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二)

2022.09.08 828阅读 评论数 2 7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脉细,为血溶量少,数一为病情进展正气的代谢速度加快。一为正气与邪气交争,出现热证。脉沉主病在里,不可以发汗治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脉微,脉细弱无力,不可发汗。因为细弱脉,阳、气、津血皆虚,此处是阳丢失为主要病机。尺脉微弱,尺脉往来困难了,也不可用下法。尺微弱,下焦阳、气、津、血也都虚。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以阳气虚少衰弱为主,病症表现为寒、冷、病、弱、无力无精神等。脉紧,说明阳气在恢复。恢复到一定程度,正气胜,出现自下利排邪反应。脉暴微,会让医者以为是阳气枯竭,病人垂危。但是手足温暖、紧脉消失,这是正气胜、邪气去,身体处在痊愈康复的状态当中。虽然烦、下利,但邪气衰败,正气赢,一定会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阳、气、津血虚少衰弱,出现了下利。若利自止,说明正气在里还能控制机体(气能接续,气机未坏,有生机的表现)恶寒而蜷卧,是阳气虚少不能温暖的表现,但手足还温,说明虽病重,但机体没有崩坏,阳气还能接续,还有挽救的机会。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病阳气虚少,基础代谢机能低下,身体处于失温状态,故恶寒(恶寒提示同时有表邪存在)蜷缩。但时不时出现烦(恶)热,想去衣被,是人体的阳气经过与邪气抗争后处于胜利的优势,邪气衰,阳气逐渐回复,是有神的表现,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此处的阳微是指寸脉微而力接续,阴浮是指尺脉浮。根据少阴伤寒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证脉为沉的现象推断,少阴中风证也应当是脉沉,此处出现阳微阴浮,是阳气能胜邪,故能鼓舞气血把邪托外出于表,为欲痊愈的表现。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欲解时可以反应人体的气血分布规律与时间的关系。少阴病以失眠为主证,在深夜应当入眠的时候,阳气不足,营养脑细胞不足则难入眠,以说明深夜阳气在里为主,所以在这个时候少阴病最容易解除。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吐、利后,手足不逆冷还是温的,还能发热,阳气转旺,能胜邪的表现,预后良好,不是死证。脉不至,是阳气非常虚了,无力鼓动心、脉的搏动,脉搏接近消失或无,用艾灸灸少阴穴()神门,通过温灸的方式削减寒邪,减轻已经不堪重负的阳气的负担,以寻求生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秋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阳病篇第二十六 韦秋凤

    桂枝一两炙甘草二两牡蛎二两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炙甘草,补胃中津液,行药力。牡蛎凉咸《神农》: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 太阳病篇第二十五 韦秋凤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枚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了太阳病,医者用烧针给病人发汗,针处被寒了,也就是感染了,针口红肿突起,必发奔豚,一定会发生奔豚。炙甘草补津液行药力,大枣全面补津液。

  • 太阳病篇第二十四 韦秋凤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用药。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炙甘草汤解读 韦秋凤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在《千金方》又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严重的阴虚+虚热+阳虚,则成为虚劳的病理现象,此病机的虚劳患者,黄煌老师总结得非常好,1、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三 韦秋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因为汗孔打开了,就不需要再用麻黄类方猛发汗了,而应该用桂枝类方。方用茯苓甘草汤,即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汤。

  • 猪苓泽泻白术药解 韦秋凤

    五脏痞满,水湿互结于五脏胸胁成痞而满,泽泻清热利湿除痞满。泽泻热利湿通水道利小便。五苓散,肾气丸,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茯苓泽泻汤,这些治水方都有桂,诸家都说桂温阳化气兼解表,未免显得肤浅。

  • 桂枝汤类方二十二 韦秋凤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五苓散的方子用法,又点明了五苓散的主要症状还是表证,所以君药仍然为桂枝。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一 韦秋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甘草补津液,调和诸药,缓解药毒,行药力。三才解析法:主治:凉滞寒饮多、津亏病位:表里俱病阳性药:桂枝4温辛甘白术2温辛甘滋微苦平性药:炙甘草2平甘滋茯苓4平甘淡。

  • 桂枝汤类方二十 韦秋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在清表的残留风邪的同时,导引津液各就各位,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就叫做使气得旁流。这种病,是个急病,大枣比较滋腻,会束缚桂枝药力的发挥。

  • 桂枝汤类方十九 韦秋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可以用桂枝汤再次发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整个方子,桂枝汤清太阳中风,人参芍药清热补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