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崇裕:研读《伤寒论》疑难问答录
1.“太阳病欲解时”的病时概念
问: 老师,您文中提到:“如《伤寒论》第 3 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中的‘已’字当为‘巳’字,若为‘已’字,则‘未’发热,没有发热,那么‘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等,就变得与医理不符,与临床实际也不符。”学生疑惑之处:如果是从“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来考虑,而不是从巳和未的时间来考虑,那么后面的“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这些症状是必然证,而发热或者不发热则是或然证,或者发热或者不发热都可以是太阳病。这样理解对吗?
答:《伤寒论》是专论热病的,也就是说,六经病的名称,都与开始发热时的时辰或病痛的主要症状发作时的时辰有关。或在巳时发热,或在未时发热,都称作太阳病。在白天发热,都称作阳病。如在白天的申酉戌时发热,称作阳明病;在白天的寅卯辰时发热,称作少阳病。
若不发热,就与“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临床所见,凡“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必是已经发热者;而不发热者,不一定必是“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问:李老师,您说:“没有发热,就不当有恶寒。”那我们问患者平时是否有怕冷怕风的情况,是不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恶寒,而是畏寒?
因为很多患者平素并无发热,但是却有怕风或者怕冷的情况。这个时候问患者如果还有易出汗的话,往往就会用桂枝汤,没有出汗的话就考虑是阳虚的情况。不知道是否正确?
此外,您说“‘伤寒’之邪气的存在,是反应在‘厥’上”,那是否伤寒就一定有厥呢?还是说有意外?比如太阳伤寒是肯定有恶寒的,没有恶寒就肯定不是太阳伤寒。
答:畏寒无汗不一定就是阳虚,血虚也会畏寒无汗。“伤寒”之邪气的存在,是反应在“厥”上。这个“伤寒”,是特指“伤寒病”。“伤寒病”在《伤寒论》里是一个病种,与“太阳伤寒”不同。“伤寒病”厥逆的条文多在厥阴篇出现。
2.《伤寒论》中的病位与病时
问:李老师,六病有提纲,那六证是否也有提纲?六病的提纲证与六证的提纲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答:六病的提纲证就是六证。除提纲证以外的六病,不一定是六证。如“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证的提纲证,而不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如“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少阴病急下证之“少阴病”,一定不是提纲证的“脉微细,但欲寐”,若是“脉微细,但欲寐”者,不可能宜大承气汤急下之。
应注意提纲证的用语,是“少阴之为病”,而不是“少阴病之为”。一个“之”字,把“少阴”和“病”分割开了。这个少阴,应是少阴证,“少阴之为病”,应是少阴证之为病,即少阴病证。少阴病证与少阴病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不说太阳病不罢,而是说太阳病证不罢,太阳病与太阳病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再如“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也,而是说“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阳明、少阳病”与“阳明、少阳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问:多谢老师耐心的指导。那太阳病证是否包括了太阳病和太阳证,而太阳病又包含了太阳证?太阳证是否一定在太阳病的范围内呢?
比如有太阳证是否就可以一定归到有太阳病呢?太阳病夹杂胃家实之证,是否就可以说是太阳阳明同病呢?或者是太阳病无阳明病证,但是疾病发作在阳明病欲解时,是否也可以断为太阳阳明同病呢?最近在研读老师的帖子,发现和我们传统认识的《伤寒论》有所不同,所以问题比较多,还望老师见谅。
答:太阳病证应是局限于太阳证。太阳病的范畴就大多了,太阳中风、太阳风温、太阳痉病、太阳中暑、太阳湿痹等证,都是太阳病。太阳证合病有胃家实,可以称为太阳阳明合证。太阳病证得在阳明时辰上,称为阳明病,不能称为太阳阳明合病,如 235 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这是太阳证得在阳明时辰上,所以称为阳明病。需要注意此条太阳证与太阳伤寒证的不同点,此条太阳证的主要表现是“脉浮、无汗而喘”,而没有恶寒、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等太阳伤寒的症状。《伤寒论》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谢谢你的关注!有问题尽管提出,我会在得空时回复,我们共同学习讨论。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桂枝汤笔记 黄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日再发较桂枝麻花各半汤一日二三度发轻。 -
了凡四训与量子纠缠:命运交织的智慧与科 崔国宁
从表面上看,《了凡四训》所传达的命运观与量子纠缠所处的科学领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了凡四训》与量子纠缠,一个是古老的智慧传承,一个是前沿的科学发现,它们共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刻理解世界和自我的大门。 -
颈型颈椎病→葛根汤 韦毓安
对于感受风寒,这种肩颈部经脉拘急,用葛根汤,效果非常好。 -
降脂(高脂血症) 韦毓安
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体力劳动的减少,血脂高的中老年人近年来迅速增多,体检时被确诊患上高脂血症的人"多如牛毛"。人们对于"高脂血症"似乎已经麻木了。 -
腰痛→温肾阳、强筋骨方 韦毓安
三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体质较弱或肾阳不足引起的。仅温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阴阳是相互制约的,阴阳互相依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下肢水肿和腰腿冰凉等症状。 -
运气理论讨论最近这段时间的气候及体质情况 曹雪盼
所以初之气的气温低,寒冷时有雨水,气候以寒湿为主,升温较慢。基于这种气候的变化,依照天人相应的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此时人体的体质和变化。在整体的治疗方面个人感觉应该结合温病和伤寒两者,在解表时不伤阴,清热又不损阳最佳,单一的辛温解表和辛凉散表都差强人意。 -
阳气不足之肥胖 韦毓安
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 -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陈玉佳
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栝楼桂枝汤主之。产后血虚生燥则大便干,水湿生寒则腹中痛,以当归补血,生姜散寒,羊肉补虚,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于本方加炮附子。 -
少阳传太阴之“痞” 郭文龙
而在传变过程中导致“痞证”的出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少阳病入太阴病转化过程中间状态的临床表现,阴阳进退则往来寒热,阴阳转变则上热下寒。“痞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下,心下位于中焦,人体中焦胃气正是对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斡旋调整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
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治亚硝酸盐中毒 李文选
因救火,吸入亚硝酸盐类气体中毒,住某医院特护病房抢救。舌苔黄白而厚,脉来弦滑治法:辨为肝之气机疏泄不利,痰火交郁于上、中二焦。在中西医配合治疗下,此人终于转危为安。#刘渡舟医案#中醫不是慢郎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小陷胸汤#小柴胡汤#
最新文章
-
从“方证”论李东垣升阳益胃汤 叶艋玮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2两半夏1两人参1两炙甘草1两防风5钱白芍5钱羌活5钱独活5钱橘皮4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白术3钱黄连2钱加姜枣。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康复的意义在哪里? 崔乐
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的身体瘫痪及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丧失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为了促使这个人群离开病床、离开轮椅、独立自理生活,康复功能治疗应时而生。这些年,有很多人也在质疑康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食管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管癌致死的患者约为15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仅出现吞咽时喉中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长期吸烟者食管上段和中段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而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可能。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韦毓安
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
学习了
伤寒论需要反复研读才能领悟
黎崇裕,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院外师从民间名医唐医易学习经方之法,院内随名医黄煌教授、黄世沛主任、欧阳卫权主任、肖引明主任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