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用药经验

2025.01.04 44阅读 评论数 0 0

摘要: 中风先兆作为中风发生前的重要预警阶段,及时有效的干预对预防中风具有关键意义。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中风先兆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医家观点,结合现代临床实践,深入剖析中医对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阐述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用药、特色单味药应用以及用药配伍要点,旨在为中医治疗中风先兆提供全面且系统的用药参考,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风发病风险。

一、引言

中风,又称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风先兆作为中风发病前的特殊阶段,出现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謇涩等一系列症状,此时机体已处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临界状态。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中风先兆治疗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经验,通过精准用药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可有效逆转病情发展,预防中风发生。

二、中医对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的认识

气血亏虚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失养等因素耗伤气血。气血不足,清窍失养则眩晕;肢体筋脉失濡则麻木不仁。正如《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脉瘀滞,渐成中风之虞。

肝肾阴虚

年高肾精亏虚,或房事不节,耗伤肝肾之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风阳上扰头目则头痛、眩晕;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窜扰经络可致肢体颤动、麻木。《类证治裁・中风》提到:“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痰浊内生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化为痰浊。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眩晕;蒙蔽清窍可出现言语不利、神昏等;流注经络,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丹溪心法・中风》言:“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瘀血阻络

情志不畅,气滞血瘀;或外伤、久病入络等使瘀血内生,阻滞脑络及肢体经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脑髓失养,发为眩晕、头痛;瘀血痹阻肢体脉络则麻木、疼痛。《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三、辨证论治用药经验

肝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药: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黄芩、栀子等。天麻平肝熄风,为治风之要药,《本草汇言》称其 “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与天麻相伍,增强平肝熄风之力;石决明质重潜阳,清肝明目,助天麻、钩藤平抑肝阳;牛膝引血下行,折其亢阳,并能补肝肾;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固本培元;黄芩、栀子清肝泻火,使肝经热清,风阳自熄。

痰浊内阻证

主症: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用药: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天麻、泽泻等为常用之品。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治痰要药;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与半夏合用,即二陈汤之意,增强化痰理气之功;茯苓健脾利湿,渗湿以助化痰;白术健脾燥湿,培土以绝生痰之源;天麻化痰熄风,止眩晕;泽泻利水渗湿,引湿浊从小便而去,使清阳得升,眩晕自止。

瘀血阻络证

主症:眩晕,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面色晦暗,唇甲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用药:活血化瘀,通窍活络。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地龙、水蛭等为主。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行头目,下达血海,可有效改善头部瘀血阻滞之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相须为用,增强化瘀之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地龙通经活络,善于走窜,引诸药直达病所;水蛭破血逐瘀,药力峻猛,对瘀血重症,少量用之可化瘀通络,防中风于未然。

气血亏虚证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用药:益气养血,调养心脾。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炙甘草等常用。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鼓动气血运行;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助气血生化;当归、白芍、熟地养血滋阴,当归又能活血,使补而不滞;川芎活血行气,与补血药配伍,气血并调;炙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全方共奏气血双补,濡养周身之功,改善气血亏虚之象,预防中风因虚而生。

四、特色单味药应用

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含有水蛭素等多种抗凝、抗血栓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在中风先兆瘀血阻络证中,可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临床应用多研末冲服,一般用量为 1 - 3 克,以避开其峻猛之性,又能发挥化瘀通络之效,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者慎用。

地龙

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之效。其通络作用在中风先兆治疗中尤为突出,能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且富含蚓激酶等成分,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从而起到抗血栓形成作用。临床可水煎服,用量 10 - 15 克,常与其他活血通络药配伍,用于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经络阻滞症状,因其性寒,脾胃虚寒者宜配伍温性药物同用。

天麻

天麻甘平,归肝经,平肝熄风止痉功效确切。不仅能有效缓解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还能改善风痰上扰之症。现代研究发现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保护脑神经细胞。临床应用广泛,既可单味研末吞服,也可入复方配伍,用量 3 - 10 克,对风证无论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为中医治疗中风先兆的核心药物之一。

银杏叶

银杏叶味甘、苦、涩,性平,归心、肺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之功。其提取物银杏黄酮、银杏内酯等成分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中风先兆防治中,对伴有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的患者尤为适用,可制成银杏叶片剂、胶囊等口服,也可水煎取汁服用,用量一般为 6 - 12 克。

五、用药配伍要点

动静结合

在遣方用药时,常将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动药与养血滋阴、益气固本之静药配伍。如用川芎、水蛭等动药活血化瘀时,配伍当归、熟地等静药养血,既推动瘀血消散,又防伤血耗气,使血脉通畅且气血充盈,达到动静相济、瘀去新生之效,维持脑部及周身气血的正常运行。

升降相因

针对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之证,用药注重升降配伍。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引风阳下行,配菊花、薄荷等轻清上扬之品,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使上亢之阳得降,头目清利,又无寒凉太过抑遏阳气之弊,顺应人体气机升降规律,调整阴阳平衡。

化痰祛瘀同治

痰浊与瘀血常相互胶结,阻滞脉络,诱发中风先兆。临床用药时,常将半夏、陈皮等化痰药与川芎、桃仁等化瘀药联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痰以畅气血之路,化瘀以通痰滞之络,痰消瘀化,经络通畅,病情自缓。

标本兼顾

既要治标,缓解眩晕、麻木等中风先兆症状,又要治本,针对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等内在病因调治。如黄芪、党参补气治本,配川芎、地龙治标通经络;熟地、枸杞补肝肾之阴治本,合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治标,使症状缓解的同时,机体脏腑功能得以恢复,增强抗御外邪、预防中风之力。

六、结语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用药经验,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通过精准用药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展现出独特优势。无论是辨证用药、单味药特色发挥还是巧妙的配伍组合,都为中风先兆治疗提供了多元化路径。然而,目前中医治疗中风先兆仍需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技术,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深入挖掘中药作用机制,优化用药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临床,降低中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传承与发扬中医防治中风的宝贵经验。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颈椎病 张宝华

    既往有颈椎病,腰椎间盘膨出病史,否认过敏史。是方乃取葛根汤开太阳之表,去风寒湿之邪。

  • 伤寒论 李华歆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第52条中患者同样是得了“麻黄汤证”,且脉见“浮数”,小编在前几天的文章里曾经提到“麻黄汤证”中脉见“浮数”说明患者“发热”的程度可能比“恶寒”的程度要严重,此时使用“麻黄汤”达到驱邪解表的目的!

  • 鹅口疮 谢江强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危及生命。适用于小儿鹅口疮。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

  • 虚劳的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142贺某,女,43岁。医案143施某,女,30岁。无业,2019年4月23日初诊。既往经行腹痛,服上药后,此潮行经,未见痛经。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

  • 猪苓汤 李华歆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猪苓(去皮)一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阿胶一两滑石(碎)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

  • 小儿生长发育阶段与患病的关系 谢江强

    小儿生长发育阶段与患病的关系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七个阶段,首先是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都被称为胎儿期。

  • 甲状腺结节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结节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由单纯性甲状腺肿发展而来,广泛见于世界各地,常见于离海较远的高原山区。痰气凝滞日久,使血液的运行亦受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则可致瘿肿乃至结节。

  • 心肾不交之鼻衄证 病例分享 郭文龙

    近2年鼻子出血次数明显增多。遂用甘草泻心汤调脾胃升降之枢机,中焦运转恢复,诸证自除。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 眩晕综合征的病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110孙某,女,68岁。现病史:头晕间歇发作5年,平卧时,头左顾右盼则眩晕。气虚血瘀,血行不畅,血瘀血不载清阳之气,亦是眩晕发作病因之一。医案111张某,女,32岁。本方重在平息肝风,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疗效较好。

  • 什么叫针入痛止?针刺治疗背部软组织劳损 于军

    小伙子往治疗床趴时还“哎呦”一声,看来疼痛剧烈。小伙子背不疼了,左上肢也活动自如了。嘱回家热敷背部针眼,按压右手穴位时活动腰背。针入痛止,小伙子高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