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哮、喘医案整理6

2024.01.21 367阅读 评论数 0 3
咳、哮、喘医案整理6
医案18 徐某,男,81岁。退休,2019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咳嗽鼻塞断续1个月。现病史:鼻塞流稠涕1个月,咳嗽痰白微黏,夜间起床时咳甚,喉中有哮鸣声,口略干,舌质暗红,舌苔腻微黄(吸烟),脉滑。中医诊断:咳嗽(肺虚痰恋)。西医诊断:支气管炎。治法:补肺固表,化痰止咳。处方: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黄芪30g,防风20g,焦白术20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炒黄芩20g,姜半夏10g,麻黄10g,款冬花10g,炙桑白皮10g,杏仁10g,桔梗10g,炙甘草10g。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300mL,每8小时服1煎。按语:年已耄耋,脏腑俱弱,肺卫气虚,宣降不利,则鼻塞、咳嗽;痰甚于热,故痰黏白;痰阻气道,气机出入不畅则喉中有哮鸣音;起床时卫气未足以达表,表虚卫不固,风邪袭之,则起床咳甚;苔腻脉滑乃痰湿之象。方以玉屏风散补肺固表,沙参麦冬汤养阴化痰止咳。医案19 朱某,女,7岁。学生,2019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咳嗽半月。现病史:始则发热,前医以输液(药名不详)治疗,热退,继而咳嗽,无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中医诊断:咳嗽(风寒犯肺)。西医诊断:支气管炎。治法:宣肺散寒,化湿止咳。处方:三拗汤合桔梗汤加减。麻黄6g,杏仁5g,陈皮5g,桔梗5g,炙甘草5g,香薷5g,姜厚朴5g。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按语:风寒夹湿犯肺,肺气宣降失司。三拗汤具发汗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桔梗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肺痈、咽痛。笔者常以之治感冒早期见咽喉痒、干咳者,以桔梗10g,甘草5g泡茶频饮两小时,能控制感冒的发展。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方中香薷、厚朴化湿止咳。医案20 张某,女,74岁。退休,2019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咳嗽半年余。现病史:半年来,咳嗽无痰,昼夜皆咳,口干,手心灼热,大便时干结,腰酸,视物模糊,舌质红,舌尖尤红,舌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咳嗽(肺肾阴虚)。西医诊断:支气管炎。治法:滋养肺肾,润金止咳。处方: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黄10g,熟地黄10g,百合10g,玄参20g,浙贝母10g,桔梗10g,天冬10g,麦冬10g,白芍15g,当归10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玉竹10g,石斛10g,丹参15g,炙甘草5g。配10剂,每天1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按语:肺肾阴虚,则金水不相生,肾虚则腰酸;肾为水脏,肺为水之上源,肾水不足,不能上养肺阴,上源水亏,肺失濡润,则咳嗽无痰;舌尖主心肺,肺阴虚则舌尖红而口干;脉细,阴虚之象。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方中以生地黄、熟地黄为君,滋阴补肾;以麦冬、天冬、石斛、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阴润燥;白芍养血益阴,丹参凉血活血通肺络,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可使阴液渐充,虚火自平,肺肾得养,诸症自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从厥阴气化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 罗沿印

    慢性肾脏病发病之根本源于肾精亏虚。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十枣汤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十枣汤!十枣汤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以上三条核心病机均为水饮水作,可与十枣汤攻逐。

  • 胃脘痛小记 张宝华

    胃脘痛一、症状胃脘痛通常以中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胃酸过多、胃胀、嗳气等症状。

  • 顽固汗证5年余,经方辩治效如神 宗琪

    患者:邵某某(住院患者)性别:女年龄:66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24日主诉及现病史:患者述近5年来出汗明显,以头部,后背,腋窝及腰部最为明显,伴腰痛,双下肢大腿外侧疼痛感,晨起偶有口苦,食后胃部胀满,咽部有痰,夜间下肢抽筋,眠差,夜尿频约4-5次,大便

  • 现代中医治疗心悸小记 张宝华

    同时,中医治疗心悸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心悸的临床案例表明,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心悸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 登桐君山感怀 陈鹏

    文/陈鹏医生古医医心不医人,宁使架上药生尘。今医医身不医心,药贵且滥效不神。我愿化做天地炉,扁鹊华佗齐附身。遍行君医与佐使,先从老弱冻馁均。

  • 人生也有涯,其学则无涯,悟道南山中 张宝华

    技可技,非恒技;医可医,非恒医。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曲尽处,医本道一歧,湛然明朗户,一米天下齐。何故华空性,镜水正端倪,不囿物理界,形上可端的,若执一处去,济世能救人。

  • 虚劳小记 张宝华

    c.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大病久病之后,机体气血阴阳亏虚,若未能及时调理,易导致脏腑功能受损。通过合理的调护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虚劳症状并预防其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