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说明的问题

2021.01.12 68阅读 评论数 0 5

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几种诊断方法,都是为辨证论治服务的。舌诊是望诊之一,通过对舌与苔的观察,可从中获得脏、腑、气、血各种病理变化的部分情况,而为辨证与论治的一种凭证。辨证论治,主要从表、里、寒、热、虚、实几个方面来确定的,因此,不论舌苔的变化如何复杂,在临床观察时,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

01表证和里证的舌苔分辨


大凡外感风寒,表证初起,舌上多半是润而无苔;即或有一点苔,亦极薄而微带白色,或呈淡白色。这种舌苔,一般具有白、浮、滑、薄的特点,试行刮去,旋即还生。如果全舌白苔,浮涨浮腻,渐积而干,微厚而刮不脱的,这是寒邪有化火的机势;如果初起即白薄而燥刺,往往是温病因感寒而发,肺津先伤之象;白薄而黏腻,是湿邪在于气分。同一属于表证的白苔,而其不同的分辨如此。

凡属于里实证,舌苔多呈黄色,但亦有种种分辨:黄犹带白的,是表邪未尽;微黄而苔薄的,说明病邪尚浅;黄而糙涩的,是邪已入腑的征候;如浅黄而薄腻,胃热尚轻;深黄而厚腻,胃热已重。如果老黄焦黄,甚至夹灰黑色,或起芒刺,这是胃热已极的反映。黄而兼滑,多为痰火;黄而带腻,多为湿热;黄而垢腻,是既有湿热,还有食滞;黄起黑点,多属于温毒邪秽;黄厚不燥,舌色青紫,常见伤于冷酒、冷食之人;黄而晦黯,则多属于痰饮、寒凝的患者。

凡属半表半里证,而见苔色白滑,或舌尖苔白,或一边白,或两边白的,均是偏于半表。舌多红而苔白,间或现杂色,或者舌尖白舌中红,或者舌边白舌中红,或者尖红中白,或者尖白根黑,或者尖白根灰,都是偏于半里。如果白苔多而滑,少带黄灰苔的,是半表证多。红舌多而白苔少,或杂见黄色、灰色的,是半里证多。如果边白滑润,虽然中心黄黑,仍属于半表半里的范围。惟有白苔如积粉,两边色红或色紫的,是温疫伏于膜原之候;苔白如碱的,则为膜原伏有浊秽。

02

寒证和热证的舌苔分辨


舌上无刺而津润,或者舌青黑无刺而津润,都是中寒证。舌无苔而冷滑,为少阴寒证,阳气大虚之候。舌黑少神而润滑,为虚寒证所常见。舌灰黑无苔而脉沉的,多为寒中三阴之象。舌黑无苔而现燥的,每见于津液受伤、虚阳上越的时候。如果舌白无苔而润,甚至连口唇面色俱现痿白的,是脾胃阳虚,多见于泄泻之后。这是一般寒证常见的舌苔。

至于热证的舌苔,舌中苔黄而薄,脾热;舌尖赤,甚至起芒刺,心热;舌边赤,亦间有芒刺的,肝热;黄苔而浮薄色淡,肺热;苔厚而黄,胃热,其热轻;苔厚而黑燥,胃热,其热重;舌黑燥而中心特厚,常为胃中浊热干结之证。总之,浅黄腻白为微热,干涩深黄厚腻为大热,芒刺老黄折裂,甚至满舌黑苔而生大刺,干燥底红的,统属于热极的证候。

03

虚证和实证的舌苔分辨

舌呈深赤色是邪气实,舌呈淡红色是正气虚。舌色深赤,苔薄而滑的,是正气能够胜邪的表现;舌色淡红,苔厚而涩的,是邪气日益胜正的反映。舌坚敛而苍老的,病多属实;舌浮胖而娇嫩的,病多属虚。舌苔娇嫩而薄,无论为淡红色或微白色,统属正气虚;若见苔黄而厚,或白而腻,总是内邪未清。全舌苔呈黄黑色,甚至干焦、罅裂、芒刺,多为实热之证;全舌绛色无苔,纵然有横直罅纹,而舌却瘦小的,多为阴虚之证。如果全舌无苔,却有津湿而光滑,或白色苔与舌为一,刮之不起垢腻,口唇亦润泽无缝,淡白透明,其为虚寒证无疑。苔色黑而有芒刺的为实;苔色黑如烟煤隐隐光滑的为虚。

运用舌诊对某些疾病做鉴别诊断,近年来不断有所报道,而且都极有临床价值。例如:钩虫病患者的舌苔,一般都见苔白无华而扪之有津(《江苏中医》1960年第5期《观察舌苔辅助诊断钩虫病之介绍》);蛔虫病患者多见于舌两侧蘑菇状乳头及舌尖部肥大充血,呈圆形红色小点,小点四周又分布有灰白色略圆而边缘不齐的小点(《广东中医》1960年第四期《舌诊对蛔虫病诊断的意义》);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舌的左右两侧边缘,呈现紫或青色,呈条纹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黑点,称之为“肝瘿线”(《福建中医》1962年第7期《原发性肝癌舌诊特征的发现》)等。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一 韦秋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甘草补津液,调和诸药,缓解药毒,行药力。三才解析法:主治:凉滞寒饮多、津亏病位:表里俱病阳性药:桂枝4温辛甘白术2温辛甘滋微苦平性药:炙甘草2平甘滋茯苓4平甘淡。

  • 桂枝汤类方二十 韦秋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在清表的残留风邪的同时,导引津液各就各位,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就叫做使气得旁流。这种病,是个急病,大枣比较滋腻,会束缚桂枝药力的发挥。

  • 桂枝汤类方十七 韦秋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卫行脉外,营血出了这个动脉之外的状态就是卫,也就是津液了。用桂枝汤把这个风发出去了,卫和病就会愈!

  • 桂枝汤证十六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里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中湿,太阳伤寒也有可能。桂枝汤阴阳并补同调,重用甘温药补充能量温益阳气,而今典型的桂枝汤证却很少。

  • 桂枝汤类方十五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白术的解读 韦秋凤

    白术这一味药,一定要按照方子的量去用,不能多用。白术可以去在身面的大风,风邪导致的头晕头痛,流眼泪。腰脐间有风寒湿痹阻滞伤害,气血不利,白术能去这些风寒湿痹而利气血。黄煌认为,白术体质舌多淡胖齿痕水滑。

  • 桂枝汤类方十四 韦秋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汤,温中去虚寒,解决太阳中风的问题,白术化太阴水饮。

  • 桂枝汤类方十一 韦秋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汗出必解,这种情况,发汗病就会解,宜桂枝麻黄一汤方。也就是说,这两升的汤药,是三分之二也就是三分之四升的桂枝汤和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分之二升的麻黄汤的合并。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方解 韦秋凤

    逍遥散方解肝气因情志抑郁或邪气侵犯而郁结于胸胁半表里,失疏泄、正邪交争化火伤阴,因此君药为柴胡,首重疏泄肝的气机并清郁火,肝的气机恢复正常,才能清洁气血。逍遥散可以全方位地针对因肝气郁结失疏泄而出现的连带问题。

  • 用物理学的溶液理论解读中医的阴阳生理病理,不再抽象 韦秋凤

    用物理学的溶液理论解读中医的阴阳生理病理,不再抽象阳虚易手脚冰凉,反之阴虚易手脚烦热阳虚能量不足,末梢循环能量减少。阴虚,在一定的范围内,溶质不虚,但溶剂少了,溶液的浓度增高。阴虚溶剂的不足,西医检查不出贫血。对于人体阴阳的失调,如何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