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2023.12.17 1174阅读 评论数 31 90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病案一:界某某,女,5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皮肤瘙痒3天。

现症见:手腕皮肤丘疹色红瘙痒,夜间尤甚,遇热加重。方证辨证:此为“皮肤泻心汤证”,宜此方加减治疗,其方如下:

干姜6黄芩10黄连6生甘草15大枣4枚

半夏10党参10金银花10元参12

土茯苓12蝉蜕10地肤子10

结果:2023年8月13日服用上方3付后,诸症已!

病案二:聂某某,男,41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聂堡村,2023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左耳后上方皮肤渗液10月。

现症见:左耳后上方皮肤渗出黄色液体瘙痒,口干渴喜热饮,胃胀胃凉,便溏,一日三次,尿黄,口臭。

方证辨证:此为皮肤泻心汤证,宜此方加减治疗,其方如下:

干姜6黄芩10黄连6生甘草15

大枣4枚半夏10党参10金银花10

土茯苓12元参12苍术10炒白术10

结果:2023年10月16日电话随访,服用上方3付后,诸症明显减轻,于上方加地肤子10蝉蜕10善后,10月26日因他病前来就诊,查看得知服用上方5付后诸症已!

按语:皮肤泻心汤为笔者自拟名,原方以甘草泻心汤打底,再加上金银花、元参和土茯苓而成,此方为曾荣修先生治疗皮肤病的通用方,开创了通过调理中焦脾胃升降而治疗皮肤病的思路。金银花针对热毒,取其辛凉使邪从皮肤而解;土茯苓针对湿热,止瘙痒使邪从小便而解;元参有二个作用,取其咸可软坚散结,治疗疙瘩,如病案一;取其解毒可治溃烂化脓,如病案二。此三味可称之为皮肤病三味。


饮食入胃,在中气的作用下化生气血,滋养人体,这是正常的生理代谢;若遇到胃气虚,那么一部分饮食没有化生气血,而变成痰饮,在上焦大气的布散下来到皮肤,这是病理产物,不能滋养皮肤,最终还是要从皮肤代谢出去,于是形成了疙瘩丘疹。若有热则皮肤色红,若有湿则皮肤高凸,若有湿热则皮肤高凸且色红,病案一即是如此,这是阳性皮肤病形成的机理。按照六经辨证属阳明与太阴合病,病机当为皮肤湿热兼有脾胃虚寒。黄芩和黄连针对湿热,党参、干姜和甘草有理中汤之义,针对脾胃虚寒;黄连由一两增加为二两,干姜由三两减为二两,可知湿热多而虚寒少,故病机中的文字描述为湿热在前而虚寒在后,虚寒是本,湿热是标。因为属虚寒,故夜间尤甚;因为属湿热,故遇热加重;因为属阳明,故遇热加重;因为属太阴,故夜间尤甚。此为皮肤泻心汤之病机也!与上二案之症较为合拍,故取效甚捷!

之所以加蝉蜕,取其辛凉以助金银花,使邪从皮肤而解;之所以加地肤子,取其利尿以助土茯苓,使邪从小便而解,且两者均可止痒,与皮肤病三味可以相须为用。这些都是上面两个病案所共有的药物,但是皮肤确有干湿之别,病案一属干,病案二属湿。干者用皮肤泻心汤加地肤子、蝉蜕,湿者再加苍白术,若合用皮肤解毒汤则更佳。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夏耀飞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允富 资质认证

    学习

    2023-12-19 12:33 评论数 0 0
  • 肖奎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3-12-19 10:44 评论数 0 0
  • 王丽 资质认证

    感谢分享学习

    2023-12-19 10:01 评论数 0 0
  • 凌文津 资质认证

    学习了,开拓思路。感谢分享!

    2023-12-19 08:42 评论数 0 0
  • 蔡根深 资质认证

    感谢分享!功德无量!学习了!

    2023-12-19 08:02 评论数 0 0
  • 叶政 资质认证

    感谢分享

    2023-12-19 07:49 评论数 0 0
  •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好的

    2023-12-19 06:09 评论数 0 0
  • 杨敬 资质认证

    已学习

    2023-12-19 05:36 评论数 0 0
  • 何国栋 资质认证

    学习

    2023-12-18 10:18 评论数 0 0
  • 陈锦辉 资质认证

    皮肤泻心汤,由甘草泻心加银花,土茯苓,元参组成,主治皮肤瘙痒症确有疗效,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该方泻心之火,健脾燥湿,寒热调和,祛风止痒,标本兼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方。感谢夏医师的临床分享!功德无量!

    2023-12-18 09:54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小柴胡汤治疗耳痛的运用 宁加银

    患者,女,贺某,54岁,主诉:耳乳突处反复发热伴疼痛4+月,现病史:耳乳突处疼痛,口苦,目眩,口干,渴欲饮水,时有小腹冰凉,时有耳乳突处灼热感,无流脓破溃,时有潮热感,汗出,颠顶头痛,头痛如劈,时有肢体麻木,情绪焦虑,小便可,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为医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 修行(陈鹏医生) 陈鹏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中医治疗月经过多临床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月经过多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内出血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中医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在中医治疗月经过多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

  • 柴胡桂枝汤 张宝华

    柴胡桂枝汤一、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半芍药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现代剂量桂枝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芍药大枣[擘](6枚)生姜柴胡二、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桂枝汤小记 张宝华

    自此之后,桂枝汤便成为了中医治疗感冒和发热的经典方剂之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在服用桂枝汤时,应注意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

  • 先心病胸闷气短乏力案,症状若失。 李高勤

    段某,女,25岁。患者1诊网治失眠,效果好后二诊治先心病的胸闷气短乏力,缓解50-60%。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方经验总结 崔国宁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淋巴结肿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主要与湿热、瘀血、气滞等病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