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案例
袁某,男 61
主诉:右上肢肌力减退2年,加重3月。
现病史:2年前患者抬重物后出现右上肢乏力、胀痛,持物不稳,患者未予重视,未系统治疗,此后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右上肢应力性震颤伴肌肉萎缩。遂多次就诊于外院,予营养神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稍有改善。3月前患者因症状加重前来就诊。
入院症见:双上肢及肩背部肌肉萎缩、无力、震颤,不能持重物,以右上肢为甚。右上肢、肩背部胀痛,右上肢远端关节伸屈受限,精神纳眠差,二便调。
神经系统检查:舌体震颤,双上肢及肩背部肌肉萎缩伴肌束震颤,右侧较左侧为甚,右上肢远端关节屈伸受限。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高,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罗索里莫征(+),双侧掌颌反射(-),四肢腱反射(+++),其余病理征未引出,感觉系统、共济运动检查正常。舌红苔白,脉沉弱。
中医诊断:痿证(脾胃虚弱证);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分析:
1.(运动神经元病-MND)概念特点:
定义:一组原因不明的,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或其一部分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病。
病变范围:上下运动神经元及其间的传导束。
特点:肌无力、肌肉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一般无感觉障碍。
2.分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渐冻人
进行性脊肌萎缩(PMA):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
原发性侧索硬化(PLS):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进行性延髓麻痹(PBP):桥脑和延髓运动神经核
3.ALS临床表现:
a.发病年龄:40-50 男女比例2:1
b.起病隐匿,缓慢进展,肌无力及萎缩自远端开始,非对称性,兼有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
c.首发症状手指不灵活,精细动作不准确,肌无力和手部小肌肉萎缩,大小鱼际肌、骨间肌明显,40%患者从手部肌肉开始,出现无力之前可先出现肌肉痉挛,继之出现肌纤维颤动和锥体束征。
4.体查:双上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远端重于近端,萎缩的肌肉可见明显的肌束震颤,肌张力不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双下肢肌力尚可,但肌张力极高,腱反射(++++),持续的髌阵挛和踝阵挛,无感觉障碍。
病情进展:肌无力延及颈肌、吞咽肌、呼吸肌
患者多死于肺部感染 2-5年内死亡 。 20%生存5年,平均病程3-5年
5.鉴别:a.脊髓空洞症 b.椎管狭窄症 c 颈腰椎间盘突出 d脊髓肿瘤等
6.中医的认识和治疗:
治痿独取阳明 手足阳明经、相应夹脊穴
主穴 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夹脊穴
下肢: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穴
其他:放血、火针、电针、穴位注射VB12
7.中药治疗:
a.肺热伤津: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清早救肺汤加减
b.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加减
c.脾胃虚弱: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加减
d.肝肾亏虚: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加减
e.脉络瘀阻证: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词其二 张宝华
青春年少也曾,指点江山激昂。几经风雨秋如故,春江逝水莫愁。诗中数位燕雀,词里几尊骚客。比不过酒中真儿女,情肠十八弯。太公八旬西伯望,丹溪四十方研医。李广绝功难封,冯唐机至已老,好个造化弄人。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己巳日于家中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闲词其一 张宝华
危楼昨夜又西风,落叶知多少。春蝉丝网好过冬,人已四十上老下有小。浊酒清月相顾,悠悠秋千索支影。身客梦里谁为主?山水程程惟天地容平。甲辰年壬申月乙丑日张宝华于客居。 -
体内有湿气 谢江强
体内有湿气的孩子,可以多吃点儿萝卜萝卜具有帮助身体通气行气、排湿的作用。还有些孩子体内湿气重,可能是吃了寒凉的药物导致的。c.给孩子外用藿香正气水祛水湿对于孩子体内有积食,脾胃虚弱,水湿重的情况,我还建议家长外用藿香正气水。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三伏贴 李华歆
知道了啥是“三伏天”后,我们就知道啥是“三伏贴”了,其实古人真的非常牛,他们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观念,啥叫“治未病”?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怎样年轻10岁 谢江强
怎样年轻10岁阿美和小自己八岁的妹妹一起出门的时候,不认识的人往往会把两人认为是双胞胎姐妹。年龄是女人最大的敌人。驻颜汤组成如下:白术、当归各15克,红景天、玉竹、玫瑰花各10克白术是一味健脾效果非常好的药。
最新文章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泡菜做法2024 陈鹏
四斤水100克盐,30克酱酒泡盐,白酒给坛子消毒,四斤水50克白糖,所有东西都倒坛子里。切菜刀不能沾油,切紫甘蓝调色,切萝卜,甜椒掰成小块,芥兰削皮切滚刀,梨削皮去核切块,木瓜削皮去籽切块。最后花椒半把,河南新一代干辣椒半把,封口。2天后开吃。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 张宝华
某老年男性患者。此乃卫气郁而化热之征,且殃及水津之代谢,卫气根于肾,生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宣于肺,是故郁而而化热,有鼻塞,口干等症,且归宅路艰而现不寐之病,经曰阳不入阴则不寐,故而先宣卫之郁,去其热。久郁伤及津血,营卫不调,故而缠绵难解。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不断尝试
学习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