠,伤荣气则恶寒,伤卫气则发热,可见寒热如疟之状。“血虚发热,证象白虎”,血瘀肌肉也“证象白虎”。缘肌肉为阳明所主,燥气与瘀血郁蒸之故也。
仅举数端,则知仲景尔后,对瘀血理论之发展并证候之发现,即可见一斑。
◎瘀血之在上焦:眼红口臭,视力障碍,或脱发不生,耳久聋,或颈膊胸膈顽硬刺痛。可与通窍活血汤(白芷或菖蒲代麝香),或小柴胡汤加芎、归、桃仁、大蓟等。张石顽云:“衄者,血蓄上焦,犀角地黄汤”。
◎瘀血之在中焦:腹痛胁痛,腰脐刺痛而觉着滞,或头疼胸痹,或瞀闷、急躁、夜不安寐等。宜血府逐瘀汤,或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黄。张石顽云:“心下手不可近者,血蓄中焦,桃核承气汤”。
◎瘀血之在下焦:季胁少腹胀满刺痛,或腹部结块,以及崩漏、久泻等。以膈下逐瘀汤,或失笑散加醋军、桃仁。张石顽谓:“脐腹下肿,大便黑者,血蓄下焦也。抵当汤、丸,下瘀血汤”。
日常临证,我以三焦分属治瘀,其法执简驭繁,利于辨治。但从全面言,凡久病顽麻,痛不移处,局部结硬,癫狂如醉,肢体偏废,及一切手术后所遗之病痛,当属瘀证,或他因夹杂瘀血为患。
我的临证体会
治病欲辨顺逆,惟明脉证,疗瘀亦然。但瘀血若在经络脏腑之间,脉管器官之外,管气仍流通无阻,脉象即无大变,此王清任所以重症不重脉也。因瘀所致之便、尿、吐、衄等血证,脉象总以数大为难治,见芤、见革则险,芤乃气太疾,革乃亡血之象,脉见沉、涩、细、缓则易疗,以无邪热胶滞,胃气尚存,虽涉虚或淹缠周折,终可获痊。
瘀证之舌,看去有青紫气,其色不鲜者居多,纯青舌少见。舌上散见紫点或条片状斑者为数亦多。若瘀血在脉管脏器之外,则舌无异常表现。妇科瘀血证,舌之两旁常见紫黯色镶带;癥瘕积聚病人,舌质舌苔多不呈异样;因瘀发脱、耳聋、肢痛、失眠者,脉舌几乎正常。据个人体验,凡病之久远、固着、怪癖难以确诊而又多方不应者,即便未显瘀征,概可从瘀论治。盖瘀血为患,率多隐匿,“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说,于事实诚难尽信也。
上叙瘀血证脉舌,仅为一隅之见。至于选方择药,尚有赘言,即一切出血性瘀证,宜避热、燥、散、动之品,恐瘀未去而阴先伤;“气为血帅”,治瘀先理气,气调则血活,瘀滞始消,若其坚积日久,又须参以软坚;如气虚不克帅血运行,每致瘀不得散,应以益气为重;“久病必瘀”,“久病入血入络”之症,及“独处藏奸”伏匿之瘀,并宜酌加虫类搜剔。
活血化瘀法之运用,日益广泛。除防治心血管疾病外,对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其发生部位与病因虽有所差异,但投活血化瘀方剂俱有疗效。这是因为它们皆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环,治多种因瘀血而起之病症。
|作者简介|
龚士澄(1926- ),安徽省天长县人,中医主任医师。自幼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1985年调天长县中医医院,任二病区内科主任兼县中医学会理事。著有《跛鳖斋医草》(安徽科技出版社〕、《杏林小品》(人民卫生出版社)、《临症用药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书。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当代中华诗词大辞典》等书。
来源:摘自《跛鳖斋医草》,龚士澄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转自“中医书友会” 第1431期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一)高血压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高血压波动症。某君男年过半百,去年底来善持堂就诊,主诉眠不安五年近二年来加重,入睡虽快但有早醒,早则子时,晚则寅时,复难再睡。善持堂认为,某君血压升高无家族史多因长期不寐所致,应按高血压波动症来治疗。 -
3剂中药治愈“身痒夜重2月余”案 宗琪
患者:马某某性别:男年龄:9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22日主诉:身痒,夜间痒甚2月余。现病史:家长代述孩子身上痒2个来月了,夜间痒的厉害,一挠红一片,伴纳差,舌部裂纹,舌质淡红,苔薄略厚,大便1-2天一行,时有费劲,夜间张嘴呼吸伴打呼噜,脉浮有力。 -
小心孩子体内有瘀血 谢江强
这说明这个孩子患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就是体内有瘀血,其他的可能都是诱因。 -
小儿的膏方调理一、反复呼吸道感染 谢江强
小儿的膏方调理一、反复呼吸道感染现如今最让每个家庭头疼的要数自家孩子经常出现反复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诊断标准不同。 -
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心慌、胸闷案 张训景
疗效:患者服用中药2付症状减轻,5付后心慌、胸闷明显减轻。继续服药巩固治疗2周。3月后患者陪同其老伴来就诊,心慌,胸闷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
余心中之小建中汤及其衍生汤 张宝华
然亦有异者,“不差者”即是常中之异,或源于天赋异禀之差异性、或陡遭“伤寒”,机体应对失序,故曰“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余义,此乃小建中汤之真谛方证。故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小建中汤,此乃王道之治也。 -
经方实验录之高血压,颈椎病,失眠 张宝华
郭某某,女,52岁。现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思睡10天。多年劳损,颈椎做病乃是旧疾,津血路阻于痰湿血淤,不能上承则经脉失养,不痛则通,不荣亦可痛。药后反馈:血压略降,头晕思睡减,嘱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首诊方茯苓20克。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 王健
中医治病的手段有很多种,例如中药内服,针刺,推拿,艾灸,拔罐,膏药,正骨等等,是因为针对不同病症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每种治疗方法都有最佳适应症。推拿联合针刺后,患者当即可以感觉到疼痛和活动范围有很大改善。 -
痛经 谢江强
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子宫、冲任气血壅滞更甚“不通则痛”,致使经行腹痛。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患者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胞宫而致。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既往有便秘,腰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病史。柴胡30克、生黄芩15克、葛根2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生白芍15克、生党参15克、姜半夏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药后反馈曰:感冒诸症几无,遗关节不适,大便不调,
最新文章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陈鹏
文/陈医生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正文【龙生润和膏,植物精华,药食同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如此,龙生润和膏还特别针对现代孩子的成长需求进行科学配方,让您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心慌胸闷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9月28日张某,女,74岁,初诊。主诉:乏力伴心慌胸闷14天。心脏内有两个支架。慢性子宫颈炎病史于今年五月份在中医外科服中药及中药涂擦治疗。因家务繁重致腰肌劳损,今年7月份在针灸科行艾灸治疗。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已解,咳而身热,胸满或痛,大便干者,大柴胡汤与之。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大枣枳实(四枚炙)芍药(三两)大黄(二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张某某,男67岁。既往有肺结节,反应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等病史。观其面暗,舌暗,舌下瘀滞,苔白厚中黑,正是痰饮于内久矣,当下复有风寒叩表,不可不兼顾之,且有血淤之象,依仲景方法,外解风寒,内化水饮,兼及血淤。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胸痹案例一则 罗沿印
胸痹是指胸部闷闷作痛,严重时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病案举隅余某,男,47岁。
-
葛根汤 张宝华
此外,葛根汤还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