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西医学习很简单,它把人当成是机器,只要记住一个个零件,再知道怎么组装就行了。而中医学习比较难,因为它把人当成是和自然普遍联系的整体,要想学好它,就必须正确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果我们接受了西方科学的思维,不承认这些观察不到的关系存在,那么就不可能去理解中医,更不可能学好中医。
![](https://www.igancao.com/aq//asset/seo/img/null_img.png)
让我们来看看中医和西医的基础思维有多大的不同?
第一、中医学的基础是气一元论,这里的物质基础是活的,用西方科学的话来说就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原因很简单,气被认为在空间中是连续的,而且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只要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一定是在被压迫中存在,本身就充满着能量,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如果我们学了西方科学,物质的基础假定是死的,能量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这样一来,中医的基础就理解不了,当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中医学理论也无法理解了。
第二、中医是用统一的一种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来认识自然界的一切的。自然规律不是具体东西,而是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如果学了西方哲学,学了对立统一规律,与它混为一谈,阴阳学说就被抽离了骨架,成了空洞的哲学了。如果学了西方科学,自然规律被当成是某种基本粒子,中医的灵魂就丢了!
![](https://www.igancao.com/aq//asset/seo/img/null_img.png)
第三、中医历来都是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要顺应自然。也正是这种观念的影响,才造就了中医的疾病观,人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而西方文化则一直强调人文主义,把人凌驾在自然之上。学了西方科学,受了科学万能论的影响,相信了不确定理论,就再也不会相信大自然对人的决定性作用了,中医的疾病观就不理解了。
第四、中医坚持万物归一,真正的"一”是不可观察的,所谓的无中生有,不过是从不可观察向可观察转变,所谓的从有变无,不过是从可观察到不可观察。在这里,物质不灭,能量不灭。如果学了西方科学,相信了精密仪器的表象观察,就以为物质真的可以消失,也可以无中生有,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再相信中医学理论了,因为中医对疾病的把握就建立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关系之上。
![](https://www.igancao.com/aq//asset/seo/img/null_img.png)
第五、中医是一门人体管理的学问,它讲究的是如何通过人体的管理使人体与自然的变化相和谐。这就象管理企业一样,如何通过企业管理使企业顺应市场的变化。而如果学了西方科学,人体就被拆成了毫无关系的机器零件,疾病也被看成是机械零件坏了。这样一来,中医治病的方法就不理解了。
第六、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即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整体恢复管理,这样一来,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而如果学了西方科学,无形的整体力量被忽视,治病成了一种换零件的学问,"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如果用这种方法来看中医,中医治病就变得不可理解了,它没有针对局部病变,却治好了局部病变,仿佛是一门玄学。
![](https://www.igancao.com/aq//asset/seo/img/null_img.png)
总之,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分别建立在不同前提假设之上的科学,立足点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如果我们一直受西方科学教育,就会习惯站在西方科学的立足点上来认识中医,这样一来,中医的科学性顿失,甚至越学越觉得它很荒谬,不少学中医的人反而成为废除中医的急先锋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要避免这种现状,使更多的中国人理解中医,学好中医,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学习东方科学的认识观,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国民人心,学中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提高中医疗效。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世代流传,担负着除病济世、造福百姓的重任,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既有培育中医药人才力量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
![](https://www.igancao.com/aq//asset/seo/img/null_img.png)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需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校推广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通过历代中医名家、中医经典著作、常见药材的图文介绍,或是常用制药工具、药材标本或中药饮片的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医药,接触中医药,感悟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还将有效引导他们去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宝库,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取得实效,无疑要使其融入校园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活力。在寓教干乐中,让孩子们爱上中医,学有所得,真正让中医药文化一步步在校园中扎根、萌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杨家强主任供稿
![](https://www.igancao.com/aq/asset/seo/img/ico_wraning.png)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孩子的形气未充,吃东西不能过量 谢江强
孩子的形气未充,吃东西不能过量《庄子·天地》里有一句话:“物成生理谓之形。”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其“脏腑娇弱,形气未充”的特点,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什么都不能过量,比如,给孩子吃东西不能过多,给孩子用药不要太猛烈等,以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
孩子情绪压抑,肝气不舒,就会影响脾胃 谢江强
孩子中焦(脾胃)里的积滞长期堆积,不能被运化,就会慢慢地变成热。本来,肝气跟脾气从左边升,胃气和胆气从右边降,心肺之气随着胃气往下降,中焦一旦发生堵塞,就会影响人体的气机循环。不仅是成人,孩子的身体也会因为中焦阻滞而受到影响。 -
对照条文7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从症状上来说都有“咳”,不同的仅仅在“脉”上,但用方上却存在很大不同!这两条的对比要从“脉证”方向入手,结合方药去分析揣测仲景思路,反复研究再经临床锻炼才能有所收获!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头痛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7剂+大椎局部血络刺血拔罐方组:柴胡60g法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肉桂20g赤芍20g生姜20g(切)制附片15g仙鹤草60g葛根60g川芎20g大枣6个(擘)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 -
失眠 潘洪波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酸枣仁在失眠这个问题上用的广、原材获取也不容易,近些年的价格一直是飞涨,很多患者用起来负担也是挺大的。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四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咳嗽伴咽痒数天”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数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并伴咽痒,夜间症状较重,曾口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
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医案一则 张新东
诊断:阳明病处方:黄连阿胶汤黄连12黄芩10白芍10阿胶8首乌藤15龙骨30牡蛎306剂颗粒冲服早晚分服思路:从口干口苦、盗汗,舌红苔少基本可以确定阳明病,心阴虚火旺,阴囊潮湿是黄连黄芩湿热证,惊醒是龙骨、牡蛎证。所以严格来讲黄连阿胶汤是阴虚湿热证。 -
临床不可忽视对呼吸模式的处理 倪晨斐
呼吸对整个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临床中不可忽视,可做相关的手法调整参考运动康复中的DNS、PRI技术,对呼吸肌进行筋膜松解。 -
伤寒论 李华歆
52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所以仲景告诉我们先刺“风池”、“风府”的目的在于“给邪以出路”!目前公众号粉丝4963人!
最新文章
-
旋覆代赭汤1 李华歆
——萧楚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旋覆代赭汤!言归正传,让我们先看看“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 谢江强
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膏方服用的最好时间段是每年的立冬至来年的立春,历时3个月左右。但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并非人人适合,急性病和有感染的患者、慢性疾病的不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危重病人不宜服用膏方。
-
治疗小儿复感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
-
感冒后咽痒咳嗽1周,中药3剂愈 宗琪
患者:董某某性别:男年龄:18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16日主诉:感冒后咽痒咳嗽1周。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慢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多与脾胃虚弱、湿邪困脾等因素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十二指肠溃疡黑便案。 李高勤
李某,男,35岁。主诉:胃胀、不消化1年,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半年。偶尔头晕,胃部胀痛,有顶着胃的感觉,有时候饿了也痛。[检查]胃肠镜:慢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溃疡A2期。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温习一下吴茱萸汤 张宝华
五、未来研究方向目前,吴茱萸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
-
中医视角下的肺结节 张宝华
三、临床表现肺结节患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