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疑难病症验案
陈某,男,75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初诊(2003年9月7日):患者自诉一身皮肤瘙痒,已1年不愈。可是近3个月来,其皮肤瘙痒仅时作时止,犹可忍耐,难耐之症则是一身皮肤竟时时有如虫子爬行一般。时或在上肢,时或在下肢,时或及于胸腹、背部,时或及于头面部,总以四肢发作为甚。夜间亦发,以至夜寐不安。由于发作之时,是一种虫蚁爬行之感,因此每常脱开衣服去查找,但并未发现虫蚁、跳蚤、虱子以及其它虫类杂物。患者一再诉述,此种虫行的感受比一身瘙痒更为痛苦。察其身上并无疮疹,惟见其下肢轻度浮肿。询及四肢畏冷。并觉四肢酸重,精神疲乏。舌苔薄白而滑。脉细缓。辨证:气虚皮水证。治法:益气通阳化水。主方:防己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10 g,茯苓皮3O g,桂枝6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二诊(9月14日):诉一身如虫行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双下肢浮肿已除,疲乏酸重感亦觉减轻。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微调剂量再进。
/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8 g,茯苓30 g,桂枝4 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9月24日):诉上症大减,近3日以来,身如虫行之感仅偶有发作,且感觉轻微。双足酸重明显减轻,精神亦明显转佳,但原患身痒未除。舌苔薄自.脉细。再拟原
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处方:黄苠30 g,汉防己6 g,茯苓30 g,桂枝3 g,防风10 g,赤芍1O g,刺蒺藜15 g,乌蛇肉15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按:身如虫行之症,《伤寒论》谓其属虚,“阳明病,。。。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本案患者年迈体弱,又见疲乏,脉细,属气虚无疑。然患者双足浮肿而酸重,且舌上见薄白滑苔,是水气病之征。《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可见,本案患者既属气虚,又兼皮水,故防己茯苓汤在所必用。又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谓此方“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故借用之。
2、右乳下筋痛硬肿案
刘某,女,38岁,长沙市望城县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4月11日):诉1个月前发病,初起时,自觉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阵发痉挛疼痛。数日之内。其疼痛处逐渐肿起。疼痛也随之加剧。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炎”、“肋间神经痛”.但经治月余未愈。诊见患者自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肿起呈一条直线,凸出皮肤,约有筷子粗细,长约尺许,宛如一根铁丝埋在皮下。坚硬不移,疼痛拒按。其痛日夜不休,人夜益甚,以至彻夜不得眠而呼叫声不绝。察其疼痛硬肿处并无发热,皮色不变,并非痈肿。询其发病之前是否有过大怒或过于忧思等情志刺激?答日:“虽有过,但已如过往烟云了。”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经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O g,当归尾10 g,川芎1O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甘草6 g。l0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右乳下硬肿之筋已消减过半,凡消减处,疼痛亦随之消除,现仅右侧少腹尚有一段硬肿未消,约有2~3寸许。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合金铃子散再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当归尾1O g,川芎l0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川I楝子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5月5日):右乳下一条线之硬肿已全消,其疼痛已完全解除。患者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舌苔薄白,脉弦细。改拟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以善后之。
处方:当归尾10 g,赤芍10 g,炒白术1O g,茯苓10g,柴胡10 g,玄胡l0 g,Jll楝子l0 g,郁金15 g,甘草6g。1O剂,水煎服。
按:右乳下缘,期门穴所在.从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属足厥阴肝经所过。《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上贯膈,布胁肋。”夫肝主气机疏泄,又主藏血。若肝气失疏而郁滞.则血随气郁而为痛为胀。本案患者即是因肝气郁滞而致气血瘀阻之证。用血府逐瘀汤,一以疏肝理气,一以活血逐瘀,故取效甚佳。
3、少腹胀满小便频数案
胡某,女,42岁,湖南省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2年3月7日):患者自诉在1个月前,某日下午7时开始与朋友们打牌,直至次日凌晨1时许。由于当晚兴致特别高,其间只顾喝茶水,竞忘入厕小便,下牌桌后方觉小腹甚胀,小便急迫,慌忙人厕小便。但排完小便之后,仍觉少腹膀胱部胀满不舒。次日,其少腹胀满不舒逐渐明显,且每次解小便之后,仍觉小便未净,以致频频人厕,小便次数明显增多,白日尚可忍受,迨至夜晚则因小便次数过多而严重影响睡眠。如果强忍不尿.甚则小便自遗。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膀胱炎。但经用中西药治疗月余,其少腹胀满、小便频数均未见减轻。诊见患者精神明显疲乏,舌淡苔薄白而滑,脉细缓。
辨证:气化不利,膀胱蓄水。主方:春泽汤。治法:化气利水,兼以益气。
处方:党参20 g,炒白术lO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0 g,桂枝6 g,乌药10 g。7剂,水煎服。
二诊(3月14日):诉少腹胀满明显减轻,小便频数亦显减。舌脉如前。拟前方再进。
处方:西洋参片10 g,炒白术10 g,茯苓15g,猪苓1O g,泽泻1O g,桂枝5 g,乌药l0 g。7剂,水煎服。旬日之后,患者前来告知,诸症悉愈,精神转佳。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宣明五气篇》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小便的排泄正常与否,取决于膀胱的气化功能。本案患者因忍尿过度,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受损,出现少腹胀满,小便频数。甚则小便自遗。此与《伤寒论》所指膀胱蓄水证相似,《伤寒论》之蓄水证,是由外受寒邪伤及膀胱,影响气化,造成蓄水。而本案病证是由忍尿过度伤及膀胱,影响气化而为蓄水,二者病因不同,病机则一。
4、右乳下筋痛硬肿案
刘某,女,38岁,长沙市望城县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4月11日):诉1个月前发病,初起时,自觉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阵发痉挛疼痛。数日之内。其疼痛处逐渐肿起。疼痛也随之加剧。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炎”、“肋间神经痛”.但经治月余未愈。诊见患者自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肿起呈一条直线,凸出皮肤,约有筷子粗细,长约尺许,宛如一根铁丝埋在皮下。坚硬不移,疼痛拒按。其痛日夜不休,人夜益甚,以至彻夜不得眠而呼叫声不绝。察其疼痛硬肿处并无发热,皮色不变,并非痈肿。询其发病之前是否有过大怒或过于忧思等情志刺激?答日:“虽有过,但已如过往烟云了。”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经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O g,当归尾10 g,川芎1O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甘草6 g。l0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右乳下硬肿之筋已消减过半,凡消减处,疼痛亦随之消除,现仅右侧少腹尚有一段硬肿未消,约有2~3寸许。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合金铃子散再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当归尾1O g,川芎l0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川I楝子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5月5日):右乳下一条线之硬肿已全消,其疼痛已完全解除。患者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舌苔薄白,脉弦细。改拟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以善后之。
处方:当归尾10 g,赤芍10 g,炒白术1O g,茯苓10g,柴胡10 g,玄胡l0 g,Jll楝子l0 g,郁金15 g,甘草6g。1O剂,水煎服。
按:右乳下缘,期门穴所在.从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
腹部,属足厥阴肝经所过。《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上贯膈,布胁肋。”夫肝主气机疏泄,又主藏血。若肝气失疏而郁滞.则血随气郁而为痛为胀。本案患者即是因肝气郁滞而致气血瘀阻之证。用血府逐瘀汤,一以疏肝理气,一以活血逐瘀,故取效甚佳。
5、四肢灼热麻木案
袁某,男,39岁,湖南省某企业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6年6月20日):患者自诉两个月前开始感到四肢发热,上肢自肩至肘乃至手指.下肢自股至胫乃至足掌,肌肤感到灼热,宛如涂抹了辣椒水一般,其火辣之状,昼夜不减。并兼四肢麻木,入夜则麻木尤甚。但其胸腹及腰背等躯干部位却并无灼热麻木感.自用体温表屡测体温均为正常。去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诊见其四肢皮肤不红不肿,以手触之。其温度并不显高,略发低热状。然其四肢肌肉则较显松弛。询及四肢疲乏无力,伴有口渴、尿黄、自汗、微微畏风等症。舌红苔少而黄,脉象细数。
辨证:阴津损伤,风热之邪客于四肢。治法:养阴清热,疏风通络。主方: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生地15 g,熟地15 g,黄连3 g,黄芩10 g,黄柏6 g,防风10 g,赤芍10 g,知母15 g。10剂。水煎服。
二诊(6月30日):诉四肢发热显减,四肢麻木亦减,自汗,畏风已止,四肢乏力已明显改善。舌红苔少而黄,脉仍细数。拟原方再进l0剂。
过10日,患者至,诉病已痊愈,询问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答日:“汝病既已愈,年轻体壮,不必再药。”按:自觉四肢灼热而躯干并不发热者,临床罕见。盖“四肢为诸阳之本”。《素问?逆调论》曾指出:“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内经》所称“肉烁”,为阳热亢盛,耗伤阴津,燔灼肌肉,遂致四肢发热,肌肉消瘦之证。本案之证与《内经》所述极似,故可谓“肉烁”之实例。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闲词其一 张宝华
危楼昨夜又西风,落叶知多少。春蝉丝网好过冬,人已四十上老下有小。浊酒清月相顾,悠悠秋千索支影。身客梦里谁为主?山水程程惟天地容平。甲辰年壬申月乙丑日张宝华于客居。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体内有湿气 谢江强
体内有湿气的孩子,可以多吃点儿萝卜萝卜具有帮助身体通气行气、排湿的作用。还有些孩子体内湿气重,可能是吃了寒凉的药物导致的。c.给孩子外用藿香正气水祛水湿对于孩子体内有积食,脾胃虚弱,水湿重的情况,我还建议家长外用藿香正气水。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患约不至偶感 张宝华
有约不至在天阴?复是医名萤火微?窗外阵雨不期遇,伊人屏上医案行。几两碎银平生倚,草木笔下见世俗。惯看白衣悟了道,谁信丹心字珠玑。甲辰年,庚午月,己酉日,未时,张宝华医师于药堂处偶感而发。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最新文章
-
中医再起沉疴,治疗积聚(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康复医案记实 李绍武
发现乙肝小三阳30余年,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6年,出现过严重腹水。至此,韦总所患积聚的治疗已获得康复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目前仍在继续巩固疗效中。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长期便秘案一 王建飞
2020年08月14日陈某,男,77岁,初诊。胃纳一般,口干,大便干结2天一次,有时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黄,时有腰酸、梦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后面色黯黑减轻,大便情况改善。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 夏耀飞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叶某某,女,48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红卫村,2023年8月18日初诊。之所以加蒲公英,源于一病家自诉,其妻患有急性泌尿系感染,常用蒲公英煎汤送服三金片,屡试屡验,故笔者记之并用于临床,确有效验。
经典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得不承认古人的中医实力
熊老真的厉害,谢谢老师分享!
病案经典,总结分析到位。
老年性瘙痒,如有虫行,临床碰到一例,女性,当时80多岁,辩证为血虚风动,治愈
案例用药简单合理,非常符合大师的风范,我有一本熊继柏老师的医案,看了非常实用,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