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多汗症
主诉:多汗2年余
简要病史:患者2年余前开始出现多汗,每于夏秋交替时明显,症状尚能忍受,未予重视。今年3月,患者月经结束后症状明显加重,表现为颈前、枕部、后背出汗,稍事活动或进食后即出现,无盗汗,易疲劳,出汗后有畏风症状,无口干口苦,胃纳一般,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少,有齿痕,舌下络脉发紫。脉细无力。
辩证:气阴亏虚
治法:补气养阴
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 防风10g
麦冬15g 生地黄15g 龙骨30g
牡蛎30g 浮小麦30g 麻黄根10g
山药15g 山茱萸15g 甘草5g
丹参15g 黄芪15g 蒲公英15g
郁金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4月16日复诊,诉颈前、枕部出汗明显减轻,尚有后背出汗。效不更方,稍作调整,继续服用12剂后,已基本无再出汗。
按语:多汗症是皮肤科常见疾患,有局限性皮肤多汗和泛发性皮肤多汗,其病因有功能性多汗和器质性多汗。其中器质性多汗主要治疗原发病,功能性多汗主要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西医主要常用交感神经切除术、口服抗胆碱药或镇静药等方法。相对来说,中医具有疗效佳,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该患者月经结束后症状明显加重,有月经后气血亏虚的诱因,加之易疲劳,出汗后有畏风症状,脉细无力,均提升气虚不固,患者舌头有齿痕,提示脾气不足,舌红、苔少,亦显阴虚有热之象,舌下络脉发紫,提示夹有瘀象。方中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加入太子参补气,麦冬、山药、生地黄滋阴,龙骨、牡蛎、浮小麦、麻黄根、山茱萸共奏收敛之功,丹参、郁金活血化瘀,蒲公英清热以防燥热,甘草调和诸药。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舌根部位的舌苔厚,是不是积食严重 谢江强
舌根部位的舌苔厚,是不是积食严重经常有朋友问我:“我舌根部位的舌苔厚,是不是我积食严重?”如果舌根部位的舌苔脱落,就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肾气不足。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的舌根苔脱落,都应该引起重视。对于肾气不足的孩子而言,多食用黑豆是有好处的。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对比的意义不同的“脉证”却用了同一个“方”,其中奥妙确实值得挖掘!所以我大胆推测第176条的“寒”与此是一个用法,应该代表的是一种实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妊娠胎动不安 谢江强
妊娠胎动不安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在妊娠期间若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动不安者多由于脏腑气血虚弱、肾气不固所致。 -
中医“塞因塞用”之补中益气汤 郭文龙
王某,女,73岁。遂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气虚,升阳举陷。综上补脾胃气虚兼温补元阳达到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故大便排除正常,再不会出现乍难乍易的情况,从而体现了中医“塞因塞用”的理论之妙用。 -
《伤寒论》中生姜、大枣用法 高群
生姜一共是有39个方子涉及,以温胃为主要作用。在《伤寒论》中有不同的用法,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助运化。生姜也是呕家圣药,治疗恶心呕吐常用。主要与生姜、人参、甘草配伍。这个在《伤寒论》主要是十枣汤,《金匮要略》里主要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 -
胁肋部疼痛,检查不出问题,往往与情绪刺激有关 于军
今天这位患者,男性,61岁,主诉是“左侧胸背胁肋部疼今天这位患者,男性,61岁,主诉是“左侧胸背胁肋部疼痛4月”。患者话不多,主要是身旁的女儿在介绍病情——左侧胸背部刀割样疼痛,以左胁助部为著,左上肢活动时疼痛加重,多家医院就诊,做了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 -
耳鸣 潘洪波
结合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他证属肝风耳鸣,也就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两味药用在一起平肝柔肝、养血止血,可以帮助决明子一起压住上亢的肝气,适用于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耳鸣、血热忘形等情况。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所以仲景告诉我们先刺“风池”、“风府”的目的在于“给邪以出路”!目前公众号粉丝4963人! -
经方治疗失眠医案一则 张新东
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半年,心烦、平素容易生气,容易叹息,乏力,大便正常,小便正常,月经正常,脚冷。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最新文章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视疲劳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视疲劳的中药膏方调理1.六味地黄膏:肝肾阴虚型《方剂学》。坐姿要端正,视物要保持适当距离。定期检查视力,若发现相关疾病应及时治疗。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4 谢江强
医案30高某,女,46岁。医案31曹某,女,70岁。归脾丸,1次服8粒,1天服3次,连续服15天。医案32施某,女,60岁。以二仙汤平衡阴阳,甘麦大枣汤润燥敛汗,当归六黄汤补气清热。方中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可用于肾阴不足之骨蒸劳热、潮热盗汗。
-
感冒后咳嗽不愈半月余,中药三诊病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
-
脉法心悟(十三) 陈玉佳
蒋右,31岁,反复闭经2年,近2月未行。马右,29岁,结婚1年未受孕,月经后期,不规律,量少,色淡。别右,45岁,经前一周失眠头痛1年,经尽头痛自缓。月经来潮头痛减轻,后加减变化而愈。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开膏方需要找专业医生吗? 谢江强
开膏方的医生需具备扎实的中医功底,有丰富的中医知识和诊疗经验,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与证候的需要,进行药物的配伍组方。吃膏方过程中如有急病也应暂停,等治愈后再吃。故进补膏方前,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油腻等滋腻的食物都应少吃,酒亦应少喝,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 谢江强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一、膏方的适用对象1.患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病久而致全身虚弱的人。
-
小青龙加石膏汤 李华歆
——维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
自汗两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24日桂某,女,69岁,初诊。今复诊告知症状有所改善。2023年11月24日前来告知头晕好转。2023年12月08日五诊。此案前后数次加减,但汗出情况一直存在,不知何解。
-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彭功伟
近年来,中药有毒的说法一直在广为流传。在中医里,“毒”性指药物的偏性,根据药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中药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药有毒无毒,关键是能否对证治疗。
学习了