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金解毒散加减治丹毒5天痊愈

2023.05.30 725阅读 评论数 4 21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患者,赵某,5月10日初诊,诉6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感右下肢瘙痒肿胀难忍,服用氯雷他定及腺苷钴胺片、金蝉止痒胶囊,外用季德胜蛇药片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自感右腿肿痛有所加重,遂来中医科就诊。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考虑为丹毒-风热犯表。
考虑本院无成药金黄散,打粉周期比较长,故使用如金解毒散加减,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组方如下:
生黄芪(1g*1000) 12g/10.0000g ,黄芩(1g*1000) 9g/10.0000g ,1.黄柏盐(1g*1000) 9g/10.0000g ,1.黄连(1g*1000) 3g/10.0000g ,1.白术(1g*1000) 9g/1.0000g ,1.桔梗(1g*1000) 9g/10.0000g ,1.天花粉(1g*1000) 9g/10.0000g ,1.皂角刺(1g*1000) 6g/10.0000g ,1.连翘(1g*1000) 9g/10.0000g ,1.蒲公英(1g*1000) 9g/10.0000g 
1.牛膝(1g*1000) 9g/1.0000g ,1.党参(1g*1000) 12g/10.0000g ,1.生甘草(1g*1000) 3g/10.0000g 
5贴,代煎,早晚餐后各一包。



5月22日再次遇到患者,诉服药2天见效,5天肿痛完全消失,关键价钱还比之前开的西药和成药便宜很多。

本来,我只是个善于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中医内科医生,经此病例,更加坚定只要辩证正确,疗效就是显著的。方向把握准了,比速度(药量及加强)更重要。用内科的方法治疗外科病,同样有神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丁微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

  • 膏方有何特点和神奇功效 谢江强

    膏方有何特点和神奇功效膏方最大的特点是因人处方、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综合调理、针对性强、非一般补品可比。临床定制膏方,一人一方,针对性强,疗效稳定。膏方药性和缓而且持久,对于各种虚证有独特功效。

  • 小儿医案二则(2) 王建飞

    小儿案一:2023年11月06日汪某,女,1岁,初诊。小儿案二:2023年10月15日夏某,女,15岁,初诊。月经正常,经常打喷嚏,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仅以此案辨析,排除脑外伤先天因素等。虽服用西药控制,但病根不除,日久生变,痰浊内生则成过敏性鼻炎、经常打喷

  •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治疗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应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本文将介绍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 半夏厚朴汤 张宝华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 谢江强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无法用在正处小韦是一名大学生,最近早起偶尔会发现自己梦遗,同寝室的哥们都笑他是不是梦到了不该梦的,可是他确实是无原因的梦遗,因此十分困扰。

  • 乌头赤石脂丸 李华歆

    当你已经排除了相关“心痛”的急症风险后,患者又跟你说了疼痛可能是之前受寒导致,而疼痛的性质是一种冷痛,于是你考虑了用仲景名方——乌头赤石脂丸!

  • 打嗝 胃脘烧灼案 李高勤

    刘某,女,55岁。主诉:胃脘部烧灼2年,打嗝1周。

  • 中医临床巧治肺结核 崔国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医临床巧治肺结核的研究和推广,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 头痛小记 张宝华

    根据病因的不同,头痛可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或眩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内伤症状。同时,应与颅内病变、偏头痛等疾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