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2022.10.05 375阅读 评论数 0 0
    现代人为什么学不好中医,就是因为长期受西方科学教育,形成了思维定式,从而无法真正地领悟中医的精髓。
    西医学习很简单,它把人当成是机器,只要记住一个个零件,再知道怎么组装就行了。而中医学习比较难,因为它把人当成是和自然普遍联系的整体,要想学好它,就必须正确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果我们接受了西方科学的思维,不承认这些观察不到的关系存在,那么就不可能去理解中医,更不可能学好中医。

让我们来看看中医和西医的基础思维有多大的不同?
第一、中医学的基础是气一元论,这里的物质基础是活的,用西方科学的话来说就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原因很简单,气被认为在空间中是连续的,而且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只要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一定是在被压迫中存在,本身就充满着能量,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如果我们学了西方科学,物质的基础假定是死的,能量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这样一来,中医的基础就理解不了,当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中医学理论也无法理解了。
第二、中医是用统一的一种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来认识自然界的一切的。自然规律不是具体东西,而是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如果学了西方哲学,学了对立统一规律,与它混为一谈,阴阳学说就被抽离了骨架,成了空洞的哲学了。如果学了西方科学,自然规律被当成是某种基本粒子,中医的灵魂就丢了!

第三、中医历来都是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要顺应自然。也正是这种观念的影响,才造就了中医的疾病观,人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而西方文化则一直强调人文主义,把人凌驾在自然之上。学了西方科学,受了科学万能论的影响,相信了不确定理论,就再也不会相信大自然对人的决定性作用了,中医的疾病观就不理解了。
第四、中医坚持万物归一,真正的"一”是不可观察的,所谓的无中生有,不过是从不可观察向可观察转变,所谓的从有变无,不过是从可观察到不可观察。在这里,物质不灭,能量不灭。如果学了西方科学,相信了精密仪器的表象观察,就以为物质真的可以消失,也可以无中生有,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再相信中医学理论了,因为中医对疾病的把握就建立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关系之上。

第五、中医是一门人体管理的学问,它讲究的是如何通过人体的管理使人体与自然的变化相和谐。这就象管理企业一样,如何通过企业管理使企业顺应市场的变化。而如果学了西方科学,人体就被拆成了毫无关系的机器零件,疾病也被看成是机械零件坏了。这样一来,中医治病的方法就不理解了。
第六、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即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整体恢复管理,这样一来,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而如果学了西方科学,无形的整体力量被忽视,治病成了一种换零件的学问,"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如果用这种方法来看中医,中医治病就变得不可理解了,它没有针对局部病变,却治好了局部病变,仿佛是一门玄学。

    总之,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分别建立在不同前提假设之上的科学,立足点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如果我们一直受西方科学教育,就会习惯站在西方科学的立足点上来认识中医,这样一来,中医的科学性顿失,甚至越学越觉得它很荒谬,不少学中医的人反而成为废除中医的急先锋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要避免这种现状,使更多的中国人理解中医,学好中医,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学习东方科学的认识观,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国民人心,学中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提高中医疗效。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世代流传,担负着除病济世、造福百姓的重任,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既有培育中医药人才力量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需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校推广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通过历代中医名家、中医经典著作、常见药材的图文介绍,或是常用制药工具、药材标本或中药饮片的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医药,接触中医药,感悟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还将有效引导他们去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宝库,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取得实效,无疑要使其融入校园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活力。在寓教干乐中,让孩子们爱上中医,学有所得,真正让中医药文化一步步在校园中扎根、萌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溃疡性结肠炎,清热利湿7剂若失。 李高勤

    司某,男,57岁。电子肠镜:1.升结肠息肉;2.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阳明热伤津,津液输布异常为湿,湿聚为热。患者无明显口渴,说明湿盛,津伤尚可。7剂服完,自诉大便已正常。所幸,此次不辱所托。

  • 口中不适三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5日戈某,女,47岁,初诊。邪犯阳明则口中不适,月经来时肝阴始亏,邪热上犯则头晕频作。服药后变化不大。服药后症状不改善。口中不适稍微减轻,近两个月经常吃螃蟹,总共吃了约二三十只。

  • 不生烦恼,即得自在 陈鹏

  • 胃胀1月余,中药3剂症减 宗琪

    患者:于某某性别:女年龄:73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15日主诉:胃胀1月余。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小儿的一些常见病和用药经验分享 曹雪盼

    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但发热过久或过高,可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在婴幼儿可引起惊厥,应及时处理,积极查明病因。本病最常见于中医学伤寒、温病的病程中。

  • 做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谢江强

    做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1岁的田女士,5年前曾怀孕过一次,但当时因为个人家庭原因,不得已做了人流。小马已经28岁了,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此不在乎。对于待孕的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 气血足则百病无 谢江强

    气血足则百病无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另外,靳女士的面色非常晦暗,这正是贫血的征兆。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并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2至3小时。

  • 附子的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温阳散寒、祛湿止痛、化瘀止血等。附子主要以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而闻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寒症疼痛等疾病。下面将介绍几个含有附子的方剂,并探讨其临床用法的变化。总的来说,附子的临床用法发生了许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