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崇裕:研读《伤寒论》疑难问答录

2021.06.21 463阅读 评论数 3 18
《伤寒论》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之一。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对“太阳病欲解时”的病时概念及《伤寒论》中的病位与病时有些许不解,三部六病传人李国栋先生总是耐心解答,以释笔者心中之惑。今分享如下,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1.“太阳病欲解时”的病时概念
问: 老师,您文中提到:“如《伤寒论》第 3 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中的‘已’字当为‘巳’字,若为‘已’字,则‘未’发热,没有发热,那么‘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等,就变得与医理不符,与临床实际也不符。”学生疑惑之处:如果是从“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来考虑,而不是从巳和未的时间来考虑,那么后面的“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这些症状是必然证,而发热或者不发热则是或然证,或者发热或者不发热都可以是太阳病。这样理解对吗?

答:《伤寒论》是专论热病的,也就是说,六经病的名称,都与开始发热时的时辰或病痛的主要症状发作时的时辰有关。或在巳时发热,或在未时发热,都称作太阳病。在白天发热,都称作阳病。如在白天的申酉戌时发热,称作阳明病;在白天的寅卯辰时发热,称作少阳病。

若不发热,就与“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临床所见,凡“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必是已经发热者;而不发热者,不一定必是“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问:李老师,您说:“没有发热,就不当有恶寒。”那我们问患者平时是否有怕冷怕风的情况,是不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恶寒,而是畏寒?

因为很多患者平素并无发热,但是却有怕风或者怕冷的情况。这个时候问患者如果还有易出汗的话,往往就会用桂枝汤,没有出汗的话就考虑是阳虚的情况。不知道是否正确?

此外,您说“‘伤寒’之邪气的存在,是反应在‘厥’上”,那是否伤寒就一定有厥呢?还是说有意外?比如太阳伤寒是肯定有恶寒的,没有恶寒就肯定不是太阳伤寒。

答:畏寒无汗不一定就是阳虚,血虚也会畏寒无汗。“伤寒”之邪气的存在,是反应在“厥”上。这个“伤寒”,是特指“伤寒病”。“伤寒病”在《伤寒论》里是一个病种,与“太阳伤寒”不同。“伤寒病”厥逆的条文多在厥阴篇出现。

2.《伤寒论》中的病位与病时
问:李老师,六病有提纲,那六证是否也有提纲?六病的提纲证与六证的提纲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答:六病的提纲证就是六证。除提纲证以外的六病,不一定是六证。如“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证的提纲证,而不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如“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少阴病急下证之“少阴病”,一定不是提纲证的“脉微细,但欲寐”,若是“脉微细,但欲寐”者,不可能宜大承气汤急下之。

应注意提纲证的用语,是“少阴之为病”,而不是“少阴病之为”。一个“之”字,把“少阴”和“病”分割开了。这个少阴,应是少阴证,“少阴之为病”,应是少阴证之为病,即少阴病证。少阴病证与少阴病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不说太阳病不罢,而是说太阳病证不罢,太阳病与太阳病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再如“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也,而是说“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阳明、少阳病”与“阳明、少阳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问:多谢老师耐心的指导。那太阳病证是否包括了太阳病和太阳证,而太阳病又包含了太阳证?太阳证是否一定在太阳病的范围内呢?

比如有太阳证是否就可以一定归到有太阳病呢?太阳病夹杂胃家实之证,是否就可以说是太阳阳明同病呢?或者是太阳病无阳明病证,但是疾病发作在阳明病欲解时,是否也可以断为太阳阳明同病呢?最近在研读老师的帖子,发现和我们传统认识的《伤寒论》有所不同,所以问题比较多,还望老师见谅。

答:太阳病证应是局限于太阳证。太阳病的范畴就大多了,太阳中风、太阳风温、太阳痉病、太阳中暑、太阳湿痹等证,都是太阳病。太阳证合病有胃家实,可以称为太阳阳明合证。太阳病证得在阳明时辰上,称为阳明病,不能称为太阳阳明合病,如 235 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这是太阳证得在阳明时辰上,所以称为阳明病。需要注意此条太阳证与太阳伤寒证的不同点,此条太阳证的主要表现是“脉浮、无汗而喘”,而没有恶寒、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等太阳伤寒的症状。《伤寒论》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谢谢你的关注!有问题尽管提出,我会在得空时回复,我们共同学习讨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华仁强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2-07-16 07:02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伤寒论需要反复研读才能领悟

    2021-06-23 08:22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黎崇裕,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院外师从民间名医唐医易学习经方之法,院内随名医黄煌教授、黄世沛主任、欧阳卫权主任、肖引明主任侍诊。

    2021-06-21 10:1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从“方证”论李东垣升阳益胃汤 叶艋玮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2两半夏1两人参1两炙甘草1两防风5钱白芍5钱羌活5钱独活5钱橘皮4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白术3钱黄连2钱加姜枣。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康复的意义在哪里? 崔乐

    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的身体瘫痪及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丧失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为了促使这个人群离开病床、离开轮椅、独立自理生活,康复功能治疗应时而生。这些年,有很多人也在质疑康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食管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管癌致死的患者约为15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仅出现吞咽时喉中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长期吸烟者食管上段和中段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而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可能。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韦毓安

    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