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体质怎么调理?

2024.01.12 271阅读 评论数 0 2
痰湿质(一)体质特点1.整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周身、头发常常油腻需频繁清洗,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且少光泽。口中黏腻,口唇色淡,不喜饮水,常自汗出,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感疲惫,劳累后加重,常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周身困倦酸重,肠胃不适,大便稀溏,小便正常或略带黄色,有甜腻味道。舌体胖大,苔滑腻,或自觉发甜,舌边常有齿痕,脉濡或滑。2.其他特征平素困倦嗜睡,每逢阴雨天则周身困重如有物裹缠,不爱吃甜腻厚重、难消化的食物如粽子、月饼、蛋糕甜点等,喜食焦香干燥之品。(二)膏方调理祛痰化湿膏【出处】《方剂学》。【组成】党参150g,苍术200g,白术200g,茯苓200g,猪苓150g,荷叶100g,麸炒薏苡仁100g,竹茹150g,苏叶100g,瓜蒌300g,九节菖蒲100g,山药200g,扁豆150g,薏苡仁200g,白豆蔻100g,炙甘草100g,厚朴150g,陈皮100g,半夏100g,砂仁100g,莱菔子150g,苏子100g,焦三仙各100g。【加减】腹泻者加莲子肉200g,恶心者加旋覆花100g、代赭石200g。【制备方法】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放置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逐渐使其成稠膏状,加入炒制过的红糖,收膏即成。【服药方法】取适量膏滋10~15g,放入杯中,加开水使之充分溶化后服下;也可用温热的黄酒将之调匀后服下;或将膏滋含在口中,慢慢溶化,使其药效充分发挥。每日2次,服药时间在早晚饭后半小时。(三)调摄要点1.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阴暗背阳的环境中。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可适当服用辛辣发散的食物以适当出汗。2.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紫菜、白果、大枣、海蜇、洋葱、枇杷、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等。3.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游泳、武术、散步、慢跑、球类、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从少量开始,随后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4.药物养生痰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病毒性感冒 张宝华

    董某某,女36岁。早上起来嘴巴苦,腰酸痛。舌齿痕,苔白厚。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柴胡葛根汤加减治愈高龄老人颈肩背痛案 宗琪

    诊断:痹症处方:柴胡葛根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姜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葛根60g生麻黄5g制附片15g干姜15g大枣6个仙鹤草60g龙胆草15g用药及禁忌:中午时服药后啜热稀粥半碗,卧床盖被发微汗,忌

  • 就方剂药物剂量而言 曹雪盼

    同时在读书方面见过李可老先生用附子到180g也见过李汉卿先生附子用零点几克,甚为有趣有人用药轻灵有人大刀阔斧。各家学说百家争鸣可能中医的魅力就是在这里吧诸位怎么看

  • 心悸小记 张宝华

    中医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与气血不足、痰浊内蕴、寒热错杂等因素有关。诊断心悸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李绍武医案医话】中医再除顽疾 治愈4例瘿瘤病 李绍武

    余以中医辨证论治4例甲亢治愈后甲状腺腺体肿大病例,皆获得临床治愈。目前黄女士、梁女士、冯女士仍然接受后续诊疗。中医认为瘿瘤的病机多是因机体出现气滞、血瘀、痰凝等致病因素所致,病位主要涉及肝、脾两脏。

  • 针药结合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 宗琪

    10月4日治疗述:下肢灵活有力,未在想跌倒,眼部干涩好转,今日只滴了2次眼药水,手指胀略减,稍觉咽干,往来寒热减,右下肢悬钟穴区域凉,药方续服,针方加小腿处豪火,手指关节处豪火。

  • 浅谈经方之葛根汤 王飞

    我们一谈到葛根汤,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是经典的太阳病方,具有解肌散寒,发汗、松项背、利头目、治腹泻、促月经的功效,出自《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俗话说"百草之中,葛根为贵,葛根上下,柴葛为尊。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