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疑难病症验案

2021.06.16 593阅读 评论数 5 17
1、身如虫行案
陈某,男,75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初诊(2003年9月7日):患者自诉一身皮肤瘙痒,已1年不愈。可是近3个月来,其皮肤瘙痒仅时作时止,犹可忍耐,难耐之症则是一身皮肤竟时时有如虫子爬行一般。时或在上肢,时或在下肢,时或及于胸腹、背部,时或及于头面部,总以四肢发作为甚。夜间亦发,以至夜寐不安。由于发作之时,是一种虫蚁爬行之感,因此每常脱开衣服去查找,但并未发现虫蚁、跳蚤、虱子以及其它虫类杂物。患者一再诉述,此种虫行的感受比一身瘙痒更为痛苦。察其身上并无疮疹,惟见其下肢轻度浮肿。询及四肢畏冷。并觉四肢酸重,精神疲乏。舌苔薄白而滑。脉细缓。辨证:气虚皮水证。治法:益气通阳化水。主方:防己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10 g,茯苓皮3O g,桂枝6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二诊(9月14日):诉一身如虫行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双下肢浮肿已除,疲乏酸重感亦觉减轻。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微调剂量再进。
/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8 g,茯苓30 g,桂枝4 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9月24日):诉上症大减,近3日以来,身如虫行之感仅偶有发作,且感觉轻微。双足酸重明显减轻,精神亦明显转佳,但原患身痒未除。舌苔薄自.脉细。再拟原
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处方:黄苠30 g,汉防己6 g,茯苓30 g,桂枝3 g,防风10 g,赤芍1O g,刺蒺藜15 g,乌蛇肉15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按:身如虫行之症,《伤寒论》谓其属虚,“阳明病,。。。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本案患者年迈体弱,又见疲乏,脉细,属气虚无疑。然患者双足浮肿而酸重,且舌上见薄白滑苔,是水气病之征。《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可见,本案患者既属气虚,又兼皮水,故防己茯苓汤在所必用。又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谓此方“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故借用之。




2、右乳下筋痛硬肿案
刘某,女,38岁,长沙市望城县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4月11日):诉1个月前发病,初起时,自觉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阵发痉挛疼痛。数日之内。其疼痛处逐渐肿起。疼痛也随之加剧。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炎”、“肋间神经痛”.但经治月余未愈。诊见患者自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肿起呈一条直线,凸出皮肤,约有筷子粗细,长约尺许,宛如一根铁丝埋在皮下。坚硬不移,疼痛拒按。其痛日夜不休,人夜益甚,以至彻夜不得眠而呼叫声不绝。察其疼痛硬肿处并无发热,皮色不变,并非痈肿。询其发病之前是否有过大怒或过于忧思等情志刺激?答日:“虽有过,但已如过往烟云了。”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经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O g,当归尾10 g,川芎1O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甘草6 g。l0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右乳下硬肿之筋已消减过半,凡消减处,疼痛亦随之消除,现仅右侧少腹尚有一段硬肿未消,约有2~3寸许。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合金铃子散再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当归尾1O g,川芎l0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川I楝子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5月5日):右乳下一条线之硬肿已全消,其疼痛已完全解除。患者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舌苔薄白,脉弦细。改拟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以善后之。
处方:当归尾10 g,赤芍10 g,炒白术1O g,茯苓10g,柴胡10 g,玄胡l0 g,Jll楝子l0 g,郁金15 g,甘草6g。1O剂,水煎服。
按:右乳下缘,期门穴所在.从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属足厥阴肝经所过。《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上贯膈,布胁肋。”夫肝主气机疏泄,又主藏血。若肝气失疏而郁滞.则血随气郁而为痛为胀。本案患者即是因肝气郁滞而致气血瘀阻之证。用血府逐瘀汤,一以疏肝理气,一以活血逐瘀,故取效甚佳。




3、少腹胀满小便频数案
胡某,女,42岁,湖南省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2年3月7日):患者自诉在1个月前,某日下午7时开始与朋友们打牌,直至次日凌晨1时许。由于当晚兴致特别高,其间只顾喝茶水,竞忘入厕小便,下牌桌后方觉小腹甚胀,小便急迫,慌忙人厕小便。但排完小便之后,仍觉少腹膀胱部胀满不舒。次日,其少腹胀满不舒逐渐明显,且每次解小便之后,仍觉小便未净,以致频频人厕,小便次数明显增多,白日尚可忍受,迨至夜晚则因小便次数过多而严重影响睡眠。如果强忍不尿.甚则小便自遗。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膀胱炎。但经用中西药治疗月余,其少腹胀满、小便频数均未见减轻。诊见患者精神明显疲乏,舌淡苔薄白而滑,脉细缓。
辨证:气化不利,膀胱蓄水。主方:春泽汤。治法:化气利水,兼以益气。
处方:党参20 g,炒白术lO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0 g,桂枝6 g,乌药10 g。7剂,水煎服。
二诊(3月14日):诉少腹胀满明显减轻,小便频数亦显减。舌脉如前。拟前方再进。
处方:西洋参片10 g,炒白术10 g,茯苓15g,猪苓1O g,泽泻1O g,桂枝5 g,乌药l0 g。7剂,水煎服。旬日之后,患者前来告知,诸症悉愈,精神转佳。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宣明五气篇》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小便的排泄正常与否,取决于膀胱的气化功能。本案患者因忍尿过度,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受损,出现少腹胀满,小便频数。甚则小便自遗。此与《伤寒论》所指膀胱蓄水证相似,《伤寒论》之蓄水证,是由外受寒邪伤及膀胱,影响气化,造成蓄水。而本案病证是由忍尿过度伤及膀胱,影响气化而为蓄水,二者病因不同,病机则一。




4、右乳下筋痛硬肿案
刘某,女,38岁,长沙市望城县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4月11日):诉1个月前发病,初起时,自觉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阵发痉挛疼痛。数日之内。其疼痛处逐渐肿起。疼痛也随之加剧。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炎”、“肋间神经痛”.但经治月余未愈。诊见患者自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肿起呈一条直线,凸出皮肤,约有筷子粗细,长约尺许,宛如一根铁丝埋在皮下。坚硬不移,疼痛拒按。其痛日夜不休,人夜益甚,以至彻夜不得眠而呼叫声不绝。察其疼痛硬肿处并无发热,皮色不变,并非痈肿。询其发病之前是否有过大怒或过于忧思等情志刺激?答日:“虽有过,但已如过往烟云了。”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经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O g,当归尾10 g,川芎1O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甘草6 g。l0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右乳下硬肿之筋已消减过半,凡消减处,疼痛亦随之消除,现仅右侧少腹尚有一段硬肿未消,约有2~3寸许。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合金铃子散再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当归尾1O g,川芎l0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川I楝子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5月5日):右乳下一条线之硬肿已全消,其疼痛已完全解除。患者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舌苔薄白,脉弦细。改拟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以善后之。
处方:当归尾10 g,赤芍10 g,炒白术1O g,茯苓10g,柴胡10 g,玄胡l0 g,Jll楝子l0 g,郁金15 g,甘草6g。1O剂,水煎服。
按:右乳下缘,期门穴所在.从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
腹部,属足厥阴肝经所过。《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上贯膈,布胁肋。”夫肝主气机疏泄,又主藏血。若肝气失疏而郁滞.则血随气郁而为痛为胀。本案患者即是因肝气郁滞而致气血瘀阻之证。用血府逐瘀汤,一以疏肝理气,一以活血逐瘀,故取效甚佳。





5、四肢灼热麻木案
袁某,男,39岁,湖南省某企业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6年6月20日):患者自诉两个月前开始感到四肢发热,上肢自肩至肘乃至手指.下肢自股至胫乃至足掌,肌肤感到灼热,宛如涂抹了辣椒水一般,其火辣之状,昼夜不减。并兼四肢麻木,入夜则麻木尤甚。但其胸腹及腰背等躯干部位却并无灼热麻木感.自用体温表屡测体温均为正常。去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诊见其四肢皮肤不红不肿,以手触之。其温度并不显高,略发低热状。然其四肢肌肉则较显松弛。询及四肢疲乏无力,伴有口渴、尿黄、自汗、微微畏风等症。舌红苔少而黄,脉象细数。
辨证:阴津损伤,风热之邪客于四肢。治法:养阴清热,疏风通络。主方: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生地15 g,熟地15 g,黄连3 g,黄芩10 g,黄柏6 g,防风10 g,赤芍10 g,知母15 g。10剂。水煎服。
二诊(6月30日):诉四肢发热显减,四肢麻木亦减,自汗,畏风已止,四肢乏力已明显改善。舌红苔少而黄,脉仍细数。拟原方再进l0剂。
过10日,患者至,诉病已痊愈,询问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答日:“汝病既已愈,年轻体壮,不必再药。”按:自觉四肢灼热而躯干并不发热者,临床罕见。盖“四肢为诸阳之本”。《素问?逆调论》曾指出:“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内经》所称“肉烁”,为阳热亢盛,耗伤阴津,燔灼肌肉,遂致四肢发热,肌肉消瘦之证。本案之证与《内经》所述极似,故可谓“肉烁”之实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孙宝林 资质认证

    经典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得不承认古人的中医实力

    2022-03-29 02:52 评论数 0 0
  • 洪肇欣 资质认证

    熊老真的厉害,谢谢老师分享!

    2022-03-20 10:34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病案经典,总结分析到位。

    2021-06-23 08:26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老年性瘙痒,如有虫行,临床碰到一例,女性,当时80多岁,辩证为血虚风动,治愈

    2021-06-16 10:17 评论数 0 0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案例用药简单合理,非常符合大师的风范,我有一本熊继柏老师的医案,看了非常实用,效果很好

    2021-06-16 01:31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再起沉疴,治疗积聚(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康复医案记实 李绍武

    发现乙肝小三阳30余年,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6年,出现过严重腹水。至此,韦总所患积聚的治疗已获得康复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目前仍在继续巩固疗效中。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长期便秘案一 王建飞

    2020年08月14日陈某,男,77岁,初诊。胃纳一般,口干,大便干结2天一次,有时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黄,时有腰酸、梦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后面色黯黑减轻,大便情况改善。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 夏耀飞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叶某某,女,48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红卫村,2023年8月18日初诊。之所以加蒲公英,源于一病家自诉,其妻患有急性泌尿系感染,常用蒲公英煎汤送服三金片,屡试屡验,故笔者记之并用于临床,确有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